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碑志柳子厚墓志铭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本课话题——直面人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逆境,对人是一种考验。
然而,对于逆境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成败。
只要在逆境中能够直面人生,能够坚强,逆境也能够成就人才。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刘芳,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一名盲人女教师,人称“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从被医院确诊为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后,刘芳逐渐由光明走向了黑暗。
当还有微弱的光影感知时,她在教学中费尽心思创新教法,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但没有后退,反而成为年级中的佼佼者。
失明后的刘芳没有消沉,勇敢面对现实,直面人生,在校园德育领域里为学生开辟了“心灵家园”,担当了迷失方向学生的引路人。
近年来刘芳的“影响力”扩大到校园之外,她受邀到其他学校和单位做报告,写励志小说,她的奋斗故事让无数聆听者和读者潸然泪下。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3.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4.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莎士比亚5.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道路。
——拜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讳.宗元( ) 祖奭.( ) 韩瑗.( ) 比.岁( ) 踔.厉风发( ) 涯涘.( ) 相侔.( ) 没.世( ) 逮.其父时( ) 诩.( ) 陷阱.( ) 涿.( ) 【答案】 huì shì yuàn bì chuō sì móu mò dài xǔ jǐnɡ zhuō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始⎩⎪⎨⎪⎧长曰周六,始.四岁( )庭中始.篱(《项脊轩志》)(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2)质⎩⎪⎨⎪⎧其俗以男女质.钱( )则使归其质.(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 (3)以⎩⎪⎨⎪⎧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其俗以.男女质钱( )无辞以.白其大人( )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 )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 【答案】 (1)副词,才/副词,起初/动词,开始/副词,曾经 (2)动词,抵押/名词,人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副词,询问 (3)介词,因为/介词,用/连词,来,表目的/动词,认为/介词,在/连词,和“上”“下”“南”“北”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介词,按照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例.出为刺史 ( )________(2)遵从而家.焉( )________(3)议论证据..今古( )________(4)率常屈.其座人( )________(5)不自贵重.顾藉( )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按惯例(2)名词作动词安家(3)名词作动词引用证据(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器重,重视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虽少年已自成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成年人。
(2)无辞以白其大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成年人。
(3)为词章泛滥..停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答案】(1)成才。
(2)父母。
(3)文笔汪洋恣肆。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不自贵重顾藉。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道不行于时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又例贬州司马。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材不为世用。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死高宗朝。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自己不看重和顾惜自己。
(2)状语后置句理想不能在当时施展。
(3)被动句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
(4)被动句、省略句(柳子厚)后来因为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正字。
(5)被动句材干不能为世间所用。
(6)省略句在高宗时被处死。
[常识·速览][探背景]唐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中央政权实力逐渐削弱;吐蕃(bō)、回纥威胁唐边境。
贞元二十一年(805),唐顺宗李诵即位,力图改革朝政,提拔重用了一批拥护自己又具有革新思想的人,如王叔文、王伓(pī)等。
当时柳宗元仅33岁,与王叔文交谊很深,政治见解又一致,被王叔文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又团结了其他人,如:刘禹锡、韩秦、韩晔、陈练、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加上柳宗元共八人)。
顺宗在即位前一年得了中风病,一直体弱多病,国家大事都交给王叔文、王伓、柳宗元等人管理。
他们在贞元二十一年二月执政,积极推行政治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引起了藩镇和宦官的联合反对。
宦官以顺宗有病为名,要立他的儿子李纯为帝。
贞元二十一年八月,李纯夺取了皇位,王叔文集团立即遭到了宦官的政治迫害。
王叔文被杀;王伓被贬,不久病死。
第二年剩下的八人都被贬为司马,这就是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
他刻苦钻研经史百家,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永州八记》《封建论》等。
公元817年,他又被贬到柳州。
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四十七岁。
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
韩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
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
[巧识文]墓志铭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用以记载死者的世系、生平及其后代状况,并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文章通常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位、世系和生平事迹;后一部分是铭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这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革。
按照惯例,墓志铭要为死者隐恶扬善。
但是作者并未一味颂扬,而是采用史传写法,兼寓褒贬,虽然由于政治立场决定,他的褒贬并不一定符合历史事实。
文章感情真挚,笔墨顺畅,而又顿挫有力,深刻蕴藉,不愧为古代墓志铭中的佳作。
[整体·感知]本文以朋友之义为内容主线,叙述了柳宗元家世、自身才华、坎坷仕途、卓越政绩及文学成就,极力称颂柳宗元,处处表现出深厚的朋友之情。
[文脉·梳理]①________ ②________【答案】①出仕被贬②文学成就[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开篇介绍柳宗元的家世,强调了什么?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介绍柳宗元家世时特别强调了祖父和父亲的气节,尤其是强调了其父柳镇的孝道和刚直。
一方面说明柳宗元的好品德继承于祖先,另一方面也暗为柳宗元参与二王集团辩白。
二、阅读第2~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柳宗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角度人物特点文学才华横溢,“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政务改变风俗,指导后生为文,“因其土俗,为设教禁”,“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人格勇于为人,愿与刘禹锡换贬地,体现其高尚的节义间”这一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刻苦学习,专心诵读,使身处逆境的柳宗元文笔汪洋恣肆,风格雄厚凝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久斥”和“穷极”。
柳文的精裁密致、沉郁峭拔是在其困顿不幸的人生遭遇中刻苦自励的结果。
4.第5段,在赞美柳宗元的节义时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将柳子厚的品行与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所作所为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