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薇ppt课件

采薇ppt课件

12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7分)
07年北京卷
芣苢①(fúyǐ)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
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
(写作角度)
戍卒。
5
2、读第六章,找到分析诗歌的钥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昔,今:
A时间上对比,B此时是在回家的途中, C所以本诗叙事方式是倒叙。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即景抒情+直抒胸臆
(3)、感情基调:伤悲,哀。
《 离骚 》的合称。
3
二、课文疏解: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4
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2011年上海卷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10
高考链接
11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7分)
07年北京卷
芣苢①(fúyǐ)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
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
(2)概括这两章的战斗场面特点:
局势紧张、军容威武、士气高昂、 战斗频繁、作战辛苦。(注意叠词)
(3)这两章表达了士卒怎样的感情?
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自豪。
9
主旨: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 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 中所思所想,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 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保家卫国 的自豪、和对故乡的思念。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
A薇由嫩而老,表明戍边时间长; B随着薇草的生长,士卒的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
(3)章法上的特点: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8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5、读4、5章,回答问题: (1)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比、兴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分析诗歌:
1、这首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4、读前三章,回答问题: (1)、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起兴。 (2)、写薇草的生长过程有什么作用?
每个日落的黄 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 阵歌楼的雨点, 每阵西风里断 雁的叫声,都 会牵动游子的 离愁别绪,都 会勾起对故乡 的眷恋。诗人 们都会把难以 排遣的思乡之 愁诉诸于笔端。
1
采薇
2
一、《诗经》必备知识:
1、原名《 诗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2、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篇 3、四书五经:
戍卒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 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 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 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6
3、理清结构:
第一章至第三章:终年戍边,劳苦思家 第四至五章:抵御外侮,战频激烈 第六章:归途愁思。
7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4、《诗经》从内容上分为(上分为( 赋 )( 比 )(兴 )。
5、形式上以( 四 )言为主,章法上有
( 重章叠句 )( 反复咏叹
)特点。
6、是( 现实 )主义创作手法的源头。
7、“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 国风 》与
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
掖在腰间。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
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 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4分)
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
掖在腰间。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赋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
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
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4分)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1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2011年上海卷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