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软组织窗宽180~
240HU,窗位35~
40HU;观察骨的窗 宽1000~1500HU,
框 内 血
窗位350~400HU。
肿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耳部 1.扫描方法:薄层靶扫描或HRCT;横或冠状面扫描 2.适用证:先天性耳畸形、中耳炎性疾病、肿瘤性
疾病、颞骨外伤等 3.横断面:仰卧位,从外耳道扫描至岩骨上缘。层
厚、层距均为1~2mm,视野25cm,选择高kV、高mA,大 矩阵512×512,高分辨力重建算法
4.冠状面:仰卧或俯卧 ,扫描层面平行于下颌骨升 支后缘,从外耳道前壁扫描至乙状窦前壁。扫描条件与 横断面扫描相同。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耳部
横断面:听小骨
冠状面:听小骨
耳部CT扫描图 像后处理应采 取高分辨力骨 算法。图像显 示软组织窗宽 为200~300HU, 窗位35~40HU; 骨窗宽为 2000~4000HU, 窗位400~ 600HU。
(三)脑血管CT成像(CTA)
扫描结束后,可进行MIP、CPR、SSD、VR等多种方式的 重组,重组时可以通过裁剪去除骨骼的影响。脑血管CTA图 像一般可以清晰显示四级以上脑血管,并可以旋转图像多角 度观察,获得多种二维、三维图像。
螺距1或1.5mm,层厚1mm, 重建间隔0.5mm,矩阵 512×512,注射速度 3.5~4ml/s,高压注射器 静脉团注对比剂80~100ml, 注药后15~18s开始螺旋 扫描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五章 CT检查技术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平扫 1.横断面扫描:应用于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脑
梗死、脑先天性畸形、脑萎缩、脑积水等疾病,有时需 加做增强扫描。
2.冠状面扫描:用于垂体瘤、颅底病变、小脑病变 以及大脑凸面病变。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三)脑血管CT成像(CTA) 可应用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急性脑卒中、脑
血管狭窄或血管闭塞性疾病等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阳性 检出率和确诊率,对于直径5-30mm的动脉瘤显示满意, 与DSA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检查创伤小,又可进行 全方位观察。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及脑瘤术后随访可直接增强扫描。 2.扫描前准备:一般先做碘过敏试验,呈阴性者,病
人或家属签字后,再行增强扫描。 3.扫描方法:可横断面或冠状面,确定范围,扫描参
数同平扫;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以2.5~3ml/s的速度 团注对比剂50~70ml,扫描启动时间可同时进行,也可根 据检查的目的和疾病的种类有所延迟。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三)鼻和鼻窦 1.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 2.适用证:鼻和鼻窦肿瘤、炎症、外伤等。 3.横断面:头先进,仰卧位;头颅侧位像划定扫描范
围,基线与硬腭平行,向上连续扫描至额窦。层厚层距 3~5mm,视野25cm,矩阵512×512。
4.冠状面:头先进,仰卧位或俯卧位;扫描层面与听 眦线垂直,范围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和鼻腔; 扫描条件与横断面扫描相同。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四)脑CT灌注成像(CTP) CTP技术已较成熟地应用于临床许多疾病的诊断与器
官功能的评价,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可半定量分析及动态观察脑内缺血性病变的位置、范围、 程度等,在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肿瘤放化疗疗效 的评价方面显示很大的优势。
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 脑血容量(CBV) 对比剂峰值时间(TTP) 表面通透性(PS)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脑CT灌注成像(CTP)
右侧大脑半球脑梗死(箭头)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眼眶 1.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与冠状面扫描。 2.适应证: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眼内肿瘤,眼肌肥
大,炎性假瘤,血管性疾病及眼外伤、眶内异物等。 3.横断面体位与参数:仰卧位,头先进,听眶线与床
仰卧示意图
俯卧示意图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3. 图像后处理 观察脑组织结构窗宽80~100HU,窗位35HU 观察颅骨结构窗宽1000~1500HU,窗位250~350HU
头部CT软 组织窗: 可见硬膜 外出血
头部CT骨 窗:可见 左侧额骨 骨折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CT增强扫描 1.适应证:血管性、感染性及占位性病变,垂体微腺
面垂直,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保持眼球固定不动。扫描 范围从眶下壁至眶上壁,层厚2~5mm,行螺旋扫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1.眼眶横断面扫描
左侧眼眶内球后金属异物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冠状面扫描 适用于病灶位于眼眶上、下壁。先扫描头颅侧位定位
像划定扫描线(尽量垂直听眦线)从眶尖或中颅窝扫 描至眼睑扫描技术条件及参数与横断面扫描相同。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三)鼻和鼻窦
软组织窗宽为 240~350HU, 窗位30~ 40HU;骨窗
的窗宽为 1000~ 1500HU,窗 位为350~ 400HU 。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四)喉部 1.扫描方向:多采用横断面扫描,可做冠状位重组。 2.适用证:喉部肿瘤,外伤及颈部淋巴结等。 3.横断面:头先进,仰卧位;范围从第四颈椎向下至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四)脑CT灌注成像(CTP) 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50ml碘对比剂、20ml生理
盐水、注射速度通常以大于5.0ml/s,注射开始后5~7秒对 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扫描,层厚5mm,FOV150mm,共扫 描40~50次,然后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专用的软件计算出各 灌注参数值并可制成彩色功能图。ຫໍສະໝຸດ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1. 横断面扫描 体位及参数:仰卧位,头先进,下颌内收。最常用扫描基 线是听眦线(OML),即眼外眦与外耳孔的连线。层厚与 层距5~10mm。扫描范围从枕骨大孔到颅顶,自足侧向头 侧扫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 冠状面扫描 扫描体位与参数:仰卧或俯卧位,头过伸,头先进。仰卧 取颌顶位,俯卧取顶颌位(常用),两者均要求使扫描层 面与OML垂直。层厚与层距与横断面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