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课说课课件

毛概课说课课件


⑥总结意义
⑤学生互动
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 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 当初?” 案例佐证:被誉为“整个 国家形象”的穷棒子社
视频:改造的 力量 总结确立社会 主义制度的重 大意义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思考
结合现实,升华认识
问题探究,提升能力
过程
角色扮演,真实再现
4、说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一主线
三大模块
三模块
六个专题
开放式
多形式

5、说课程教学手段
教案
多媒体课件
网络资料库

说课程教学方法
课堂互动教学
问题式 教学法
思维导 图教学 法
项目教 学法 情景教 学法 案例教 学法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说教学方法
教法指导
学法指导
• 课件展示法 • 视频观摩法 • 总结归纳法
• 问题讨论法 • 角色扮演法 • 头脑风暴法

说教学思路
第二专题第2讲
社会主义改造论
④特色分析 ③选择原因
讨论:从不能造到 都能造,说明了什 么?如何认识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必要性? 分析: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提出的必 要性和可能性 角色扮演:改造心 路 歌曲:社会主义好 分析: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改造的“历 史经验”。
说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历史必然性; (2)掌握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改造道 路的历史经验; (3)领悟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确立的 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能独立归纳总结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 史经验; (2)增强学生对“社 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 义改革”关系,“社 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 主义改造”等问题的 辩证思维能力;
(1)高度认同社 会主义方向,坚定 社会主义信念; (2)立志于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而 奋斗。

说教学重难点
新民主主 义社会是 一个过渡 性质的社 会 一
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 及其历史 经验
社会主义 改造和社 会主义改 革的关系
基本确立 社会主义 制度的重 大意义
1、说教材
本课程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课程,承担着对 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 必修课程。

它通过讲授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理想信念。
6、说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总结考查相结合 期末考查
• 对基本理论的掌握 • 对社会现象的分析 • 对课程的感悟
60%
10% 20% 10%
课堂出勤率
平时实践作业
• 看红色经典写观感 • 读名人传记写体会 • 参加社团活动写感悟 •参加社会考察写报告 •(分一学年完成)
课堂参与度
• 课前五分钟发言 • 课堂互动 • 海报制作 • 思维导图
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立场、观 点和方法从纷繁复杂 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 力,最终达到培养面 向生产、建设、服务 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高素质技能人才。

2、说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 神实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 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教学督导组评价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取得了 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成绩通过率 为95%以上 学生评价
纺织系 :课堂气氛活跃 ,上课能够调动同学们 的激情,效果好。
社会评价纺专学生在最短时间 内认同企业文化;个 人综合素质好。
校外专家评价
对我课程开展的实践教 学予以高度赞赏。

突出 思想性 突出 人本性
突出 实践性 突出 高职性
课程 设计 理念
真学
真懂
真信
真行

探索适应<<概论>>课课程特点 的新教学方法
课程 设计 思路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探索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培养的教学方法

说课人:

说课提纲
1
说教材 说课程教学目标
说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6 7 8 9 10
说课程考核方式 说课程课时安排 说课程实施建议
说课程教学效果和今后 努力的方向 说具体教学程序设计
2
3 4 5
说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说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②性质分析
①导入新课
视频:开国大典 思考:新中国这 时进入社会主义 社会了吗?
视频:建国初期 的经济状况 分析:新民主主 义社会是一个过 渡性的社会

说教学思路
第二专题第2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⑧本讲小结 ⑦深化论坛
深化论坛:当年引 导农民走合作化道 路与今天城乡一体 化建设有何异同? 我们青年学生如何 发挥生力军作用?
课件展示,案例佐证
视频展播, 直观感性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 认识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责任、奋斗、 敬业、踏实的职业素质,竞争、合作、适应、创新的职 业能力。
素质目标

3、说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今后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0、说具体教学程序设计

说教学内容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7、说课程课时安排
总学时64(4个学分)
上学 期 32学 时
理论 学 时22
下学期 32学时
实践学 时10
理论 学 时22
实践 学 时10

8、说课程实施建议
建议
教学建议
教参建议
教材建议

9、说课程教学效果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