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物质
承担者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动中有静
运动 规律
静止
静中有动
客观性
普遍性
规律客观性与 方法论要求 主观能动性关系
豆你玩
蒜你狠
姜你军
苹什么
糖高宗
黄金猪
每一个谑称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物价的呼呼上涨。
①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引起上述商品物价 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
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 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 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C
4、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指出,在中国,生物 多样化对气候变化的应对研究刚刚起步,任务还十 分艰巨。为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 国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行 动计划;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 能力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加强国家交流;推动社 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说明(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 类造福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规律
B
辨析题: 规律是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规律是
客观的,因而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出现干旱。西南地区冬季降水少。
2、去年气候异常: 3、人为的因素: (1)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差; (2)水利设施不完善,保护利用不好 (3)为了经济效益,西南地区种植桉树等经济作物, 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水减少
。。。。。。。。
2、规律的特征:具有客观性
世 界 观 决定 方 法 论
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
( 2)新陈代谢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主要理由1: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4)万有引力定律
2、(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
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 主要理由2: 而是事物本质的联系。
3、(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根据气象部门的卫星和天气雷达 密切观察降雨云团的变化,8日下午 14时在北京周围出现了对流云并旺盛 发展,逼近鸟巢。为此指挥组下达了 人工消雨的命令,针对北京西侧的降 水云团采取了拦截作业;针对北京西 南侧、河北省境内保定地区向北京境 内延伸的对流云团实施了火箭消雨作 业。
【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
1、奥运会人工消雨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2、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天气, 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三、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人工增雨
嫦娥探月工程
天气预报
天宫一号升空
小 结
价值?供求?市场的不正竞争?消费心理?……
②运用所学规律的知识,谈谈该如何认识和 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的对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
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自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0.25个百分点)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 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 例如: 1、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堂堂清) 2、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 今日毕”。(日日清) 3、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 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 复,看似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并说明理由
一组: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3、价值规律
2、新陈代谢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二组: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3、苹果落地
2、水往低处流
4、万有引力规律
三组: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1、(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 、“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 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A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
3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对货币流通规律的利用
尊重规律、认识பைடு நூலகம்律
生产经营者:
消
费
者:
1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 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C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2、规律的特征:
万有引力规律—自然界有其规律 价值规律 遗忘规律 —人类社会有规律 (1)规律具有普遍性 —思维领域有规律
【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
• (1)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探讨一下2010年 我国出现持续干旱的原因?
• (2)哲学上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国气候持续干旱的原因: 1、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因素 的影响,我国是季风气候区,北方地区冬春降水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主要理由3: 而是事物必然的联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科学内涵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 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 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 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 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 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根据气象部门的卫星和天气雷达 密切观察降雨云团的变化,8日下午 14时在北京周围出现了对流云并旺盛 发展,逼近鸟巢。为此指挥组下达了 人工消雨的命令,在西北、西南和正 西分区域实施消雨作业,在东北的密 云和西南房山地区出现降雨,鸟巢没 有降雨。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遵循 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 惩罚。
2、规律的特性及方法论要求:
世 界 观
(1)客观性
(2)普遍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决定
方 法 论
(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