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
坛庙建筑多为三层,广泛使用象征和隐喻手法, 突出自然神力量的伟大。如“明堂辟雍”中央建 筑下层四面走廊各有一厅,每厅有左右夹室,称 为“十二堂”,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层每面 各有一堂,上面台顶中央和四角各有一亭,象征 金、木、水、火、土五行,祭祀五位天帝。而北 京天坛南面方角,北面圆角,象征天圆地方。整 个建筑多用圆形平面,寰丘各部尺寸和数量使用 象征“天”的数字“九”或九的倍数,祈年殿柱 子的数目与农业节气相关。整个建筑极力渲染了 “天”的肃穆和崇高。 民间祭祀建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祭祀民间信仰 诸神的神祠,如关帝庙、关公祠。二是家族祠堂 或先贤祠,如广东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堂等。
(三)陵墓
陵墓是古代帝王的坟墓。陵,本义是高大的山。因古 代帝王的坟堆得特别高大,故而称为陵墓。在春秋战国 以前,坟与墓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墓上没有土堆。坟 上则有封土。战国以后二者没有什么区别,“陵墓”一 词开始流行。 陵墓是古代帝王在阴间的住宅,是阳间生活的继续。 因而陵墓的选址、建筑规模都非常重要。大多依山为陵, 选择风景优美的景地,建筑物规模宏大,体现王权至尊 的思想。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有著名的陵墓。如战国陵 墓以河北平山中山王陵为代表;秦汉陵墓则以秦始皇陵 为至尊,兵马俑显示了始皇的赫赫战功和崇高。明代十 三陵则将单独的陵墓组合成群,建成群体性建筑。清代 的东、西陵与明陵既相似又有所发展。
中国佛寺的基本部分有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 为一组,是门脸。因寺院多居山林之中,佛寺大 门称为山门。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和四大天王。 另一组是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是供奉 佛教缔造者和教团最高领导者——“佛”——的 大殿。大雄是对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指佛有非 凡之力,能伏四魔。供奉的主要佛像称为主尊、 木尊,一般为释迦牟尼佛(佛教的缔造者)、阿 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亦称无量寿佛)。 此外还有讲堂(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规模仅 次于大雄宝殿)、药师殿(供药师佛)、菩萨殿、 罗汉堂、戒谈殿等。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早在先秦就已发轫,秦 汉和隋唐曾掀起两次皇家园林建设的高潮, 唐宋私家园林得到很大发展,明清则是园林 艺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园林是中国人自然观的最好体现,它通过 山、水、建筑、植物等组成一个富有情趣且 饱含艺术意境的美的环境。 中国园林有两大流派:华北皇家园林和江南 私家园林。
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臵在中轴线上 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 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 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 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 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 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 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 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 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 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 故布局比较紧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建筑与欧洲、伊斯兰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从 建筑体系上看,欧洲、伊斯兰建筑以砖石为主要 建筑材料,是砖石建筑体系;中国建筑则以木材 为基本建筑材料,创造了木构梁柱的建筑结构体 系。从内容上看,欧洲、伊斯兰建筑以神庙、教 堂和礼拜寺等宗教建筑的成就最高;而中国建筑 则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并且将政治伦 理观念渗透到建筑中,如祭祀性建筑坛庙、帝王 陵墓等,从中可以折射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宫殿、坛庙、陵 墓、佛寺、民居、园林六大类。下面逐一介绍。
(四)佛寺建筑
佛寺建筑是中国建筑中仅次于宫殿的另一重要建筑类型,主 要有佛寺和佛塔。1、佛寺。中国佛寺始于东汉永乐十年 (67年)在洛阳城西创立的白马寺,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 历史。佛寺只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中心塔型佛寺,以廊 庑围成院落,高塔臵放正中,其布局来源于印度的佛教观 念,即佛塔是最重要的佛教纪念建筑,是佛的遗物和遗迹, 信徒们围绕着它行礼拜。另一种是宅院式佛寺,是由宅院 改造而成的,多为小寺,不建塔。两种佛寺反映了两种不 同的佛教修行方式,一者重戒行实践,故绕塔礼拜更受重 视;一者重义理探求。宣讲义理所需的佛殿和讲堂更加重 要。汉至南北朝时,北方重戒行,南方重义理。隋唐以后, 佛教趋于南北合流,佛寺建筑由以塔为中心逐渐蜕变为以 高大的佛阁为中心,这种阁堂内藏通贯各层的巨像,信徒 可逐层巡礼,实际上是塔与殿的化合结晶。
• 2、佛塔。塔原是南亚次大陆的一种坟,佛 教徒沿袭为藏舍利、骨灰之用。塔院是僧 人公墓,因院内塔多,又称塔林。主要类 型有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花塔 式。从形式上可分为方形、圆形、六角形、 八角形等不同形式。从结构上可分为木造、 砖造、石造、金属造等。
(五)民居
• 民居是家的所在,中国人自古重视血缘亲情,常 常赋予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因而在民居选择上, 一方面考虑其实用性,另一方面更注重其审美性 和情感性,甚至将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等宗法伦 理融入民居建筑中。所以说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居最具 有地域性。
