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章节)2017年湖北大学教育学院905教育管理[专业学位]考研题库

(分章节)2017年湖北大学教育学院905教育管理[专业学位]考研题库

2017年湖北大学教育学院905教育管理[专业学位]考研题库---- M (名词解释)---- L (论述)---- J(简答)(第1章P???)16.谈谈你对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

---- L 【答案】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我对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具体如下:(1)对教育管理现象的看法教育管理学首先要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

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体现为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理的观念四个方面:①教育管理活动。

教育管理活动从层次米说有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

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管理全国教育的活动。

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国家对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教育管理的活动。

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指教育行政机关内部和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

②教育管理体制。

它是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两部分。

③教育管理机制。

它是指教育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作方式。

从层次来说,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运作机制;从形式来说,它包括行政一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一服务式的运作机制、监督一服务式的运行机制;从功能来说,它包括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④教育管理观念。

教育管理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是对各组各类教育管理的认识而形成的各组各类教育管理观,是对教育管理中共同问题或核心问题的认识而产生的教育管理观。

(2)对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①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管理的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的。

它是指在教育管理的现象中,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理的观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构成的教育管理的整体。

因此,要管理好教育,必须全面地把握这四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②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是从教育管理现象四个层面的每一个层面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的,它又被称为教育管理的具体规律。

这种具体规律有四个:a.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指教育管理活动的各因素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办事,就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b.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指教育管理体制的各因素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按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c.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指教育管理的机制各因素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层次机制、形式机制与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各层次机制、各形式机制、各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

d.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指教育管理各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观念规律办事,就要处理好人与物、集权与分权、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否则也谈不上用科学观念去管理一个国家。

(第1章P8--12)19.没有学习过教育管理学的人,只要有管理的职务和权力,同样可以办好教育。

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L【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要想办好教育,有效地进行管理,只有管理的职务和权力而没有对教育事业科学的认识和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是不可能的,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者有必要学习教育管理学。

具体分析如下:(1)学习教育管理学是科学地进行教育事业管理的需要如何正确处理我国转型期引发的教育系统的矛盾,如何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改变基础薄弱学校等,这些均是教育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可见,要对教育事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是必需的。

(2)学习教育管理学是有效地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进行管理的需要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如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学校的组织建设、学校资源配置、学校文化、管理机制等。

因此,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学的知识和能力,才可以科学有效地做好管理工作。

(3)学习教育管理学是实现学校管理者自我管理的需要自我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诸如如何扩大领导者的影响力场、明确学校管理者的类型,以及管理者智能结构中的各种能力,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需的。

这些知识和能力不是管理的职务和权力所能赋予的,而需要学习专门的管理学才可获得。

总之,一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具备教育管理学的知识、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事业管理、学校和其他组织的管理以及自我管理,才能办好教育。

(第1章 P15 )19.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的看法?---- L【答案】“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小到的”是指在书本上学的往往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或者不能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

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在于: (1)教育管理中存在标准环境和非标准环境的问题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

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环境下,而传授教育管理学知识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一种标准环境,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这种标准环境根本就不存在。

于是就出现了“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的看法。

(2)教育管理中存在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的问题教育管理学教材中讲得比较多的是常规管理,这当然是必要的。

但是,教育管理人员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往往遇到的是非常规现象。

因而也会出现“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的看法。

(第2章P25 ?? )3.管理---- M 【答案】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2章P19 ?? )4.文化---- M【答案】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

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

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

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

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第2章P23)4.环境---- M【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

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第2章P32)6.管理现代化---- M【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第2章P22 ?? ) 12.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 J 【答案】西蒙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原因在于:(1)管理的对象无论是改造一个旧系统或者建设一个新系统,它都表现为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他人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

(2)决策就是管理者或决策人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可行性方案中,经过决策论证和价值判断选择出既满意又可行的方案的行为。

(3)管理决策一旦失误,速度越快、力度越大,其后果的危害性就越大。

在西蒙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4)在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

管理者在目标设计和目标选择时,不要一味追求“最优化”。

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

而人们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总是受到来自内外部条件的约束,因此,管理者或决策者不如选择一个次优化的,即满意的口标为好。

(第2章P21--25)19.如何理解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 L 【答案】所谓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指:管理的对象无论是改造一个旧系统或者建设一个新系统,它都表现为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他人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世界上任何管理者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理论或观念的驱动下进行的。

他们可以是以某种哲学思想为指导,也可能以政府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或某种价值观念为出发点。

(2)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管理措施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预定目标为先导的。

管理就是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

可以这样说,没有目标也就没有管理可言,管理是向着预定日标步步逼近的过程。

管理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分析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

然后把每个成员分散的目标集合成统一的目标,用组织统一的目标引导大家去行动。

(3)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所谓决策就是管理者或决策人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可行性方案中,经过决策论证和价值判断选择出既满意又可行的方案的行为。

管理决策一旦失误,速度越快、力度越大,其后果的危害性就越大。

(4)管理是对有限资源的开发和组合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

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

社会上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无论是企业、机关、商场、医院还是学校,它们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各种资源作为保障条件。

所以,任何管理都是离不开资源的。

在诸多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对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

由于每种资源的性质不同,潜能也不同,管理者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对这些有限资源的特点和潜能进行研究,通过不断地开发和组合,使资源在消耗中又得到增殖,扩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管埋是在特定环境卜进行的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

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