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有机肥
四、有机肥料的分类
1. 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等 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 2. 堆沤肥:秸秆还田、堆肥、沤肥 堆沤肥:秸秆还田、堆肥、 和沼气池肥 3. 绿肥: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 绿肥: 4. 杂肥:城市垃圾、泥炭、腐殖酸类肥料、 杂肥:城市垃圾、泥炭、腐殖酸类肥料、 油粕类肥料、 油粕类肥料、污水污泥等
(二)、有机肥料腐熟的主要条件及调控措施
影响因素 水 分 堆肥要求 调控措施 堆前将材料铡短、浸泡或干、 堆腐材料含水量应为最大持 堆前将材料铡短 、 浸泡或干 、 湿交 水量的60 75% 60% 水量的60%-75% 替搭配;“ 白毛”现象,应浇水降 替搭配; 白毛” 现象, 温。 40降温:翻捣、 好 气 性 微 生 物 40-50oC 降温:翻捣、浇水 25升温: 嫌 气 性 微 生 物 25-35oC 升温 : 接种高温纤维分解加大堆肥 体积、覆膜增加马粪数量。 中 温 性 纤 维 分 解 细 菌 <50oC 体积、覆膜增加马粪数量。 高温性纤维分解菌60 60高温性纤维分解菌60-65oC 前期: 矿化为主, 前期 : 矿化为主 , 好气环境 前 期 : 不 要 压 紧 堆 积 后期: 腐殖化为主, 后期 : 腐殖化为主 , 嫌气为 接 近 腐 熟 : 压 紧 通气不良:翻堆捣粪 主 通气不良:
3.合理贮存 3.合理贮存
垫圈法:加入泥炭、干土、落叶、杂草吸 垫圈法 附NH3、减少养分损失。 冲圈法:适用较大饲养场,直接把粪尿冲 冲圈法 入粪池,在嫌气条件下沤成水肥。
(三)厩肥
牲畜粪尿与各垫圈物料混合积制的肥料 称为厩肥。 垫料:要求吸水吸肥力强,如秸杆、落 叶、泥炭、粘土、杂草等。 厩肥施用前需经堆腐。主要做基肥施用, 具有很好的培肥和改土作用。
(三)、绿肥作物的种类 )、绿肥作物的种类
按植物学种分 按栽培季节分 按栽培年限分 按绿肥来源分 按生长环境分
豆科绿肥作物 非豆科绿肥作物 冬季绿肥作物 夏季绿肥作物 一年生绿肥作物 多年生绿肥作物 栽培绿肥 野生绿肥 旱生绿肥 水生绿肥
(四)、绿肥的栽培方式 )、绿肥的栽培方式
单种:在一块地只种一种绿肥作物 单种:在一块地只种一种绿肥作物 只种一种 插种:在主作物换茬的短暂空隙种植一次生 插种:在主作物换茬的短暂空隙种植一次生 换茬的短暂空隙 长期较短的绿肥作物 间种:在主作物的株行间与主作物同时种植 间种:在主作物的株行间与主作物同时种植 的绿肥作物 套种:在主作物种植之前或之后种植的绿肥 套种:在主作物种植之前或之后种植的绿肥 之前或之后 作物, 作物,分别称为前套和后套 混种:多种绿肥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或相间 混种:多种绿肥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或相间 种植在同一块地里
高温
产热继续增加
降温 腐熟保肥
难分解的木质素和新 <50oC 形成的腐殖质 C/N为10-20: C/N为10-20:1,腐 殖质含量显著增加 稍高于气温
产热减少 产热明显减少
三、沤肥
有机物质在嫌气条件下的低温发酵、最终达 到腐熟的过程。 特点:分解慢,腐熟时间长,但有机物质和 氮素损失较少。
四、绿肥
(五)、绿肥的利用 )、绿肥的利用
方式:直接翻耕、堆沤、 方式:直接翻耕、堆沤、过腹还田 刈割与翻耕适期: 刈割与翻耕适期:鲜草产量与养分总含量最高 耕翻深度: ~ 耕翻深度:10~20cm 施用量:1 000~1 500 kg/亩 施用量: ~ 亩 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五、秸杆还田
作物 秸秆不经过堆沤处理,科学地 实行就地还田。 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节约运输 力和劳动力。
腐熟特征
水、气、热 适宜
生粪
半腐熟 (棕、软、霉)
加水 压实
腐熟 (黑、烂、臭)
高温通气 缺水
半腐熟 (白毛)
过劲 (灰、粉、土)
第二节 有机肥料主要类型
腐熟后为速效铵态氮肥, 一、人粪尿 :腐熟后为速效铵态氮肥,不宜忌氯作物 鸽粪, 二、禽粪:鸡、鸭、鹅、鸽粪,经堆制后多用于旱地 禽粪: 三、家畜粪尿:马、牛、羊、猪、兔粪尿 家畜粪尿: 四、厩肥:家畜粪尿与垫圈材料混合堆制而成 厩肥:家畜粪尿与垫圈材料混合堆制而成 混合堆制 直接翻埋回田 五、秸秆还田:农作物的秸秆直接翻埋回田 秸秆还田:农作物的秸秆直接翻埋 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堆腐而成 六、堆肥:有机废弃物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堆腐而成 堆肥:有机废弃物在通气良好 嫌气的条件下堆腐而成 七、沤肥: 有机废弃物在嫌气的条件下堆腐而成 沤肥: 有机废弃物在嫌气 八、沼气池肥:除提供沼渣和沼液外,还提供生物能 沼气池肥:除提供沼渣和沼液外,还提供生物能
(二)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
土壤Eh 值降低 有害物质积累。 土壤 Eh值降低 , 有害物质积累 。 Eh 值降低, 注意秸秆还田的数量。 注意秸秆还田的数量。 与作物争氮, 配合施用氮肥 , 石 与作物争氮 , 配合施用氮肥, 灰氮效果最好。 灰氮效果最好。 可能带入一些病菌、 虫卵、 可能带入一些病菌 、 虫卵 、 杂草 种子等有害物质。 种子等有害物质。
(一)、秸秆还田的作用 一、
1. 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对土壤养分的激发效应,活化土壤潜在养 对土壤养分的激发效应, 促进土壤有机质更新。 分,促进土壤有机质更新。 对土壤氮的缓释作用, 秸秆C/N高 , 可将 对土壤氮的缓释作用 , 秸秆 高 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为土壤固氮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能源, 为土壤固氮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能源, 提高 土壤生物固氮量。 土壤生物固氮量。
(一)、绿肥的定义 )、绿肥的定义
绿肥: 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
