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飞机之我见 姓名:*** 学号:********** 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目录: 第一章 大飞机(军机、民机)的基本概念………………………3 1.1大飞机的基本概念…………………………………………3 1.2军机的基本概念:…………………………………………4 1.3民机的基本概念:…………………………………………6
第二章 中国研制大飞机必要性………………………………………9 2.1中国研制大飞机七项重要意义:……………………………9 2.2国情需要:……………………………………………………10 2.3产业集群效应:……………………………………………….11 2.4新的经济增长点:………………………………………………11 第三章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飞机………………………………12 3.1市场分析………………………………………………………12 3.2中国国内航空公司实力分析…………………………………13 第四章 军机、民机研制流程…………………………………………14 4.1军机研制流程:…………………………………………………14 4.2民机研制流程…………………………………………………16 第五章 大飞机涉及的关键技术…………………………………17 5.1关键技术之发动机:…………………………………………17 5.2关键技术之材料:……………………………………………18 5.3关键技术之机电设备:………………………………………….19 第六章 中国研制大飞机的可行性………………………………19 6.1回顾历史:………………………………………………………19 6.2人才储备:……………………………………………………20 6.3资金保证:……………………………………………………20 6.4政府支持:……………………………………………………21
第一章 大飞机(军机、民机)的基本概念 1.1大飞机的基本概念:
所谓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的军用或乘坐达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机。 其实,大飞机并非是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的,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域上,人们对大飞机的衡量标准也不同。习惯上,我国把150座以上的客机称为大客机,而国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座位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这主要由各国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决定的。
其特点是客舱大、寿命长、自重轻、成本低。据介绍,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三个重大专项之一的“ 大飞机” 专项, 是去年初与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项目一起启动的, 之所以称为“ 大飞机” ,而不是“ 干线飞机” , 是因为它还包括军用和民用的大型运输机。
1.2军机的基本概念: 1.2.1 概念: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的总称。是航空兵的主要技术装备。主要包括:歼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反潜巡逻机、武装直升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对抗飞机、炮兵侦察校射飞机、水上飞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和教练机等。飞机大量用于作战,使战争由平面发展到立体空间,对战略战术和军队组成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1.2.2我国各主力军机:歼-10是我国第 一架完全独立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于05年正式装备部队 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建制、系统地形成了战斗力。 空警2000是中国自行研制并正式列装中国空军的大型空中早期预警控制平台,搭载远程相控阵雷达. 中国飞豹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的全天候多用途歼击轰炸机。 1.3民机的基本概念: 民机是指用于非军事目的的飞机称为民用飞机,作为一种运人载物的交通工具。可以随时转为军用。
1.3.1民机发展历史: 新中国航空工业,是以仿制前苏联军民用飞机起步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军用飞机领域,中国自主研发了飞豹歼轰机、枭龙和歼十战斗机、高级教练机等机种,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民用飞机产业一直相对落后,没有走出仿制的模式,没有研制过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机机型。已经批量出口到国外的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其前身运七也是仿制前苏联的机型。ARJ21支线客机,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历史上第一款自主设计、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空白,并为中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919,作为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经几代人的呼唤,正在倒数着中国人梦圆的时刻。尽管中国航空工业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后,已经具备研发大型飞机的底气与物质基础,C919干线飞机仍将经历诸多“从无到有”的突破。
1.3.2我国的各类民机: 运10 30多年前,中国开始了一项代号为708的工程———制造自己的 大型喷气客机。那时,国家领导出访国外,都是乘坐租赁的外国航空公司飞机,外界评论中国“尚未进入喷气时代”,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
1970年8月,国家正式下达文件,这项工程便被以文件下达的年月命名为708工程。来自全国航空工业300多个单位的各路精英被调集参与研制任务,以后该机被命名为“运10”。 新舟600 新舟600飞机是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新舟60飞机(MA60)的基础上的改进型。
ARJ21 70~90座级的中、短航程涡扇支线飞机, 较大后掠角的超临界机翼和与机翼一体化设计的翼梢小翼,采用此项技术,在提高飞行品质的同时,也降低了油耗,加大了航程能力和商载能力。 C919 C919,作为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经几代人的呼唤,正在倒数着中国人梦圆的时刻。
第二章 中国研制大飞机必要性 2.1中国研制大飞机七项重要意义: 首先,大飞机机项目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使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航空工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型客机是现代制造业的一颗明珠,是现代高新科技的高度集成。 第三,发展大型客机,能够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能够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还将带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将会全面地、大幅度地提高中国科学技术水平。
第四,发展大型客机,将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需要,也必将成为一个潜力无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研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客机,不仅可以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还有利于提高中国航空工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强大的航空工业。
第六,大飞机的研制还与我国的国防现代化息息相关。研制大飞机,可以带动大型预警机,大型运输机,大型轰炸机的研制,乃至未来中国国产航母的下水。而这些,不单单对于现在棘手的西沙南沙,台湾和周边防卫问题有着极为现实的积极作用;更在于为我国今后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增强我国军事威慑力为和平崛起提供一个更为强大的保障奠定了基础。
第七,中国拥有13亿人口,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应该拥有自己的大飞机,这样才与我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地位相称。
2.2国情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网络的日渐完善, 以及人民生活水的迅速提高, 航空在公共交通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已经有了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和机场, 但是在大型飞机制造上, 还缺少一个“拳头项目” 。从目前来看, 发展大飞机项目, 推进航空工业完全自主化, 是非常必要的。内地的航空产业正处于高速的发展态势之中, 在未来的数年内, 由于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内地航空产业对干线客机产生极大的需求。目前, 世界上的干线客机市场被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所把持, 而我国只有支线飞机的生产, 在干线飞机制造上还是空白。如果我国能够发展起来自己的大飞机项目, 就能突破这一瓶颈。
2.3产业集群效应: 大型飞机属于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知识含量高,技术领域广,涉及数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自动控制学、流体力学等上百种学科和七千多种技术大型飞机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其研制和生产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过程。通过不断引入现代科技创新成果,不仅使产业本身保持较高的生产率和增长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直接推动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渗透性。国家通过对大飞机产业提供财政政策支持,有助于放大产业的关联效应,进一步发挥其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的牵引作用。
2.4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要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必须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大飞机工程在内的战略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航空领域的高投入肯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人计算过,一般的汽车工业投入产出比是1 比2.3,而大飞机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比,将达到1 比10 以上。然而,我国目前使用的大飞机主要是由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制造的。巨大的国内“猎场”。如果我国大飞机工程能够成功,就可以在巨大的国际国内航空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从而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三章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飞机 3.1市场分析 随着国际燃油价格的上涨,经济性与舒适性并重的涡桨支线飞机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增长。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今后5年内,国内70座以下支线飞机将在现有基础上净增100架左右,总数达到200架的规模。800公里以下航段预计达到500条。未来20年全球支线飞机总需求量为5300-5500架,其中涡桨支线飞机1900架。从1979年以来,全球支线航空运输保持年均11%的高速增长,这一增长势头,将在未来继续保持。
日前,民航年平均运送旅客增长量约为20%,运力引进速度远远高于运输量增长(全民航400余架运输飞机,不及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而且未来10年内仍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由于航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