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7页精品】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77页精品】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出示自学提纲: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1)熟读图5. 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

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读图5.1结合中国地形图完成P3的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1)读图5.2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4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四、学生自学、讨论。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课本图5、1所示)(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年降水量线相一致?(400毫米降水量线相一致)(3)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及其位置范围。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4)北方地区的特点:(北方地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各地的、和的差异来划分的。

2、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4、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地区;纬度最低、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地区。

5、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肥沃的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划分为哪些?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3、青藏地区与其它3个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二、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1、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出示自学提纲:(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完成P6活动题3、学生讨论、自学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1)、北方地区包括的省区、平原和高原:(有10个省区,高原有: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原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2)、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东北平原的黑土地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的机械化耕作。

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3)、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土地是黄色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耕地都是以旱地为主,但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完成P6活动题(5)、提出问题:分析北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气候主要是以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1、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A、河北B、山西C、辽宁D、陕西3、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山东丘陵五、布置课外作业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教学目目的: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教学重点:1、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2、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分析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理区之一——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三、出示自学提纲: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划分(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5.8南方地区图,找出各省区的位置。

(3)读图5.8完成P7活动题。

2、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1)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3)了解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2)了解五大经济特区及各位于的省区。

(3)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读图5.15)。

(4)完成P10活动题。

四、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自学。

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划分。

(南方地区主要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东南丘陵的土壤是红壤)(2)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甘蔗、油菜、柑橘、鲜花等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4)南方地区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见“知识之窗”)(5)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

(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活动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泛的地区,南方地区的面积占25%、人口占55%、GDP占75%,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6)了解五大经济特区及各位于的省区。

(我国有五个经济特区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和海南省。

其中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是广东省,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

)(7)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读图5.15)(8)完成P10活动题五、课堂小结。

六、提出疑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共同濒临的海洋是什么?(黄海)七、课堂作业1、我国纬度最低的商品粮基地位于()A、黑龙江B、海南省C、广东省D、湖南省2、南方地区产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水果是()A、椰子B、苹果C、香蕉D、柑橘3、经济特区最多的省是()A、广东省B、福建省C、海南省D、浙江省4、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和;其中广东省的经济特区有、和。

5、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教学目的: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流特征、植被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明显的区别。

教学重点: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交通、生活习俗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交通、生活习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流特征、植被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明显的区别。

二、导入新课活动一: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1、出示自学提纲:(1)细读P11页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组讨论: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2)从图5.20、5.21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此依据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补充)2、学生讨论、自学3、检查自学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分析:“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

(总结: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

C,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

C;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是温暖带和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和热带;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河流结冰,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

)活动二: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1、学生讨论、自学: P11页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比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和以南的差异,并完成P12页的填充表格。

2、检查自学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差异。

(总结:“秦岭——淮河”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具体的差异见P12的“活动”题)活动三:角色扮演全班分成两组,A组代表北方地区,B组代表南方地区。

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并开展课堂讨论:(1)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交通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比较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2)为南方与北方地区经济如何发展及其相互合作出谋划策。

总结:北方能源矿产丰富,可以引进南方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发展经济;南方引进北方的能源矿产,原材料、发展高精尖工业,也可以到北方投资办厂,优势互补。

三、课堂作业地理填充图P9~P10。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四节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教学目的: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