(二)、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培肥和改良土壤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
绿肥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
种绿肥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 >0.25毫米水 土壤有 >0.25毫米水 年限 (克/厘米3) 度(%) 稳性结构(%) 机质(%) 稳性结构(%) 机质(%) 种绿肥 前 种绿肥 一年 种绿肥 二年 种绿肥 三年 1.34 1.33 1.30 1.20 46.93 47.51 50.94 57.27 6.57 10.99 17.09 25.53 0.95 1.08 1.13 1.23 土壤全 氮(%) 0.469 0.513 0.563 0.718
二 堆肥
• 利用秸秆、杂草、树叶、各种绿肥、泥 利用秸秆、杂草、树叶、各种绿肥、 拉圾以及其它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炭、拉圾以及其它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加进家畜粪尿进行堆积或沤制 堆积或沤制而成的有 加进家畜粪尿进行堆积或沤制而成的有 机肥料。 机肥料。 • 其目的是使有机物质的C/N比变窄,养 其目的是使有机物质的C/N比变窄, C/N比变窄 分得到释放, 分得到释放,同时可减少堆肥材料中的 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的传播。 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的传播。
有机肥是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肥是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生命的微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 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的混合体。 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的混合体。
二、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 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养分和有机养分 2.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 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增加作物产量,
一、粪尿肥 (一)人粪尿
1. 人粪尿是含N较多含P、K较少的肥料, 可作速效氮肥施用。 2.贮存中的不合理措施 掺草木灰: 晒粪干:
1)保存养分
3.合理贮存 3.合理贮存
防尿的渗漏;上面要遮阴加盖 遮阴加盖, 防尿的渗漏 遮阴加盖 加入保N 加入保N物质 物理保N物质:加入泥炭、干土、落叶、杂草等 物理保N 化学保N物质:比如3—5%过磷酸钙,绿矾(FeSO4) 化学保N
温 度
通 气
C/N=25 碳 氮 比 微 生 物 要 求 : C/N=25 : 1 当有机 物质 的 C/N〉25:1 时 , 加入 物质的 C/N〉25: C/N) 人粪尿,新鲜豆科绿肥,化肥N (C/N) 人粪尿,新鲜豆科绿肥,化肥N。 微生物适应的pH pH为 酸 碱 度 (pH) 微生物适应的pH为7.5 加入石灰或草木灰以提高pH值 加入石灰或草木灰以提高pH值。 pH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 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物质,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效果显著, 物质,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效果显著, 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有机 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糖类物质可 直接用于团粒的形成, 直接用于团粒的形成,同时微生物菌丝 体也增加了多糖类物质, 体也增加了多糖类物质,促进团聚体形 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 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秸杆还田技术:
还田方法:直接翻压、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 还田方法:直接翻压、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 还田时间和用量:旱地在播种前15-45天 还田时间和用量:旱地在播种前15-45天;水田在 15 插秧7 10天 250-300kg/亩或根据实际情况 亩或根据实际情况。 插秧7-10天。250-300kg/亩或根据实际情况。 土壤水分管理: 土壤水分管理:还田后旱地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 60-80%;水田应浅水勤灌,干湿交替, 60-80%;水田应浅水勤灌,干湿交替,经常烤 田。 与其它肥料的配施:加入适量的化肥氮肥或人粪尿, 与其它肥料的配施:加入适量的化肥氮肥或人粪尿, 以调节C/N 20-15:1为宜 不宜用NO C/N至 为宜; 以调节C/N至20-15:1为宜;不宜用NO3—N,以 免还原脱氮。 免还原脱氮。 有病害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
高温堆肥的四个阶段
物质变化 阶 发热 段 常温蛋白质、糖类、淀粉 常温-50oC 蛋白质、糖类、 等易分解物质迅速分 解 复杂化合物(纤维素 复杂化合物( 强烈分解; 等)强烈分解;腐殖 质产生。 质产生。 50oC-60oC70oC 产热增加 中温好气性微生 物为主(芽孢细菌、 物为主(芽孢细菌、 霉菌) 霉菌) 好热性的高温性 微生物 中温性微生物 温 度 热 量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