中国最早的宫殿建于夏朝,初具前堂后室的规模。 从东周都城洛邑开始,中国宫殿的总体格局就大 致确定了,众多的门、殿和广场,依中轴线作纵 深构图,在不同区段创造出不同的氛围,总体又 形成有机组合,达到预定的环境艺术效果。以后 各个朝代都有所发展。秦朝的咸阳宫和阿房宫, 汉代的未央宫和建章宫,形成了中国宫殿建筑的 第一次高潮。隋唐时的长安宫殿代表盛唐建筑艺 术的最高成就。明清两朝的北京紫禁城则是中国 古代建筑艺术全体构图的最高典范,显示了古代 建筑艺术家精微的审查能力和驾御全局的魄力, 在世界上拥有崇高的声誉。
1、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四合 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门”, 既吉利又有利于保持私密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从外院向北,通过一个重门进入内院,北面正房 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仪礼。 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做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游廊相连。四 合院不仅适合北方的季节特点,更蕴含着宗法伦 理思想。 2、南方院落。以浙江的“十三间头”为代表, 由正房三间和左右厢房各五间共十三间组成三合 院,都是楼屋。布局规整、简单明确,给人以舒 展大度、堂堂正正之感,有的以两座十三间头前 后串成一宅。
(二)坛庙
坛庙是祭祀神和祖先的地方。一般来说,祭祀祖 先多在室内,称为“庙”,如太庙、孔庙;也常 称为“祠”,如武侯祠、家族祠堂等。自然神的 祭典多在露天的一座高台上举行,称为“坛”, 如天坛、地坛、社稷坛。也有一些自然神被赋予 人的意志和品格,也在室内祭祀,称为“庙”, 如泰山岱庙、嵩山中岳庙。合称为坛庙。 中国早期的坛庙是西汉长安的“明堂辟雍”,是 一座祭祀天地的场所。现在最著名的坛庙是北京 的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祭天的 圆坛称为寰丘,改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 祈祷丰收的祈年殿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3、南方天井民居。以皖南、赣北即徽洲地区最为典型, 它是适应南方炎热多雨、人稠山多地窄的特点而建造的。 天井民居以横长方形天井为中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 楼房, 阳光射入较少,正房即堂屋前天井,完全开敞,狭高的天井 起着拔风的作用。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外围耸起马头山墙, 可防火势蔓延。整座建筑白墙黛瓦,明朗而素雅,是南方 建筑一大造型特色。 4、南方自由民居。以侗、壮、苗民族的民居为代表,其造 型特点是:在同一栋建筑上创造出内部上下左右都可走通 的丰富空间,外向开敞显露,与自然融为一体;形式自由, 不求规整对称;结构采用“穿斗架”的轻便构架。 5、岭南客家集团民居。分五凤楼和土楼两大类,总的特 点是规模很大,作向心对称布局,围合严密,居住同一家 族的十几、二十几个家庭。集团式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鲜明 表现。
(一)宫殿
宫殿代表中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宫, 本是古代穴居小屋的形象,泛指所有房屋, 秦汉以后专属于帝王。殿,本义指高大的 建筑。宫殿二字连用,最初具有多种功能: 首领居住、聚会、祭祀等,后来发展为一 般理解的帝王宫室。宫殿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帝王朝会,一个是君王后妃居住。 这样,宫殿就发展为“前朝后寝”或“外 朝内廷”的规划格局。
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 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 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 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 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 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 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 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 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 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 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 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 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宫殿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 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 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 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 8900米。汉高祖刘邦曾因见到这座宫殿建筑的奢华而动 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 壮无以重威。”这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 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 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 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 臵。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 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 宫。
(六)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 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 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 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 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 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 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