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十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十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据图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的原因有
()
①经济发展快,需求量大 ②人均占有量较大 ③生产技术、
工艺水平落后,能源利用率低 ④我国的煤炭资源已枯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2010~2017 年,我国人口增长速 度放慢,而能源消费量仍呈不断上升趋势,人均能耗将有所上 升;GDP 增长速度快(注意坐标),远超过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 度,说明单位 GDP 能耗降低;该时段,能源消费量始终大于 能源生产量。第(2)题,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主要与我国人口多, 经济发展快,需求量大,另外还与我国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水 平落后,能源利用率低有关。 答案:(1)B (2)C
[微点拨] 本考点相对简单,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往往通过选择题 以设误的形式进行呈现。因此,备考复习时要准确理解以下两 个易误点: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只是由国情决定:我国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受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外, 还受国际环境的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2)我国要把发展经济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位:经济发展是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国应把经济发展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 作中心。
产区
()
A.青海省
B.河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实施清洁生产后,利用沼 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① 正确;生产流程延长,产品的种类增多,③④错误;该厂在整 个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②正确。因此①②对, 故答案选 A。第(2)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酒精生产需要 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青稞;湖南和广东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 稻;河南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故答案选 B 项。 答案:(1)A (2)B
()
A.产品重量大
B.原料消耗大
C.环保责任大
D.大气污染大
解析:第(1)题,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的运量小,A 错误; 产品的运量小,方便运输,D 错误;市场需求大不是其生产接 近市场的主要原因,C 错误;一次性餐具的产品价值低,长途 运输会增加运输成本,利润降低,故选 B。第(2)题,一次性餐 具既轻又小,产品重量小,消耗原料少,A、B 错误;使用一 次性餐具主要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小,D 错 误;一次性餐具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难治理,故环保责任重 大,选 C。 答案:(1)B (2)C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
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
学地理知识的能力
高考常以生态文明建设及美丽中国建设等相关材料为
创新性 应用性
背景,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运用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从地理实践力上,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
科学内涵
集训过关(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2019·钦州模拟)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
3.(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 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 图文材料,回答(1)~(3)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 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上图所示地区 1936~2015 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
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微专题十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1.(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 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 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 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2.(2018·浙江 4 月选考)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 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1)~ (2)各题。
(1)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减少产品种类
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
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 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
源,2015 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
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 对。第(2)
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
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
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 D。
和更好环境的城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
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2)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析:第(1)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 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2)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 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 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 答案:(1)C (2)D
[微点拨]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高考的常考点之一,通常以不同区 域的环境问题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进行考查。从产生的机理来看,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 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 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集训过关(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 3.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 2002~2015 年人均 GDP 持续增长;2005 年以前,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明显增加,2005 年以 后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人均 GDP 一直增长,2005 年后工 业废水排放量减少,说明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 人均 GDP 的增长也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故 选 C。第(2)题,由图可知,人均 GDP 增长速度有所增加,说 明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通过题目信息无法判断人口规模的变化 情况;2005 年后废水排放量减少最可能是因为人们意识到水污染 的严重危害,从而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 不等于工业生产萎缩,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 C。 答案:(1)C (2)C
集训过关(三)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4.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
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题。
(1)下列叙述中,符合 2010~2017 年变化特征的有 ( )
①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②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变快 ③单位
GDP 能耗呈下降趋势 ④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微点拨] 在高考中,考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本内 涵而导致失分。因此,备考过程中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强化理解: (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 “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 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国家 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
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
色污染”。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
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2)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分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 ()
解析:第(1)题,图示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 程,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 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 对,A、C、D 错。第(2)题, 读图可知,在自动处理系统中,对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后 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并产生一定的废渣,故工艺流程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正确,C 对。图中显示,废渣是该 工艺流程中生产沼气后的残留物,是该系统中的最终产物,A 错。 读图可知,厨余垃圾分拣后,部分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油脂,进而 加工成为工业油脂,并产生一定的有机渣,B 错。读图可知,提 取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D 错。 答案:(1)B (2)C
第(3)题,A、C、D 选项表示经济活动中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
无害化生产,均属于循环经济;只有 B 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
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
环经济,选 B。
答案:(1)D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