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大众传媒变迁

16大众传媒变迁


都发挥主要作用。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 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 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 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 生活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等
D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 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 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 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 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 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若去 北平出差也可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 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A
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1、外因:西方文明(生活方式、民主思想等)的影响。
2、内因: 政治上:近代政治运动的影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重大事件和政府的政策(新中国成立、改 革开放等;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的不断发展; 思想上:思想解放运动(向西方学习、中体西用、维 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等)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印刷媒介)走向繁荣
2、影视事业的发展 3、互联网(“第四媒介”)
表现 形 成
19c中前期,洋人在华办报, 外文:《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中文:《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19c70s起,国人办报
社会影响
发 展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 影响: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 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 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 重大启蒙作用。
探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 变化而不断变化; 2、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城市 变化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 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 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既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又保留本民族特色)
繁 荣
改革开放后,党报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专业性报刊如雨后春笋
(2009.辽宁月考)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 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 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 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 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材料二】 1895年到l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 报刊有ll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 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 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 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 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 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 出特点。 报刊的种类较多; 中国人自办为主; 政论报刊影响最大; 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 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 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B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bbs,网址设置 “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B
2、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诞生: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1935年《渔光曲》在莫 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 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 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成为电影主题。
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 1905年
代表
《定军山》
影响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1935年 建国后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D
1958年北京电 视台开始试播
“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 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 及时沟通
D
A、①② C、③④⑤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 (2010.山东省聊城高三期中考试)某历史教研网站 上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 变迁的网页,其中的网页链接包括服饰、社会习 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 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应是 • A.流行语言 B.网络普及 • C.自驾旅游 D.民航大国
思考:改革开放后 电视会得到普及 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的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电视技术的进步 3.国家的政策支持
三、互联网(第四媒介)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第四媒的功能 2.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有很强的感染力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 。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在 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 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1931年《歌女红牡丹》 拍摄成功,标志着中国 有声电影历史的开始 1905年《定军 山》首映,标 志着中国电影 事业的起步
C
• (浙江高考押题卷)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 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C
学以致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 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 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 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请回答:
单元知识结构
中 国 近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表现 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变迁
1、随经、政、思的变化而变化; 2、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3、地域不平衡 4、既有半殖民地色彩,又有本民族特色 内因:经、政、思
特征
原因
外因:西方文明的影响
影响 (政治、经济、思想)
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 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
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 D、西方列强侵略程度较轻
《风云儿女》 插曲后来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 电影题材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2009.山东省临清市)1920年,某人到 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在影剧院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先生”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 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 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 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 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 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 化为三十六条。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 材料四: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
缺陷:
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思考:四大媒介,它们的发展对人 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1、 使人们进入信息时代,有利于全球化。
2、促进生产、生活、教育方式的发展
3、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2007海南三校联考)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 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 传播手段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次替代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