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材分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

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尤其是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中历史出现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等名词,学生尤感陌生。

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原始材料等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2、了解秦王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认识和理解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之处。

2、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秦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创建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评价秦王朝采取的“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手段,认识严酷的思想文化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的迅速灭亡并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秦王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特征。

2、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采用情境创设、亲身体验的模式,配合引导启发、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迁移学习等方法,由浅入深,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资料:请观察图片(幻灯片)2、设问导入:第一幅图是秦始皇画像,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描述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鹰,豺声……”(高鼻梁,细长的眼睛,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

是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气度非凡的君王。

第二幅图,大家都知道,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这里我们领略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帝国之威。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所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世所罕见,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思想,从社会到家庭,无所不及。

那么,这种专制集权政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它的特点是什么?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问题探究:一、秦始皇是怎样完成全国统一的,有何重大意义?1、展示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两段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李白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材料二:贾谊《过秦论》节选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设计问题,教师点拨,学生回答【1】海内为郡县[1]材料1: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2: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材料3: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战国时代的各国就已经普遍建立了郡县。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秦在实现统一之初分全国为36郡,这些郡大多是秦国和各诸侯国原来就设置的,秦王朝加以沿袭。

后来,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的调整,陆续发展到46郡。

郡级以下有县,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秦王朝也建立起一套与郡县制相适应的新的地方官僚机构。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县”设令、长(大县设令,小县设长)掌管行政,尉掌管军事,并设有县丞作为令(长)的助手和管理刑狱。

乡设三老负责宣讲法令教化民众,啬夫负责征收赋税审理诉讼,游徼负责巡逻治安。

里设里正,亭设亭长。

郡县长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并从国库领取俸禄,不得世袭。

他们必须执行中央统一规定的法律制度。

汉朝建立后,适时调整了行政体制,一方面承袭秦以来的郡县制度,另一方面又汲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于是列爵封土,大封同姓,以镇抚天下。

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建立了许多诸侯王国,因而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采取的是郡国并行制。

[2]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异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同点: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其目的都是维护统一,巩固政权。

不同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而郡县制是在国家大统一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而郡县的官吏有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而郡县则有中央强化管理和控制,利于维护统一。

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环节。

【2】中央官僚制度[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秦王朝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执政机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有人称之为“三公”。

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总管一切行政事务。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三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

“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负责各重要部门的具体事务,不过实际职官之数并不止于九个,主要有:奉常(汉代定名为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汉代定名为光禄勋)主管宫廷戍卫和皇帝的侍从警卫,卫尉主管宫门屯卫,太仆主管宫廷车马,廷尉主管司法,典客(汉代定名为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主管皇室事务,治粟内史(汉代定名为大司农)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

此外,还有与以上地位完全相当或稍次的列卿,如中尉(汉代定名为执金吾)主管京师治安,将作少府(汉代定名为将作大将)主管宫廷修建等。

所有这些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概不世袭。

在这些官吏之下,还有一大批属官椽史充当助理,以奉承皇帝命令分别执行各项政务。

[3]秦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这种制度的本质是什么?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以皇权为核心,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专制。

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地方严格服从中央。

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经济、军事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有利于大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国家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及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也使中国文明绵延不断,源源流长,从而使中华民族大家庭最终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民族共同体。

这是中国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专制集权制度的本质:通过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方式,实现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统治。

三、“焚书坑儒”、“挟书律”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概况:在加强了对中央、地方的行政管理和控制后,面对秦的专制和“以法治国”,许多儒生非议朝政,反对郡县制,影响了秦的统治。

为了从思想上加强控制,秦始皇制造了“焚书”、“坑儒”事件,推出了“挟书律”。

引导学生评价认识:“焚书”、“坑儒” “挟书律”是文化暴政,首开思想专制之先河,虽有利于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但焚毁了大量文化典籍,箝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其暴政而亡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训。

(四)课堂巩固升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时至今日,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统一,仍是当今世界上各国各民族所向往、所追求的事情。

但应看到,秦王朝的统一是靠独裁专制来维护的。

独裁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历史上对维护国家的统一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但它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绝不是相伴始终的。

如今,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已经不合时宜,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强盛,需要科学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

(五)思维发散: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灭?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他的意思是说,秦王朝的灭亡在于严刑峻法激起人民怨恨,并不是因为郡县制度不好。

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