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交流课
三、读懂主题,学会选材
1、请大家回忆一下,这本书讲了哪几个故事?
课件出示:
(1)《惠安馆》
(2)《我们看海去》
(3)《兰姨娘》
(4)《驴打滚》
(5)《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2、小说是以林海英7——13岁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五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几件事呢?
(整部小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怀念,书中的几个故事,每个人物最后的归宿都是“离别”,随着他们的渐行渐远,林海英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
课件出示: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生于日本,1948年返回故乡台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她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时间:年 月 日
课题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
审查人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小说内容及主要人物特点。
2.会有感情地朗读或脱稿讲本书中的精彩片段。
3.了解本书中涉及到的所有的阅读与写作方法,掌握其中一两种方法。
教
学
重
点
、
难
点
1、会有感情地朗读或脱稿讲本书中的精彩片段。
2、了解本书中涉及到的所有的阅读与写作方法,掌握其中一两种方法。
七、课外推荐总结
1、谈谈自己收获。一本书读下来,有时就剩下几句话,而这几句话将陪伴着你一生,所以我们常说——好书不厌白灰度,最是书香能致远!只有“读书破万卷,”方可“下笔如有神”!
2、推荐高尔基《童、感悟情感,个性表达
1、1982年,《城南旧事》这本书被改编成了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播放视频《送别》,在一次次骊歌声中,英子送别了一个有一个熟悉的人,最后连最亲爱的爸爸也与她阴阳两隔,至此,她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2、同学们,你的童年有哪些精彩的回忆,请你课后动笔写下自己或怅然若失获精彩纷呈的童年故事。
学生自由回答,在评价时,注意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人物描写的方法。
3、同学们刚才的感悟和回答就是对书中人物形象“小英子”的分析和评价,只有抓住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加深对作品主要人物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在不知不觉间,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评价人物的方法。
课件:评价人物方法引导:
(1)人物的性格表现在其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
(2)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
五、品读人物,学会描写
1、用我们掌握的评价人物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人物分组交流。
2、安排好组长,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3、选择代表给全班汇报。并与小组内人员互动。
4、一个个人物鲜活、生动,栩栩如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塑造人物也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好特点,万不可“千人一面。”
3、我们在习作中,也要注意根据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
四、聚焦人物,个性解读
1、看到这些故事的名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些人物形象?
秀贞、厚嘴唇的青年、兰姨娘、宋妈、妞儿、爸爸等。
2、这么多人物,有主要的,有次要的,不难发现,贯穿所有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英子。其他的都是英子以她的眼光写的各色各样的人。在你的心目中,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内容谈一谈?(可以结合书中的某个清洁或片段来谈)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课本、读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这学两个月我们共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读以致用,对我们的写作能有所帮助和启发。
二、走近作家,交流资料
让我们先走近作家——林海音。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她的资料?(指名回答,不要重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