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魔鬼定律(四) 男女分手的魔鬼定律

新闻魔鬼定律(四) 男女分手的魔鬼定律

新闻魔鬼定律(四) 男女分手的魔鬼定律
锄兰定律三国时蜀汉州后部司马张裕天才过群,精通相术。

每举镜视面,自知刑死,未常不扑之于地也。

张裕曾经私下对人说:“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

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这些话被人告了密。

号称“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的刘备,一直对张裕印象不好,终于找了个理由,把他给治了个死罪。

诸葛亮写信向刘备求情,说张裕是个人才,杀了可惜。

先主答日:“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裕遂弃市。

锄兰定律:越是记者自我感觉好的东西,编辑越是给删掉。

编辑和记者,好像有仇似的。

你写的东西,越是得意的,越是被删掉。

编辑了的稿件见报之后,白纸黑字,铁板钉钉,更改无门。

记者经常抱屈不已,那个冤啊,简直比窦娥还冤。

编辑记者,完全是不同的两个行当,你采我编,在流程上是前后工序,在层级中是上下位关系。

编辑处在大众传播通道的“把关人”位置上,与记者相比通常处于主导地位。

这一点,从职务设置上就可以看明白,所有的媒体都有总编辑,但是亘古未见总记者。

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见了编辑矮三分。

编辑记者的矛盾是媒体的基本矛盾之一,编采鸿沟让新闻人非常苦恼:分开,互相指责;合一,把关不严。

很多单位实行编采轮岗,可是,屁股永远指挥脑袋。

一阔脸就变实在不只存在于暴发户身上,斯文的知识分子换了姿势一样变脸。

编辑对记者的稿件操有生杀予夺大权。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编辑改稿。

往往一篇记者自
认为是“合格品”甚至“优质品”的稿件,经过编辑手之所触,游刃而进,立刻骨肉分离,如土委地,剩下的只有骨架硬生生戳在那里,目无全牛,惨不忍睹。

众多的稿件经常就是这样被“弃市”。

刘备杀张裕,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过节。

张裕有急智,反应特快。

《三国志・蜀志・周群传》记载,他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刚和刘备见面的时候,刘备看见他胡子丰饶茂盛,就拿他开涮:“我老家涿县,姓毛的特别多,东西南北都是姓毛的,我们涿县县长说:‘诸毛绕涿居’。

”涿字是什么意思?“涿”本是指猪屁股,这等于把人家的胡子说成阴毛、脸说成猪屁股。

张裕马上回答:“从前有个人,是上党郡潞县的县长,后来调到你们涿县去当了县长。

辞官回家后,别人给他写信,觉得不管写‘潞君’还是‘涿君’,都不准确,于是就称呼他为‘潞涿君’”。

“潞”与“露”谐音,“潞涿君”就是嘲笑刘备没有胡须,脸上露着个光屁股。

古人以胡须多为美,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关羽就是美髯公,不长胡子常受人嘲弄。

“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

”后来刘备成了张裕的领导,那个笑话一直让刘备怀恨在心,于是,张裕就只有死啦死啦的。

刘备在杀张裕头的时候,还不忘幽他一默: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啊。

兰花生长在门户之中,生非其地,不得不锄掉。

常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张裕满脸胡子,为了过嘴瘾,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正应验了“祸从口出”。

总的来说,记者对编辑都很尊重,绝不敢口无遮拦。

可是这改变不了稿件中“芳兰”被锄掉的宿命。

而编辑删改稿件的理由是“刈除枝蔓,突出主干”。

其口吻和刘皇叔何其相似乃尔。

当记者这个“无冕之王”遇见编辑这个“无冕之皇”时,结果一般是张裕遇见刘备。

诊所定律
某诊所广告:
夏天来了,汗多是病;
夏天来了,汗少是病;
夏天来了,没汗更是病!
诊所定律:事实是块面团。

可以任意捏成需要的形状。

观点加事例,本是写公文的招数,现在却成了写新闻的套路。

用事实来说明观点,事实就等而下之,成了观点的奴隶,任人随意揉搓,没病都会弄出病来。

话说美国有个人写了本书。

卖不出去,便给总统寄去了。

总统回了个便条说,此书写得不错。

作者和出版商便做出了广告:
“这是一本受总统称赞的书!”于是,抢购一空。

第二本书出来后,又寄给总统,总统一直没回信。

作者和出版商便在广告中说:
“这是一本令总统不置可否的书”。

于是,抢购一空。

第三本书出来后,还是寄给总统。

总统非常生气,说“这本书糟糕透了!”没想到,作者和出版商在广告中说:
“这是一本受到总统批评的书!”于是,抢购一空。

3本书3个广告,都想方设法与总统勾搭上,总统喜欢也罢,讨厌也罢,都能为我所用,以售其奸(书)。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看法。

正如对同一个人,有的爱之欲生,有的恨之欲死。

对同一件物品,有人珍爱如珠玉,有人弃之如敝履。

经常是观点完全相左,却都很有道理。

譬如对于女人,高的叫亭亭玉立,矮的叫小巧玲珑。

还有男子汉大丈夫,宁折不屈,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屈。

浪子回头金不换;狗改不了本性要吃屎。

一口唾沫一个钉,男人说
话是黄金,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这种现象在国际外交新闻中用得较多。

两国交恶,针锋相对,事实的面团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被揉搓成了皮球,互相踢来踢去。

在国内公共危机事件当中,也用得不少。

但是,总体来看,水平不高,倒是造就了一批雷人雷语。

记者在采访郑州市国土规划局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逯军时,这位局座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还有“你是不是党员?”等。

这些牛腔官语类似脑残,与大众价值观形同陌路,有悖于党的基本原则,给党和政府丢了很多的脸。

因此,有人说,党和政府的脸是有限的,哪经得起这种丢法?真正的说话艺术不仅是在合适的场合说出适宜的话,也包括被媒体逼急了戳痛了时不说出雷人的话。

后一点更难把握。

其实,不止有的官员为官不专业爆出“最牛官腔”,有的记者也离专业很远,成了小诊所的“老军医”,将事实当面团揉。

但一不小心,揉来揉去就揉出了假新闻的地雷,伤人害己,失理失分,雷倒一片。

美军也是把事实当面团来揉的高手。

美军的一则招兵广告说:
来当兵吧!不要忧虑,军人只有1/4的概率赶上战争。

如果你赶不上战争,那你有什么好忧虑的呢?即使你参了军,仍有一半的概率不是战斗人员,如果不是战斗人员,那你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即使你是战斗人员又赶上了战争,那你上战场的概率也只有一半,如果你不上战场,那你有什么好忧虑的呢?即使你上了战场,也只有1/4的受伤机会,如果你不受伤,那你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即使你受了伤,也只有1/4的死亡概率,如果你能治好,那你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如果你死在了战场上,那你就什么都不用忧虑了。

这可能是美国版的诊所广告,也可能诊所广告是中国版的招兵广告,反正都能揉。

能揉的高手还有股评家,涨有理由,跌有道理,怎么说怎么都有理。

价格听证会的专家也会这一手,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有权在手的领导,某人咋咋呼呼,想用他,就说此人作风泼辣。


想用他,就说此人没有涵养。

某人作风霸道,想用他,就说此人很有魄力。

不想用他,就说此人独断专行。

真乃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真的不要迷恋任何人,有的人也只是个传说。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