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朱元思书》注释、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

《与朱元思书》注释、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

《与朱元思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2、【共色】
3、【从流飘荡】
【从】,
4、【任意东西】
【东西】,
5、【许】
6、【缥碧】
7、【甚箭】
【甚】,
8、【寒树】
9、【负势竟上】
10、【互相轩邈】
【轩】,【邈】,
11、【直指】
12、【千百成峰】
13、【激】14、【泠泠】
15、【嘤嘤成韵】【嘤嘤】,
16、【千转】【千】,
【转】
17、【鸢飞戾天】
【鸢】,
【戾】,
18、【息心】
19、【经纶世务】【经纶】,
20、【反】
21、【横柯】【柯】,
22、【交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6、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2、【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4、【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5、【许】表示约数。

6、【缥碧】青白色。

7、【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8、【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9、【负势竟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0、【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1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2、【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13、【激】冲击、撞击。

14、【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5、【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1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17、【鸢飞戾天】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18、【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19、【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20、【反】同“返”,返回。

21、【横柯】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22、【交映】互相掩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三、课内简答题:
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①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②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3、“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答: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

5、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答: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答: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