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一.判断题1.DSM—IV的5轴诊断系统主要以前2轴做出决断后3轴仅是补充信息。

(×)在诊断的时候需要五轴综合判断,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对的。

美国的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从精神科角度推荐使用多轴诊断系统,将上述不同层面得到的发现归纳,体现在诊断常规之中.这些轴分别是:轴I::包括所有精神障碍(除了轴II中所列的障碍之外)以及其他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轴II:包括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习惯性使用一种特定的防卫机制.轴III::指在精神障碍之外还同时存在的任何一种躯体障碍或一般医学情况.被确认的躯体情况可以是精神障碍的病因(如肝脏衰竭导致谵妄),可以二者互动,交互影响(如胃炎继发于酒依赖),还作为后果(如与痴呆和艾滋病相关的肺炎),也可以没有关系如果一种躯体情况在病因上与精神障碍相关,那么精神障碍列为轴I ,而躯体情况既要列入轴I又要列入轴III.轴IV::包括那些对精神障碍的发展和恶化有显著影响的心理社会及环境问题.一种事件或处境是否被评估为应激原,以临床医师对于应激状态的判断为基准.如果另外的具有与患者相似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境况的普通人可能体验为应激,就可以列入该轴.轴V::"总体功能评估".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中的总体功能水平(如评估当时的水平或过去1年中至少数月的最高功能水平).包括3大功能领域:(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和心理功能)."总体功能评估量表"是一个百分制的量表,100分为最高分,代表三个领域内均达最高水平.2.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t分布——标准差已知时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自由度是指总体参数估计量中变量值独立自由变化的个数。

t分布也是一种对称分布,它只有一个参数,即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有以下特征::(1)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2)t分布的峰部较矮而尾部翘得较高,说明远侧t 值的个数相对较多,即尾部面积(概率P)较大。

自由度越小这种情况越明显,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标准正态分布。

3.国外的测验可以直接引进使用。

(×)需要考虑常模以及题目的文化背景因素。

4.目前的智力测验中都包含对创造能力的测量。

(×)5.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理论。

(√)投射测验:人格评估的工具之一,它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分析、推断其人格特点。

它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对暧昧不明、非结构化的刺激的反应,由于没有明确的情境线索、过去经验或他人的观点的影响,会反映出其自身独特的人格特征。

刺激本身并不含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它们所引发的反应则是有特殊意义的。

此一意义来自被试对测验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想法,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其心理上的需要、个性、情绪、动机、冲突、防御等内在状态。

投射技术的缘起和发展与精神分析理论有密切关系。

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常用精神分析观点作为指导来选择刺激,解释测验的结果。

6.标准差可以用于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又称顺序量表,即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将事物的属性分成等级,用数字表示。

等级量表反映事物的类别的差不必相同,不具备等距性。

而标准差应用于具有等距性质的量表上。

7.人格测验的信效度一般都比智力测验的高。

(×)8.SCL-90是一种态度量表。

(×)SCL-90:90项症状清单,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是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及团体心理卫生普查时实用,简便而有价值的量表,该量表广泛地应用于心理辅导中.SCL-90共计90题,从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9.几何平均数仅仅用于几何学计算中。

(×)10.测验的分数就是该被试的真实水平或特征。

(×)11.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是一种适应性的测验。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的传统是适应性测验,即每个人只接受那些难度水平适合于他实际水平的题目或分测验,这样对被试来说题目不是很容易也不会很难。

这样做既有较高的测验信度和准确性,也节省了时间。

12.自陈量表是让被试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

(√)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是由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

13.MMPI是一种投射测验。

(×)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问世于1943年,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特卫(S·RHathawag)及麦金利(J·C·Mckinley)合作编制而成的。

该测验的问世是自陈法人格测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人格测验的研究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心理学和医学领域,是世界上最常引证的人格自称量表.14.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汇总方法的科学。

(×)统计学: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

15.学习动机诊断测验的缩写是PPCT。

(×)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的缩写是PPCT16.16PF除B因素外,每题都按0,1,2分来记分。

(√)B因素是按照2,1,0来计分的17.信度就是人们对测验的信任程度。

(×)信度是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18.MMPI适用于儿童。

(×)MMPI适用于年满16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及没有什么影响测验结果的生理缺陷的人群。

19.本世纪初主要以智商作为衡量天才儿童的指标,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作为划分天才儿童的最低临界线。

