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的有效措施探讨地理组张智建

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的有效措施探讨地理组张智建

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的有效措施探讨
地理组
一、关于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及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手段。

传统的作业布置更多的是在教师的一手操办下进行的。

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学生是在毫无兴趣下被动完成。

而很多学生由于对地理的不重视,在地理学科上花的时间又不多,为了应付老师,对待地理作业往往是敷衍了事或者偷工减料。

更有甚者不按时完成。

最终失去了布置作业的意义。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所以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既要发扬和继承原有的优点,更应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1.在内容上要求多样性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都是让全班学生去完成统一的内容。

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等生,在老师统一要求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但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在完成作业上也存在不同。

所以统一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去完成,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应该改进过去的做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不一样的作业。

如有的人空间概念较差,让他们完成读图、填图和绘图的内容。

有的人有记忆方面的不足,尽量要求他们多记忆、多阅读,自己构建知识框架。

有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就以典型试题作为他们的课后作业,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总之,每一次的地理作业,在内容是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也充分体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2.作业试题的开放性
以开放性试题为主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性的作业,可能有更多的开放性的答案。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答案是包罗万象的。

学生也乐意做开放性的作业,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开放性的作业更应以生活内容为背景,应紧密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感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是地理探究之源,也是学生兴趣所在。

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方面,以我校附近的三全食品为例,让学生分析位于郑州的区位因素。

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积极性很高。

3.在作业的布置上力求更多的自主性
传统的作业的布置,往往以老师对书本的理解,要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而提出各种问题。

学生总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作业是没有选择的,只有服从,而缺乏自主性。

在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形势下,尝试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适当的作业,并且能自觉完成。

实践证明,新的作业布置形式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

自己为自己布置作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去有目的的学习。

在布置作业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对知识的重现,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的加深理解。

同时也大大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当然,在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自己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更应充分的了解。

此时教师应更好地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四、作业的完成力求更多的合作性
传统的教学要求是学生独立的完成各种问题,以适应独立考试的需要。

但学生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抄袭来应付,起不到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作用。

但如果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完成作业上也可以集思广益、分工协作,以小组的荣誉激励学生共同完成各项作业。

合作完成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还可以节省学习时间,对学习交换经验,扬长避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合作完成作业,要求教师尽量设计一些合作型的作业。

如合作完成一份有梯度的试卷,合作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合作完合作完成一项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

二、关于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的关键是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心理和学习的帮助、以利于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间的及时点拨。

每次上课总是有几个同学在刚下课时来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应当耐心进行点拨,因为这时辅导最有效。

2.自习课的巡视答疑。

我们在自习课辅导时,经常会出现快下课时,问问题的学生较多的情况,这因该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甚至是小组讨论后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代表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去帮助他们解决。

3.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找学生交流。

可以是月考后,也可以是在批改作业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010年8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