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B.互相轩.邈(xüān)泠.泠作响(líng)C.嘤.嘤成韵(yīng)鸢飞戾.天(lì)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ǎo)【答案】B【解析】B.互相轩.邈(xuān)。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夸张)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对偶)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拟人)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对偶)【答案】D【解析】D项: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下。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答案】B【解析】B项: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快马。
注意“奔”的翻译。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C【解析】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B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吴均——东晋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唐朝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范仲淹——宋朝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清朝【答案】D【解析】A中应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吴均——南北朝”;B中应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宋朝”;C中应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宋朝”。
7.默写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南朝梁文学家。
他的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本文选自《》。
(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答案】(1)吴均吴均体吴均集校注学科#网(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解析】本题(1)是文学常识填空,要求学生牢记本课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3)属于理解性默写。
古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阳休之书(选段)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也。
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圈、周),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别墅)于斯(这里),而遭乱(战乱)荒废,今复(又)经始(开始重建)。
即石成基,凭(依靠)林起栋。
萝生映宇(屋檐),泉流绕阶。
月松风草,缘庭绮合。
日华云实,傍沼星罗。
檐下流烟共宵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
时一褰(qiān 掀起)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之间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任意东西..:(2)争高直.指:(3)横柯.上蔽:(4)缘.庭绮合:【答案】(1)向东、向西;(2)笔直;(3)树枝;(4)沿着。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先天下之忧而忧B.身飘飘而将逝C.久而乃和D.杂然而前陈者【答案】A【解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而”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而”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
A句中的“而”为连词,表顺连;其他三句中的“而”作助词,表修饰关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萝生映宇,泉流绕阶。
【答案】(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屋檐下藤萝丛生,石阶旁清泉环绕。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限划三处)檐下流烟共宵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
【答案】檐下流烟/共宵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
【解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本句是对偶句,根据对偶的特点分析句子的结构,结合句意划分节奏。
学#科网5.【甲】文是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回答)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作者的别墅毁于战乱后仍在原地重建的原因。
【答案】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清水秀,泉林萦绕,景色优美;能使自己超脱于世俗之外。
【解析】抓住题目中所示的答点“视觉”“重建的原因”,阅读两文,梳理内容,找到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
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①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②,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
②倒行:顺来路返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源..殆可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循.山而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折处辄.为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顾.影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不复甚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书.以付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它的源头;②沿着;③就;④回头看;⑤睡觉;⑥写(此文)。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答案】山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人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数十:几十处。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答案】“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原文中的句子是:“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
4.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答案】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为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为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