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系统简介剖析

液压系统简介剖析

液压原理培训教材第一章液压系统简述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截止来传递动力的2、液压传动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它与液体动能的液力传动是不相同的。

3、液压传动中的工作介质是在受控制,受调节的状态下进行工作的,因此液压传动和液压控制常常难以截然分开。

二、液压传动的组成部分1、动力装置―――把机械能转换成油液液压能的装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液压泵,它给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

2、执行装置―――把油液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它可以是作直线运动的液压缸,也可以是作回转运动的液压马达。

3、控制调节装置―――对系统中油液的压力、流量、或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或调节的装置,例如溢流阀,节流阀、换向阀、先导阀等,这些元件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功能的液压系统。

4、辅助装置―――上述部分以外的其它装置,例如油箱、滤油器、油管等。

三、液压传动的控制方式液压传动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指对传动部分的操控调节方式,另一种是指控制部分本身结构组成形式。

液压传动的操纵调节方式可以概略的分为手动式,半自动式、和全自动式。

而液压系统中控制部分的结构组成形式有开环和闭环式的两种。

如平台的液压猫头就是开式的手动控制系统。

而顶驱机械手的液压控制系统为闭环控制。

四、液压传动的优缺点优点:1、在同等体积下,液压装置能比电气装置产生出更多的动力。

在同等功率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

液压马达的体积和重量只有同等功率电机的12%左右。

2、液压装置工作比较平稳。

3、液压装置能在大范围内实现无极调速,它还可以在运动状态下进行调速。

4、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自动化。

当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

电子控制或气动控制结合起来使用的时候,整个传动装置能实现很复杂的顺序动作。

接收远程控制。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

6、由于液压元件已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液压装置的设计、制作和使用都比较方便。

7、用液压装置实现直线运动比机械传动简单。

缺点:1、液压传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比,这是由于液压油的可压缩性和泄漏等原因造成的。

2、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有较大的能量损失)摩擦损失、泄漏损失),长距离损失更是如此。

3、液压传动对油温变化比较敏感,它的工作稳定性很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它不适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4、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因此的它的造价较高,而且对油的污染比较敏感。

5、液压传动要求有单独的能源。

6、液压传动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

第二章液压油液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液是传递动力和信号的工作介质,同时它还起着润滑、冷却和防锈的作用,也凹系统能否可靠、有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所用的液压油。

因此,在掌握液压系统之前,必须先对液压油液有一清晰的了解。

第一节液压油液的特性和选择一、液压油液的特性液压系统中使用的液压油液的种类如表2-1所示。

石油型的液压油以机械油为基料,精炼后按需要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而成。

这种油液的润滑性好,但抗燃性差。

目前,我国在液压系统中仍大量采用机械油和汽轮机油。

机械油是一种工业用润滑油,价格虽较低,但物理化学性能较差,使用时以生粘稠胶质,堵塞元件,影响系统的性能。

压力越高,问题越严重。

因此,只在压力较低和要求不高的场合中使用。

汽轮机油和机械油相比,氧化要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与水混合后能迅速分离,纯净度高。

普通液压油中加有抗氧化、防锈和抗饱和的添加剂,在液压系统中使用最广。

乳化液有两大类:一类是少量油(约5%~10%)分散在大量的水中,称为水包油乳化液,也称高水基液(O/W );另一类是水分散在大量的油中(约占60%),称为油包水乳化液(W/O )。

后者的润滑性比前者好。

水—乙二醇液使用于要求防火的液压系统。

如液体长期在高于65℃的温度下工作,水分的蒸发使它的粘度上升,因此必须经常检验。

低温粘度小,它的润滑性比石油性液压油差,对大多数金属基液压系统中使用的大多数橡胶密封圈材料均能相容,但会使许多油漆脱落。

磷酸酯液自燃点高,氧化按定性好,润滑性好,使用温度宽,对大多数金属不腐蚀,但能溶解许多非金属材料,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橡胶密封材料。

这种液体有毒。

为了改善液压油的性能,往往在油液中加入各种各样的添加剂。

添加剂有两类:一类是改善油液化学性能的,如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锈剂等;另一类是改善油液物理性能的,如增粘剂、抗饱剂、抗磨剂等。

2-1液压油液的种类二、 液压油液的物理性质液压油液的一些基本性质可在有关资料中查道,例如,石油性液压油液在15℃时的密度为900kg/m 3左右,在实用中可认为不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体积膨胀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6.3~7.8)ⅹ10-4K -1和(1.7~2.1)ⅹ103J/(kg.K)等等。

在液压技术中,液压油液最重要的性质是它的可压缩性和粘性。

(一)可压缩性压力为P 0、体积为V 0的液体,如压力增大ΔV ,则此液体的可压缩性可用体积压缩系数k ,即单位压力变化下的体积相对体积变化量来表示。

k=(—1/ΔP )*(ΔV/ V 0)由于压力增大时液体的体积减小,因此上式右边必须加一符号。

液体体积系数的倒数,称为体积弹性模量K ,简称体积模量。

即K=1/k 。

表2-2示各种液压油液的体积模量。

由表中石油型液压油体积的数值可知,它的可压缩性是钢的100~500倍。

液压油液的体积模量和温度、压力有关:温度增大时,K 值减小,在液压油液正常的工作范围内,K 值会有5%~25%的变化;压力增大时,K 值增大,但这种变化不成线性关系,当P ≥3MPa 时,K 值基本上不再增大。

