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
录(第二学期11次)
《雷雨》听课札记
3月6日; 地点:湖小三楼; 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
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
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
(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
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
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
(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
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
请生读相关语句。
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
生:害怕。
师:读课文,找找是什么原因?
师:为什么蜘蛛那么地着急,那么地害怕,那么地慌张,那么地……?为什么?②
【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要精心组织过的,要简洁明了,指向性强。
上面①②两句话,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的确是这样说的。
第①句,一连问了3个问题,说了3个“谁来说一说”,给学生也好,听课的老师也好,感觉都是模糊、罗嗦、重复。
第②句一连说了四五个“那么地”,感觉有些重复,混乱。
一堂课听下来,这样的语句还是比较多的。
】
生:因为风来了。
生:因为要下雨了。
师:还从哪几个地方看出雷雨快要来了,还有吗?
生:第1小节。
师:还有哪里?
师:除了蜘蛛雷雨前从树上逃下来,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蝉不叫了。
师:这是因为什么?
生1:害怕。
生2:冻死了。
师:现在又不是冬天,蝉怎么会冻死了呢?
【评:这里学生说“冻死了”,若老师仍然像前面学生说“夜雨”时那样,多问一个为什么,可能仍然会生成一个亮点。
老师有老师的理由,但学生也有学生自己的想法。
老师就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生:叶子不动了。
生:满天的乌云压下来。
师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板书设计:
雷雨
乌云;;压下来
叶子不动;;蝉不叫
蜘蛛;;逃走了
树枝;;;;乱摆
电闪;;;;雷鸣
【总评:1、教学目标还欠清晰明确,实事求是。
2、教师的教学语言很重要,开课、结课、过渡、评价等语言,教师在课前都应好好准备,好好组织,努力做到简洁明了,指向性强。
3、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中应突出其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