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与全面发展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与全面发展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与全面发展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变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这代表着我国仍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促成发展。

社会的发
展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智慧和实践,而当代青少年在学校参与
学习,并不直接作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力量,但是未来他们
一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将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的主要
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反映出我们国家
的风貌,决定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由于青少年在中学阶段
个体身心仍处于成长发展中,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1-16
岁的青少年思维已经具备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即已经可以进
行抽象思维,将多变量因素融入到复杂任务或问题中去思考。

这个
阶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思考能力,并将这种缜密的科学思
考方法应用到认知事物上来。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成为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有用人才。

因此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
共同引导。

现代网络十分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分布广,“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被人们广泛关注。

如果一个青少年善意的行为出
现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则被争相传唱,夸赞连连,联系是普遍的,
该青少年所处的城市、学校、家庭、父母都会被赞誉一番,这就是
正面效应,也可以理解为正能量;如果一个青少年做出有违背道德、法律的事被网络公布出来,相应的城市、学校、家庭、父母都会遭
致谩骂,这就是反面效应,即负能量。

对于当事青少年来说,会承
担相应道德或法律责任,影响一生,而对其他仍处于身心发展的青
少年来说,负能量的传播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容易引导不正确的风
向标,对于当事学校、家庭和城市来说,有关青少年的负能量新闻
传播,不仅学校、家庭和地区名誉受损,还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家风和社会风气,危害面广、深、持久。

因此,大至
国家,小至家庭,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

二、中学德育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一)中学德育教育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Z方向中学阶段往往
是开始接收政Z领域学习的阶段,中学时期,学生开始初步学习、
了解并掌握什么是社会主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具体展开学习我国的基本政Z制度、
政体、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政Z参与的方式等等……教育者充分
进行德育教育,带领学生理论指导实践,提升青少年参与政Z生活
的能力,才能使青少年在实践中深知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内心坚
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为终身
发展确立正确的政Z方向,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政Z基础。

(二)中学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三观依据中学生品德发
展的特点,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其中,初中阶段学生们的
品德发展具有不稳定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因此,中学
阶段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阶段。

习总书记曾在XX大学
考察时提出的著名的扣扣子理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谈到青年的价值观形成时,习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
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
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这个理论对于中学生
来说同样适用,所以教育者应当抓住中学时期这个特殊阶段,带领
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
青少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中学德育教育有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学生尚处
于道德养成阶段,但是他们已经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教育者在
此阶段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

比如近
几年被广大用户光顾的短视频应用平台,其中不乏有未成年的青少
年使用,甚至还有小学生沉迷于此。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些短视
频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带给大家欢乐,但是另一方面不可忽视
的是,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一些平台监管不力,导致出现一些不
和谐的画面,或者借此传播负能量,让青少年们看到了会产生对其
危害极大的影响。

平台方面我们无能力控制,但对青少年来说,教
育者必须进行及时、恰当的道德品质教育,提升素质,那么他们便
有能力自我排斥和防御消极力量,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道德支撑。

(四)中学德育教育有利于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青少年全
面发展还需要健康的心理作为依托。

学习方面,中学较小学来讲,
学业压力增大,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厌学等情绪。

人际交往方面,中学生由于身心急剧发展,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迅速增强,使他们
与成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处理不当的话,极易产生冲突。


我意识方面,要么过于追求完美,要么过于自我否定,无论哪一方
面都对自身造成心理压力。

沉迷网络,早恋等等都会阻碍其健康成长。

事实上,青少年中学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远不止于此,这里只
是列举了一些常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道德教育,引领
学生正确看待学业、人际关系、自我上的变化,并且及时纠偏和止损,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三、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施方式
(一)教育者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教育史上,
孔子最先提出“以身作则”这条教育原则,特别注重言传身教,《论语》中孔子著名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今常常被用作反腐倡廉,但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教书育人,仍然适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身教是无声的教育,完
全是给青少年起到示范作用,影响他们,带动他们,能起到言教起
不到的作用,起到言教所起不到的教学效果,是在耳濡目染、潜移
默化中进行的,也能让青少年们在不知不觉中争相学习、模仿教师
的为人处世。

其中,还要突出的是,教育环境并不限于学校,还有
家庭,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也是孩子
家庭环境下的教育者,也应当做到以身作则。

(二)组织团队协作的课外活动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就像掰
断一根筷子很容易,一下掰断五根筷子也有可能,那么十根、二十根、三十根有可能吗?这是一个太常见的比喻了,但内涵却总是引
人思考。

教师可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增强青少年们之间团结合作的
精神和能力。

学习和生活上也需要同学之间正确的互帮互助,他们
未来也会踏入社会,事业的成功少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且形
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也是一个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一些课外
活动,青少年们之间形成默契,共同协作,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不谈成败输赢,目的是让他们明白团队的重要性,为将来融入社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开展价值观主题班会班会应该是德育教育最常见的一个
形式了,上述“身教”,那班会就是“言教”,合二为一就是言传
身教,两个方式一个都不能少。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对社
会存在的反映,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同样教会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中怎么去选择,可见价值观的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