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讲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

第4讲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

第四讲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过程和第三世界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吸取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掌握不同时期南北关系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南北矛盾的演变及其解决的途径。

4.1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4.11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殖民体系瓦解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是以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并从此走上国际政治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战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1945—1955年,一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首先在亚洲东部大规模兴起,继而席卷了整个亚洲,并带动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

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地区的反帝反殖运动。

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是1951年3月伊朗争取石油国有化为中心内容的反帝运动,在这次运动的推动和鼓舞下,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也相继爆发了石油国有化运动,形成了50年代初期西亚地区石油斗争的第一次高潮。

在非洲,反帝反殖的战火首先在非洲北部燃起。

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几乎席卷了整个非洲大陆,共有32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以至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在拉丁美洲,50年代初期各国各阶层人民纷纷投入到反帝斗争中,坚决推翻帝国主义的反动独裁统治。

古巴、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都爆发了武装斗争,一个新的反帝反独裁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拉美。

加勒比海地区13个国家相继宣布独立。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斗争日趋激烈,第三世界成为霸权斗争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主力军,这一时期独立的国家已达到132个。

战后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体系,沉重地打击了霸权主义,广大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标志1、亚非会议的召开亚非拉国家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亚非拉国家要获取和维持国家独立和民族发展,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在这样的斗争意识觉醒下,在1955年4月18—24日,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参加的第一届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万隆召开。

这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举行的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自己讨论切身问题的国际会议。

由于参加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再加上帝国主义的破坏,会上出现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中国代表周恩来总理针对大会的争论和少数代表的“噪音”,发表了重要讲话,使“求同存异”成为大会的指导方针,奠定了大会成功的基础。

亚非会议,谴责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肯定了亚非人们反对侵略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宣言中提出了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联合国宪章、承认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内政、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等“万隆十项原则”。

这些原则成为各国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的基础。

亚非会议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主宰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会议提高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民族自信心,增进了彼此的了解,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维持殖民统治的阴谋,向世界昭示:自由、独立、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这次会议还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万隆精神”,即各国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要求友好、团结、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共同奋斗的精神。

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两大阵营相互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和控制区域,竭力把所有国家拉向各自集团的一方。

处于两大阵营之间的民族独立国家不甘心充当大国的附庸,丧失浴血奋斗争取来的国家独立,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许多国家选择了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961年9月1至6日,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25个国家首脑或代表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

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这一运动,进一步壮大了不结盟运动的力量,有力地冲击和改变着现存的国际力量结构,有利于引导国际社会的良性发展。

3、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和发展1964年3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为了能以“同一个声音”说话,组成了“七十七国集团”,并发表了《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

宣言谴责了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行为,表示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决心和建立一种“完全符合于加速发展需要的新的国际贸易体制”的愿望,强调他们尽力为此增加彼此之间的接触和磋商,协调立场,确定共同的目标和制定联合行动的计划。

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和发展动摇了超级大国主宰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该集团以联合国讲坛为权益斗争的舞台,利用联合起来的集团力量,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着力创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总之,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事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12第三世界的兴起对战后世界的重大影响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上获得了独立和解放,经济上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中也争取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国际社会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三世界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基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2、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第三世界的壮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

4、第三世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5、第三世界在打破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中,在解决关系全球人类命运的问题上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世界国家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基本力量和主力军。

自从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世界舞台以来,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斗争中一直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独立和积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作用,并将在以后的未来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4.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本节从以下两方面向学生讲解:1、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 2、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4.21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发展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成就。

主要表现在:(1)国民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大大高于独立以前,而且也高于发达国家。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55年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不包括高收入石油出口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5.4%,而西方发达国家为4.7%。

70年代,发展中国家为5.3%,西方发达国家为3.2%。

同期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1%,而西方发达国家为2.4%。

(2)逐步改变了过去的畸形经济结构,工业发展比较快速。

虽然目前农业仍占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很大比重,但现代工业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工业增长中,制造业的增长速度较快,高于西方工业国家。

1963年至1973年,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8.1%,而工业国家为5.8%。

1973年至1980年,相应的数字为3.6%和1.6%。

(3)经济自主性有所加强。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本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培育和完善国内市场,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经济,并对外国垄断公司进行监督和管理。

过去那种“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传统国际分工格局已经发生改变。

(4)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泰国,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主要以政府与企业协调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劲动力。

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经济中已形成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二、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跌入低谷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停滞,资金短缺,债务沉重,失业人口众多,经济效率低下。

20世纪80年代第三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5%,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在20世纪80年代,除东亚地位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外,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

这十年间,整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 2.8%,人均收入水平连年下降。

经济困难迫使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比较深层次的经济调整和改革。

在发展战略上,摆脱过去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单纯利用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开采和出口自然资源获得外汇收入,进口生产资料和消费产品,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在宏观经济结构上,突出工业比重,特别是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农业;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

发展中国家的上述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复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2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了经济较为快速的增长,但在前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以致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危机、失业问题、债务问题、外国直接投资不足等。

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关注。

从当前全球化的发展情况看,发达国家在其中占有非常有利的地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

1、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严重。

发展中国家几乎都是农业国,然而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性强。

1980年以来,亚非拉地区粮食进口的数额不断上升。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饥民从1990—1992年的1.96亿增加到1994—1996年的2.1亿。

粮食危机很大程度上与人口问题有关,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发展中国家占了47.4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