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遂成段初步设计邓家湾隧道设计说明(DK256+270)。
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遂成段(ZQSG-2标)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
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
以设计图纸为主导,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施工全过程注意环境保护,少占场地,并有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工序分配合理,施工进度安排均衡、高效。
确保实现工程质量计划和工期目标以及施工安全、营业线运营安全。
2.工程概述邓家湾隧道处于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遂成段ZQSG-2标段,为成都铁路局管辖。
隧道所经地区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隧道进出口有自然村落,人烟较稠密,隧道施工区位于田地间,出入交通较困难。
邓家湾隧道起讫里程为DK252+020~DK252+570,全长550m。
全段均为直线为5.50‰的上坡。
2.1.主要技术标准线路等级:国铁线下Ⅰ级,线上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限制坡度:6‰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牵引种类:电力。
速度目标值:200km/h2.2.地形特征邓家湾隧道位于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低山区,坡面较缓,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440~508m ,相对高差50~100m ,植被发育。
2.3.工程地质本隧道位于川中平缓构造含油气区及须家河含煤地层上部,基岩裂隙中可能有瓦斯等有害气体逸出。
丘陵地貌,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 3p )砂质泥岩、砂岩互层,局部含薄层石膏,砂岩为厚层~巨厚层状,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状,单斜构造岩层平缓,易风化。
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对砼具弱硫酸盐侵蚀性。
2.4.气象本标段所处地区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7.4°,最高气温42°, 最低气温-5°,最大冻结深度0.2m ;每年6~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75%,年平均降雨量950~1175mm 。
2.5.水文地质特征本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侏罗纪上统蓬菜镇组(J 3p )砂质泥岩,该段地下水不发育。
2.6.隧道围岩分级隧道洞身穿越地层围岩基本分级为Ⅳ级,隧道进出口地段洞身埋藏较浅,风化裂隙较发育,围岩分级为Ⅴ级,总长为215m ;Ⅳ级,总长为215m ;Ⅲ级,总长为120。
邓家湾隧道段围岩分级分段见下表:2.7.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一:洞身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二:洞口及斜切段工程2.8.工程特点及难点2.8.1.工程特点本隧工程特点为: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有害气体存在,岩层倾角平缓,岩体破碎,地下水受雨季影响,下雨时涌水较大。
2.8.2.工程难点隧道软弱围岩段的快速施工:邓家湾隧道地质条件较差,部分地段需采用中壁法施工,掘进速度受到很大影响,如何持续保证在软质围岩条件下、在不良地质段快速施工,是保证工期的关键,也是需要在技术上要重点突破的问题之一。
3.施工组织及规划3.1.施工总目标以安全第一,质量、工期并行的情况下,争创国优工程。
3.1.1.工期目标本隧道计划于2005年12月10日开工,2006年12月31日全部完工,总工期为356天。
3.1.2.质量目标全部工程按照设计文件、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暂行规定进行施工,确保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3.1.3.安全目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
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防止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施工过程中年重伤率在0.5‰以下,轻伤率在5‰以下。
杜绝一切行车事故。
杜绝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爆炸、火灾、中毒等重大事故。
3.1.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的总原则:本着“三同时(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同时)”的原则与隧道本体同步实施。
施工过程中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按照设计和环保部门的要求,对隧道排水进行处理,切实达到排放标准和要求。
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污染和其他原因造成对环境和水土的破坏。
工程建设垃圾、生活垃圾按规定排放、处理。
工程施工完毕后,取(弃)土场及时平整,并做必要的防护,避免水土流失。
施工营地、场地、便道在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
在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全面达到环保标准。
3.2.施工指导思想本隧道的施工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培训,安全第一;精心施工,质量优良;统筹安排,确保工期。
3.3. 劳动力组织计划本隧道施工由中铁二局达州至成都线扩能改造ZQSG-2标段工程指挥部下辖的第三工区承担,工区200人,来源于有长大隧道施工经验的队伍,人员不足部分在劳务市场抽调。
分季度劳动力计划见下表。
4.工期目标、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和各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安排、保证工期的措施4.1.工期目标本隧道计划于2005年12月10日开工,2006年12月31日全部完工,总工期356天。
整个隧道各工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356天的总工期。
4.2.工程进度计划安排邓家湾隧道安排人工手持风钻开挖,无轨运输,拌合站生产混凝土,液压台车衬砌,输送泵灌注混凝土。
