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五、六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①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②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③ 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④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线⑤水田和旱地的界线⑥南方和北方的界线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⑧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界线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及划分依据(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其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界,其主导因素是季风因素。

(3)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其主导因素是地势。

(注意:青藏地区而不是青藏高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在西北地区,而黄土高原在北方地区) 3.西北地区:(1)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2)主要种植业区:引黄河水灌溉,如“塞上江南”(灌溉农业)。

引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如河西走廊(绿洲农业)。

(3)植被:(西北地区从东向西植被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及原因:降水) 4.青藏地区:(1)以牦牛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属高寒牧场。

(2)主要种植业: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及林业,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谷农业)。

主要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塔里木河等,河流我为内流河河源头农业特色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棉花、小麦、甜菜等牧场特色高寒牧场山地牧场和温带草原牧场优良畜种牦牛、藏绵羊等三河马、三河牛、细毛羊、滩羊等少数民族藏族为主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其他方面交通不便矿产资源丰富(石油、煤、稀土矿、矿等)【重难点突破】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面积、人口、民族新疆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自然地理特征(1)“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2)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新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空气不易达到,所以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3.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盆地边缘有绿洲,水源丰富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2)绿洲特色产品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3)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疆人民为了有效地利用绿洲丰富的水资源,修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坎儿井等水利工程。

坎儿井是在当地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大体上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人们巧妙地利用山的坡度,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

(4)绿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新疆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的盐碱化。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兴修引水渠、灌渠、坎儿井等水利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天然气、新能源等作为农村生活能源4.新疆油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勘探结果表明,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

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主要油气田有克拉依玛、轮台、库车等。

第七章认识区域第一节东北地区1.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通常被人们称为“东三省”。

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脉,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中部是东北平原。

3.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

4.河流:主要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中俄界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鸭绿江(中朝界河)等。

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东北地区的山河分布。

5.资源:铁、石油、森林(东北林区)6.土壤:黑土地7.农业A.发展农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平原广阔,地势平坦;②气候雨热同期;③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⑤适宜大规模机械化。

(2)不利条件:①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一年一熟;②春秋季,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B.盛产作物: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C.农业特征:机械化水平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D.生态问题及措施(1)生态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②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

(2)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注意水土保持;②加强保护、禁垦、退耕还湿;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8.工业A.工业发展条件: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②交通便利。

B.工业部门: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

C.工业特征: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D.衰退原因及对策(1)衰退原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2)对策:①充分利用原有技术力量,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南部依托环渤海经济带进行发展,北部加强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往来,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和谐同步。

第二节长江流域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

东西绵延3000 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 —200 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2.本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1)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较为低平;(2)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3)本区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4)长江水运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3.长江沿江地带东西地形差异大,具体体现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

针对这种差异,我们应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上游可以发展水电、旅游等产业,中下游可以发展淡水养殖、航运等产业。

4.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上下游分布差异大,具体体现在:矿产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都是西部多于东部,水力资源方面是西部多于东部,森林资源方面是西部多于东部,因此从资源优势看,西部资源较为丰富。

5.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沟通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承东启西;通过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使本区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成为一体。

6.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

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7.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港口,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教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对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自西向东形成了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9.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有上海、南京、武汉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10.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有:①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③由于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这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第三节四川盆地1.位置和范围:地处我国西南部,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西靠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北有大巴山、秦岭。

2.地形: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盆地内低山丘陵起伏。

3.气候(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受冬季风影响小,全年多云雾、少日照、多夜雨。

4.河流:岷江、嘉陵江、乌江5.土壤:紫色土(紫色盆地)6.农业: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

(天府之国)7.旅游资源: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重庆大足石刻、黄龙、青城山、都江堰8.交通: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川黔线、襄渝线第四节北京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⑴优越的地理位置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属于暖温带,东南是伸向渤海的平原,与渤海的直线距离仅150千米,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从东北出古北口,可进入东北平原;四周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线,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⑵自然环境北京的地势特征为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永定河、北运河(温榆河)等流经境内。

北京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⑶城市职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⑴北京的格局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

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

这种“凸”字轴线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⑵名胜古迹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

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民族瑰宝蕴涵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气息。

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⑴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保护和修缮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

⑵兴建地下铁道、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⑶不断扩大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网建设。

⑷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⑸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第五节陕西省1.位置:位于我国内陆腹地。

2.地形:自南向北划分为三大地形区:陕南秦巴山地,关中渭河平原,陕北黄土高原。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陕南秦巴山地:属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多雨。

汉江谷地是陕西省水稻、油菜的主要产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