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说课课件(毛概)

毛概说课课件(毛概)


1
1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是过渡时期 总路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这两项。
教学难点是: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具体情况,将新
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确立的依据作为教学难点

【四、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理论学习 能力弱 受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部分学生对党史和社会问题的 认识片面或过于偏激。

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人本性

以专业为依托 突出高职性
受就业压力、不良思想影响,导 致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对本课程 学习意义重视不够。

以能力为中心 突出实践性
【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目标
考虑学 生情况
确定重点难 点
实施课堂 教学
组织 教学 材料
结合教学条件
【3. 教学资源】
(1)教材资源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
社2015年修订版(最新版)。
是由教育部统编、规定使用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
点教材,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
严肃性的特点。
(2)教师资源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老中青、男女比例、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
姓名 龙新明
程丹 曾荣 李玉伟 任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
素 质 目 标
具有基本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理性 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总论】
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主线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本章课程内容组织】
模块 课内理论教学 课内教学使用方法和实践教学内容 学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说课课件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说课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条件 努力方向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
1. 总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 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十二章分为五个部分,总论、新民主主
知 识 目 标
能力目标
语言能力:
能规范使用本 课程的基本概 念术语,准确 表达思想观点
(一)
(二)
实践能力:
能根据任务要求组 织相关活动,协助 教师加以实施
能力目标
(三) (四)
分析辨别能 力:
能对我国经 济、政治和 社会发展中 的热点问题 进行正确的 分析、判断
信息搜集整 理能力:
能利用书籍、 网络搜集完成 任务要求的相 关信息资料、 并进行整理
性别 男
女 女 男 男
职称 副高
副高 讲师 (硕士) 讲师(硕士) 讲师 (硕士)
备注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兼职
刘春先
温呈祥


讲师 (硕士)
讲师(硕士)
兼职
兼职
(3)其他教学资源
图书馆资 源:馆藏 书目、知 网等
校内其他资 源:文化墙、 校史馆、农 耕文化馆
以学生为中心
网络资源: 中红网、 新华网等 校外资源:周 逸群烈士故居、 铜仁图书馆、 铜仁红色资源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问题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实践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将传统教学手段 与现代多媒体教学 手段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
将思想政治理论 教育和四项主题、 五元文化结合起来
不断开发网络教学 资源,为学生 提供良好的自主 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 条件,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主要是讲授法,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结合 纪录片更为直观的展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画卷。 观看视频:《社会主义改造大联欢》
1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确立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以讲授法为主,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的依据和确立的重大意义。讨论社会主义制 度确立的依据

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
境和保证。 2. 本章在课程中的定位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教材中处于第三章,承接着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是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迪着社会主义事业总 布局
【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
推进网络教学,建立和丰富教学资源库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随时把党的新思想、 新论断、新精神贯穿到教学内容之中。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谢谢!
明德 求真 笃行 自强
【5. 课程考核方案】 在采用开卷考试的同时,我们在课程考核 中更加注重过程性和综合性考核: 期末考试
60% 10 10 % %
课堂考勤
20%
课后作业
课堂行为规范
【五、教学条件】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A、B栋教学楼
教学楼内教室及多媒体图
【六、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完善理实一体化 课程教学体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主要是讲授法,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辅之 以案例分析,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 论题目是:1949-1956年的社会性质。
1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 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授课对象】
高职大一学生(大一下学期)
【基本学时】
1. 本课程共64学时,每周4学时,4个学分 2. 本章6学时,共三节,每节2学时
【二、课程目标】
(1)学情分析 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理论基础差
高 职 学 生
对思想理论 课兴趣不高、 主动性、自 觉性欠缺
动手能力 强,可塑 性强 自我管理及 约束能力差
(2)三大目标
知识 教学 目标 素质 能力
(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解坚持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大意义。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 论。
( 2 )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重点掌 握过度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的重大意义。
( 3 )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 辩证思维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