液压油液中如混有气泡时,K 值将大大减小。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情况极像一个弹簧:外力增大,体积减小;外力减小,体积增大。

这种弹簧的刚度k h ,在液体表2-2各种液压油液的体积模量 (20℃,大气压)承压面积A不变时(图2-1),可以通过压力变化ΔP=ΔF/A、体积变化ΔV=A/Δl(Δl为液柱长度变化),和式(2-1)求出,即k h=-ΔF/Δl=A2K/V液压油液的可压缩性对在动态下工作的液压系统来说影响极大;但当液压系统在静态(稳态)下工作时,一般不予考虑。

(二)粘性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或有流动趋势)时,分子间的内聚力要阻止分子相对运动而产生一种内摩擦力,这种现象叫做液体的粘性。

液体只有在流动(或有流动趋势)时才会呈现出粘性,静止的液体是不呈现粘性的。

粘性使流动液体内部各处的速度不相等,以图2-2为例,若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液体,下平板不动,而上平板以速度u0向右平动。

由于液体的粘性,紧靠下平板和上平板的液体层速度分别为零和u0,而中间各液层的速度则视它距下平板的距离按曲线规律或线性规律变化。

实验测定指出,液体流动时相邻液层间的内摩擦力F f与液层接触面积A、液层间速度梯度d u/d y成正比,即F f=ηAd u/d y (2-3)式中,η为比例常熟,称为粘性系数或粘度。

如τ表示切应力,即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则τ=F f/A=ηd u/d y (2-4) 这就是牛顿的液体内摩擦定律。

由上可知,液体的粘度是指它在单位速度梯度下流动时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内摩擦力。

粘度是衡量液体粘性的指标。

这里的粘度η又称绝对粘度,或动力粘度,它的法定计算单位为Pa.s,以前沿用的单位为P(泊,dyne.s/cm2),1Pa.s=10P=103Cp(厘泊)。

液体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称为液体的运动粘度υ,即υ=η/ρ。

运动粘度的法定计算单位外为m2/s,以前沿用的单位为St(拖),1m2/s=104St=106cSt(厘拖)。

就物理意义来说,υ不是一个粘度的量,但习惯上常用它来标志液体粘度,例如机械油的牌号就是用机械油在40℃时运动粘度υ(mm2/s计)的平均值来标志的。

液体粘度在工程上的测定方法是测出液体的“相对粘度”,然后再根据关系使换算出动力粘度或运动粘度。

相对粘度又称条件粘度,它是按一定测量条件制定的。

我国、德国等国采用恩氏粘度0E,美国用赛氏粘度SSU,英国用雷氏粘度R,等等。

恩氏粘度用恩氏粘度计测定:将200mL温度为t0C的被测液体装入粘度计的容器内,使子之由其下部直径为2.8mm的小孔流出,测出液体流尽所需要的时间t1(s);再测出200mL温度为200C的蒸馏水在同一粘度计中流尽所需的时间t2(s)。

这两个时间的比值即为被测液体粘度的标准温度,由此而得来的恩氏粘度分别用0E20、0E50和0E100标记。

恩氏粘度与运动粘度间的换算关系式为υ=(7.310E-6.31/0E)ⅹ10-6υ的单位为m2/s。

液体的粘度也可用旋转粘度计测定。

液体的粘度随液体的压力和温度而变。

对液压油液来说,压力增大时,粘度增大。

但在一般液压系统使用的压力范围内,增大数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液压油液粘度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如图2-3所示,温度升高,粘度下降。

这个变化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液压油液的使用,其重要性不亚于粘度本身。

(三)其它性质液压油液还有其它一些性质,如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剪切稳定性等)、抗泡沫性、抗乳化性、防锈性、润滑性以及相容性(对所接触的金属、密封材料、涂料等不起作用便是相容性好,否则便是不好)等,都对它的选择和使用有重要影响。

三、对液压油液要求不同的工作机械、不同的使用情况对液压油液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很好的传递运动和动力,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油液应具备如下性能:1)合适的粘度,υ=(1..5~41.3)ⅹ10-6m2/s或2~5.80E50,较好的粘温特性。

2)润滑性能好。

3)质地纯净,杂质少。

4)对金属和密封件有良好的相容性。

5)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都有良好的稳定性。

温度低于570C 时,油液的氧化进程缓慢,之后,温度每增加100C,氧化程度增加一倍,所以控制液压油液的温度特别重要。

6)抗泡沫性好,抗乳化性好,腐蚀性小,防锈性好。

7)体积膨胀系数小,比热容大。

8)流动点和凝固点低,闪点(明火能使油面上油蒸汽闪燃,但油本身不燃烧时的温度)和燃点高。

9)对人体无害,成本低。

反之,对轧钢机、压铸机、挤压机、飞机等处则须突出耐高温、热稳定不腐蚀、无毒、不挥发、防火等项的要求。

四、液压油液的选择方式(一)液压油液的选择因素正确而合理地选择液压油液,对液压系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能力、延长系统和元件寿命、提高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选择液压油液时要考虑的因素如表2-3所示。

在众多的考虑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液压油液的粘度。

粘度太大,液流的压力损失和发热大,使系统的效率下降;粘度太小,泄漏增大也影响系统效率。

因此应选择使系统能正常、高效和可靠的油液粘度。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的工作条件最为严峻,不但压力大、转速高和温度高,而且油液在被泵吸入和由泵压出时要受剪切作用,所以一般根据泵的要求来确定液压油液的粘度,如表2-4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