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激发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性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学生的认识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活跃最有力的内部动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也总结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青少年学生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等特点,因此,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兴趣的培养
1.1兴趣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之一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运动的兴趣的特征,并掌握培养这种兴趣的方法。
由于兴趣是学习和活动动力之一,所以应考虑和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但是反对一切从兴趣出发或迁就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对体育不感兴趣而不参加的学生,更要注意正面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应当服从于任务,同时,兴趣又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兴趣紧密联系,动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体育教师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学,要揭示体育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及意义,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投入国
家建设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好与学习好、工作好的辩证关系,把体育课学习和基础文化课联系在一起。
1.2兴趣主要在运动实践中培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
活动,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
在学期开始时,向学生介绍课的意义宣传课的任务、要求及考核项目和标准。
在讲授教材时内容安排上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
积极性。
1.3严密而生动的课堂组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只要精心编排,认真去组织才能为教学内容服务。
在体育教学中的健美操、武术、球类等教材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容易收到较好效果。
但是有些教材重复比较多,几乎各年级都有,如:中长跑、技巧、短跑等等,这些教材是体育练习的提高过程,或者动作虽然教过学生
学会了,还要经常用这些动作锻炼身体。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地重复教学,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肯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要使学生对此感兴趣,教师在授课时要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广阔兴趣,克服片面发展,防止兴趣主义。
随着年级升高或对某些专项兴趣的出现,再逐渐引导学生并培养一定项目的中心兴趣,从而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认识形式上采用严密而生动的课堂组织,
如跑,采用象征性跑效果比较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提高长跑技术,发展耐力,又有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排球运动中的传球技术,一开始就两三个人分一组进行传球练习,由于个
人技术还没有掌握好,出现传球不到位、接球不敢接,学生练习也觉得没意思。
如果采用个人对墙传球,一可以培养手感,二不容易掉球,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有所增加,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再如立定跳远,在练习课教学中,可让学生从起跳线跳一次,转身后退一脚,再返跳,努力超越起跳线,再比较,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还可以采用连续跳几次,再作比较,这样差距更明显,这两种方法都是表现自我的个性方法,还可以分组接力跳,分组成纵队跳,最后比较排列名次。
在教学时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组织方法,可采用游戏、比赛等方法,使学生感兴趣。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的教学效果。
2.体育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
2.1谈话激趣法
语言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启发思维及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
生动活泼的语言,简明扼要的点拨,直观形象的讲解示范,富有时代精神的开拓性语言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特点及用力顺序,总结了四句话“蹲撑屈臂要低头,提臀收腹身似球,脑肩臂臀顺着地,团身抱膝蹲撑起。
”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做起来步
步定格、动手动脑、轻松有趣。
2.2气氛激趣法
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体育课教学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既要有一定的纪律要求,又不能太死板、过分严肃。
对于不守纪律的同学“先让他笑一笑,再让他跳一跳”,先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批评制止,效果不好再进行严肃批评,但应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不能讽刺挖苦。
对特别差的学生更应耐心指导,消除他们的恐惧自卑心理,提高练习的积极性,活泼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3情境激趣法
借助故事情节,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随着活动情节的变化好似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乐趣,愉悦身心,提高活动能力,如“排雷”游戏的教学中,通过渲染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我军要占领101高地,途中要经过敌人的“密雷区”,我们的“飞虎队”,要通过爬坡、跳跃障碍、翻滚、抛信号弹、排雷、匍匐前进才能到达目的地,学生个个兴奋好奇,融入了角色中,进而从玩的心态向有意识地学习知
识转化。
2.4唱游生趣法
美妙的音乐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模仿练习、舞蹈、韵律操等配上和谐的音乐,使整个过程有情有景妙趣横生,如武术教学中,配上“中华武术”的乐曲,学生练起来就会刚劲有力、情绪高涨、趣味无穷。
体育教学中运用唱游教学的地方
很多,在课的结束部分大多运用唱游,优美有节奏的音乐,再伴上轻快柔和的动作,既能解除疲劳、愉快身心、活跃气氛,又能降低运动负荷。
2.5设悬激趣法
设立悬念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投掷轻物一课中,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并强调不许睁开,学生只能听见“叭叭叭”甩纸炮的声音,好奇心促使学生会偷偷观察老师的行为,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6游戏激趣法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游戏教学,既能锻炼身体、发展个性、开发智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在篮球运球技术中,让学生单独练习,抬头不看球,显得枯燥无味,而如果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球者看对方的手报数这一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掌握技术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比赛激趣法
体育教学中,通过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如快速跑教学中,常通过接力比赛来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再如跳远教学中,通常设立几个标志,跳得远者奖糖果,比赛哪组得的糖果多等等。
比赛在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表现能力。
3.小结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习活动有巨
大的促进作用。
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教学与管理》.2005年10月
作者单位:重庆市兼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