(√)20.WISC是典型行为测验。

(×)WISC,即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而非行为测验21.SCL-90是测查有无心理问题的量表(√)22.常模就是测验必须遵循的常规。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23.比纳测验是团体智力测验。

(×)24.P值越大,项目难度越高。

(×)P值代表难度系数,P值越大,表明通过的比率越高,难度越低。

25、项目难度越大,项目区分度亦越高。

(╳ )项目难度大,则出现地板效应,即大家得分都很低,就很难区分了26、UPI是大学生人格问卷。

(√)27、心理测验至今尚不完善。

(√)28.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脑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29.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30、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是:IQ=(MA/CA)╳100%。

(╳ )IQ=(MA/CA)╳10031、智商低于70的人就可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

(╳ )个体18岁以前智力低下或适应行为缺损称为精神发育迟滞;18岁以后则为痴呆。

32.创造力是指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阈值愈大,说明组织的兴奋性愈高。

(×)34.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

(×)35.斯腾是人格测验的先驱。

(×)现在人们公认的人格测验先驱是克瑞普林和荣格。

他们用自由联想法和单词联想法来测试个体的人格。

36.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二.单选题1.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的量称为( A )。

A 集中量B 差异量C 地位量D 向量2.以下哪个量表不是智力测验量表( D )。

A 麦卡锡儿童量表B 韦克斯勒儿童量表C 斯坦福—比纳量表D 卡特儿16PF16PF是人格量表3.最早提出智商概念的是( D )。

A 韦克斯勒B 斯腾C 比纳D 推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在1916年出版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中首先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4.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有(D)A 罗夏墨迹测验B TAT测验C 句子完成测验D 16PF测验5.双高峰原则的评价方式是在( B )测验中提出来的。

A 16PFB MMPTC EPQD SCL—90从大量MMPI的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MMPI 剖析图中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峰. 经过有关专家反复验证,进一步提出了两点编码 ( Two point Codes)的解释。

出现在剖析图中有两个高峰,于是将两个高峰的数字符号连结起来,第一高峰在前,第二高峰在后构成二点编码。

,6.卡特尔采取( A )方法研究人格特制测量。

A 因素分析B 投射C 观察D 实验7.一个容量为25的样本,S²=100,则其平均数标准误为( B )。

A 1B 2 C3 D 4标准误等于标准差除以样本量的平方根。

8.根据测验目的,可将心理测验划分为预测性、配置性、诊断性、描述性、选拔性、研究性和( C )等形式。

A 文字性B 非文字性C 计划性D 认知性9.何谓“正常的”性行为。

(A)A 取决于所在的社会文化B 各文化间显著相似C 取决于占主导的宗教力量D 取决于统治阶级与法律约束10.16PF的量表分是(B)A 标准九B 标准十C T分数D Z分数标准十即由原始分转化为的标准分共10分。

11.各观察值与其算术平均数之差的总和(B)。

A 大于零B 等于零C 小于零D 不一定12.第一个编制心理测量量表的人是(B)。

A 高尔顿B 比纳C 斯腾D 冯特13.提出智力PASS模型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A 斯腾伯格B 加德纳C 戴斯D 维尔隆14.主题统觉测验是一种(D)的投射测验。

A 联想法B 情景法C 完成法D 构造法主题统觉测验是默里于1935年为性格研究而编制的一种测量工具,简称TAT。

其方法属于投射技术。

全套测验共有30张比较模糊的人物图片,其中有些是分别用于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的,有些是共用的。

测验时让被试根据图片内容按一定要求讲一个故事。

一般比较通用的投射测验法有:①联想法:通常要求被试说出某种刺激(如字词、墨迹)所引起的联想,一般指首先引起的联想。

②构造法:要求被试编造或创造一些东西如故事、图画等。

③完成法:要求被试完成某种材料,如语句完成法。

④选择或排列法:要求被试依据某种原则对刺激材料进行选择或予以排列。

⑤表露法:要求被试利用某种媒介自由地表露他的心理状态。

15.编制《自我指导问卷》的心理学家是(D)。

A 斯特朗B 库德C 吉尔福特D 霍兰德1970年霍兰德编制了《自我指导问卷(SDS)》,并于1985年进行了修订。

SDS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职业类型测验,一是职业搜寻表。

其基本思想是先测定自己的兴趣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人格特点查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霍兰德把人格分成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6种,而职业所需要的特性正好与这6个维度密切相关。

霍兰德采用了3个维度(用字母来表示)来标定个人的兴趣特性或人格特征,这样经过自我评定后所确定的3个字母码就可以在职业搜寻表中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