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的未来属于传统思维者

互联网的未来属于传统思维者

互联网的未来属于传统思维者
关于《互联网的未来属于传统思维者》,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市场,归根到底的终极刚需是:懒、贪、馋、色、名
下载论文网
电商是未来一切服务的趋势,智能化是未来一切工具的趋势。

“智能”不是万能的!
全世界都不叫O2O,只有中国人这样叫。

O2O是什么?其实就是便利的生活服务。

智能硬件是什么?其实就是更人性化的便携工具。

商务与金融电子化,个人消费品智能化,生活服务便捷化。

互联网思维并不万能。

做个App出来,花大力气宣传搞定了装机量,但如果功能不是很实用或很特别,很容易被干掉。

而如果是基于其他巨头,比如BAT平台来做,又很被动,容易出危险。

物联网炒了五年了,为什么要物联网?家里的窗帘和门连接,手机和家里所有的灯关联,这种需求有用吗?
互联网思维应用到传统行业,将现代生活中特别需要的功能
附加整合到传统产品,这个思路是对的。

但现在大部分产品的思路是凭空生造的概念先行,不是基于用户需求来设计,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空有炫酷。

目前国内的智能还只是把以前一些耳熟能详的东西加一个标签,遥控器变成智能的,手表手镯变成智能的。

真的智能了吗?大街上走一圈就知道真正使用它们的人还很少,尚未形成生产力。

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产品
我们的市场,归根到底的终极刚需是:懒、贪、馋、色、名!
由此不难理解各种风起云涌的现象。

年轻是极好的标签,但不是万能贴。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波年轻的明星创业者,有的是真在做事业,这样的人很稀缺也很值得尊重。

有的则醉翁之意不在酒,项目和个人形象都由投资人或者说经纪人包装出来,他们的价值在于话题带来的广告效应。

比如之前卖情趣用品的马佳佳,卖煎饼的黄太吉,现在的超级课程表。

适度炒作能够带来正能量,过度炒作就是恶意了,媒体推波助澜做眼球报道,笑他看不穿。

四五十岁的人永远是社会的主导力量。

***点钟的太阳很美,但最热的时候还是中午。

创新和创意不能支撑社会,而能推动社会。

等他们40岁能够支撑社会的时候,又将成为下一代的嘲笑对象。

任何产业出一个新产品,想赚钱都要靠传统的主流用户,而主流用户不太关心新鲜东西,这就是经典的价值。

如果没有粉丝
用户引领,传统用户不会过来。

年轻人的优势就是制造、启发和传播想象力,但他们创造不了生产力,他们主导着消费方式,他们的作用就是吸引传统用户。

最基础的才是最永恒的,我们应该看到本质,而非被表面的花絮扰乱判断。

我们应该回归传统思维,用最基本的思路去想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和定位。

责任编辑:李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