在进度方面,采取倒排工期,将任务指标落实到每周、每天,确保本标段总工期的实现。
4.2.1.主要进度指标开挖及支护:Ⅲ级围岩90m/月,Ⅳ级围岩45m/月,Ⅴ级围岩30m/月(单口)。
衬砌:90m/月,根据开挖进度进行调整。
4.2.2.主要工序开工及完工时间施工准备:2005年12月10日~2006年1月10日;开挖及支护:2005年12月30日~2006年12月1日;衬砌(含沟槽、压浆及辅助工程等):2006年1月10日~2006年12月31日。
5施工方法5.1洞口工程5.1.1邓家湾隧道明洞段邓家湾隧道DK252+020~+185段设计为明挖段,采用Ⅱ式Ⅴ级明洞衬砌结构形式。
明洞段采取纵向分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的方法,土方及软石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石方采用松动爆破,严禁采用大爆破作业。
一般分层高度不超过3m,每一分层开挖完成并及时施作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采用ZL-40C装载机装碴,15t自卸汽车运输。
明洞衬砌一般采用先墙后拱的方法施作,采用长9m的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
墙拱衬砌钢筋一次绑扎成形,台车立模就位先浇筑边墙混凝土,然后安装拱部外模,灌注拱圈混凝土。
在偏压严重、地质极差地段边墙可采用分段跳槽开挖、跳槽模筑的方法施工。
混凝土在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拌制,搅拌运输车运送,泵送入模,插入式捣固器振捣。
明洞衬砌浇筑完毕且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及时施作拱部回填土。
回填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液压振动冲击夯夯压密实。
然后按设计要求施作甲种防水层、粘土隔水层和M5浆砌片石顶封层。
隧道进口洞顶有一灌溉渠通过。
洞口施工前,于洞顶设置灌溉临时引水设施,待明洞施作完成后,按设计施作灌溉渠。
5.1.2邓家湾隧道超前大管棚DK252+540~+559段设置一环φ89大管棚对洞口超浅埋段进行地层预加固。
大管棚施工主要工序有开挖支护洞口边仰坡、施作套拱、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钻孔、清孔、验孔、安装管棚钢管、注浆。
洞口边坡仰坡开挖支护:边坡防护应与洞口土石方开挖同步进行:及时施工明洞边坡的锚杆、挂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坡面。
施作导向墙:施作C20混凝土导向墙,导向墙在初支外廓线以外施作,导向墙内埋设4榀工字型钢支撑,设置φ127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孔口管应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
搭钻孔平台: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一次性搭好。
钻机定位:采用管棚钻机,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钻机位置。
用经纬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也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钻孔:钻头直径采用φ108。
岩质较好的可以一次成孔;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需补注浆后再钻进。
钻机开钻时,可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
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现象及时判断成孔质量,并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
清孔验孔:用钻杆配合钻头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渣至孔底,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用高压气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用经纬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
安装管棚钢管:钢管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棚管四周钻φ8出浆孔(靠掌子面4~5m的棚管不钻孔);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棚管顶进采用大孔引导和棚管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棚管直径的引导孔(φ108mm),然后可用10t以上卷扬机配合滑轮组反压顶进;也可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和推力低速顶进钢管。
接长钢管应满足受力要求,相邻钢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
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m。
下完管后,将加工好的环状φ6钢筋网片放入管内,以加强注浆管棚的受力刚度。
注浆:管棚施工完成四根后开始注浆,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同时对管口与孔口外侧进行密封处理。
水泥砂浆浆液采用拌合机制浆,液压注浆机注浆。
浆液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试配。
注浆顺序从两侧拱脚向拱顶,采取注浆终压(0.8~1.2MPa)和注浆量双控注浆质量,拱脚的注浆终压高于拱腰至拱顶。
注浆时相邻孔眼需间隔开,不能连续注浆,以确保固结效果,又达到控制注浆量的目的。
注浆分两步完成,当第一次注浆的浆液充分收缩后,进行第二次注浆,以使管棚填充密实,第二次注浆采用纯水泥浆。
5.1.3施工排水顺坡排水施工时,在掌子面设汇水坑,洞内设临时排水沟,自然排水至洞外污水处理池。
反坡排水施工时,每隔50m左右设一集水坑,抽水机逐级抽水至洞外。
施工废水经固体物质沉淀、去污处理,达到有关环保要求后,方可排放。
5. 2洞身开挖5.2.1Ⅳ、Ⅴ级围岩Ⅳ、Ⅴ级围岩采用中壁法(CD法)开挖,严格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衬砌紧跟”的原则进行施工,开挖方法见下图。
中壁法开挖施工步序图Ⅴ级围岩采用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对围岩进行预支护,Ⅳ级围岩采用Φ25水平砂浆锚杆进行超前支护。
隧道分为左、右导坑进行开挖,每侧导坑又分为两步或三步台阶。
为保护好围岩,力求减小爆破震动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Ⅴ级围岩尽量采用机械开挖,辅以少量弱爆破;Ⅳ级围岩采用微震爆破法或预裂爆破开挖。
Ⅴ级围岩每循环进尺0.8m,月平均进尺35m;Ⅳ级围岩循环进尺控制在1m以内,月平均进尺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