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业务知识习题一、单选题1、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C)。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汇总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2、统计设计按工作阶段可分为(A)。
A.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B.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C.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D.整体设计和单阶段设计3、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A)。
A.统计调查B.统计设计C.统计整理D.统计汇总4、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C)。
A.统计报表和专业调查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C.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D.定期和不定期调查5、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
A.统计报表制度和专业调查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C.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D.定期和不定期调查6、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水稻产量,研究该地区的水稻生产的经验,这种调查属于(B)。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7、全国人口普查是(C)。
A.重点调查B.经常性调查C.一次性调查D.典型调查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B)。
A.填报单位B.调查单位C.调查对象D.统计报表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内容的承担者是(C)。
A.填报单位B.调查单位C.调查对象D.统计报表10、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A)。
A.填报单位B.调查单位中华测试网C.调查对象D.统计报表11、在大型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B)。
A.大型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B.大型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C.所有大型工业企业D.每个大型工业企业12、为了搜集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则调查对象是(D)。
A.所有工业企业B.每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地区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D.该地区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13、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A)。
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14、按标志的特征分组,统计分组可分为(A)。
A.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B.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D.品质标志分组和复合分组15、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
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中?华考?试网C.各组分布次数和总次数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和比重之比16、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C)。
A.交叉B.不等C.重叠D.间断1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 )。
A.50B.510C.500D.54018、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400~500,第二组500~600,第三组600~700,第四组700以上,则(B)。
A.500在第一组B.500在第二组C.700在第三组D.600在第二组19、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分布相同的是(C )。
A.变量数列B.组距数列C.等距数列D.异距数列20、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增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增大而缩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和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1、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特征的内容不同分为(A )。
A.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总量指标和价值总量指标D.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22、某地区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B )。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23、下列指标中,哪个不是时期指标(A )。
A.森林面积B.新增林地面积C.减少林地面积D.净增林地面积2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D)。
A.国内生产总值B.职工工资总额C.固定资产投资额D.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B )。
A.85.7%B.99.5%C.100.5%D.116.7%26、某公司200年计划规定利润应比2002年增长10%,实际执行的结果比2002年增长了12%,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D)。
A.8%B.120%C.98.2%D.101.8%27、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2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C)。
A.增加25%B.减少25%C.不变化D.无法判断28、对下列资料计算平均数,适宜于采用几何平均数的是(D)。
A.对某班同学的测试成绩求平均数B.对一种产品的单价求平均数C.对人口密度求其平均数D.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时29、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A )。
A.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B.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C.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D.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30、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标志变异指标是(A)。
A.全距B.平均差C.参考差D.方差31、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测试成绩分别为78分和8分,成绩的参考差分别为9分和12分,可以判断(A )。
A.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B.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C.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D.无法判断32、在次数分布数列中,所谓变量分布数列是指(B)。
A.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单项式数列D.组距式数列E.连续组限数列33、在某班成绩统计中,80—90分一组的向下累计人数为30人,这30人是指(C)。
A.80分以下的人数B.90分以下的人数C.80分以上的人数D.90分以上的人数E.85分以下的人数34、在某班成绩统计中,80—90分一组的向上累计人数为30人,这30人是指(B)。
A.80分以下的人数B.90分以下的人数C.80分以上的人数D.90分以上的人数E.85分以下的人数3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C)。
A.人口数B.商品库存量C.商品销售额D.铁路电力机车数E.设备台数36、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表现为(B )。
A.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B.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C.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D.货物、服务37.下列各项属于收入再分配项目的是(D)。
A.生产税B.生产补贴C.营业盈余D.社会补助38、某公司布置在第一季度内用10天(1月8日至1月17日)的时间调查下属各企业去年12月31日的计算机数量和情况。
这一调查中,调查的参考时间是(A)。
A.12月31日B.1月8日C.1月17日D.1月8日至1月17日39、以下关于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法人单位属于机构单位B.产业活动单位相当于基层单位C.一个法人单位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D.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不一定隶属于一个法人单位40、(A)表示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消耗的各产业部门提供的原材料、服务等中间产品投入量。
A.直接消耗系数B.完全消耗系数C.列昂惕夫逆系数D.影响力系数41、下列消费不属于居民消费的内容有( B)。
A.住房B.购房C.卫生保健D.水电煤气42、非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的基本计算方法是( D)。
A.按营业(或业务)总收入计算B.按销售价值减去购进价值计算C.按服务收入减去相关支出和费用提取计算D.按各种经常性费用支出加固定资产折旧计算43、.以下项目中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是(D)。
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C.财产收入D.所得税44、.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C)。
A.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可比价GDP/报告期现价GDPB.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可比价GDP/基期现价GDPC.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现价GDP/报告期可比价GDPD.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现价GDP/基期现价GDP45、.2005年末,流通中的货币(现金)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1.9%,这表明当年(B )。
A.信贷资金收入大于支出B.有货币净投放C.信贷收支差表现为借D.信贷收支差额通过回笼货币达到消解46、以下各种利用外资方式中,不形成我国外债的是(B )。
A.对外借款B.外商直接投资C.对外发行债券D.国际金融租赁47、目前我国实际编制的以下价格指数中,不采用单项物价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法的是(D )。
A.商品零售价格指数B.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48、一国某年末的外债余额是43亿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1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是325亿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是56亿元,则负债率为( A)。
A.13.2%B.76.8%C.17.2%D.130.2%49、在现实中,进口的原产国和购自国、最终目的国和售予国之间有可能不一致,主要是因为存在着(A )。
A.转口贸易B.出口贸易C.进口贸易D.进出口贸易50、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我国2004年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04万公顷,森林面积17500万公顷,草原面积40000万公顷,按此可以计算出垦殖率为(A )。
A.13.5%B.18.2%C.31.8%D.73.4%51、一些城市定期监测和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这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属于( B)。
A.环境压力指标B.环境状态指标C.环境反应指标D.背景指标52、文盲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是(C )。
A.总人口数B.平均人口数C.15岁及以上人数D.16岁及以上人数53、统计分析指标设置有利于资料的取得,否则统计分析无从谈起,这是指指标的(A )。
A.可行性B.敏感性C.全面性D.系统性54、通货膨胀率是调整利率水平需要参考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当通货膨胀率超过5%时央行通常会加息。
央行参照的这一评价标准是( C)。
A.时间评价标准B.空间评价标准C.经验或理论评价标准D.计划评价标准55、200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C )。
A.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对比较B.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差比较C.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D.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56、某地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5,表明( A)。
A.该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偏大B.该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比较平均C.该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小D.无法做出正确判断57、欲对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62%)和产品销售率(95%)进行相对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分别取上期同行业的平均水平60%和96%作为这两项指标的标准值。
正确的处理结果是(B )。
A.62%÷60%,95%÷96%B.60%÷62%,95%÷96%C.62%÷60%,96%÷95%D.60%÷62%,96%÷95%58、对于非单向变化的指标(如通货膨胀率),较为适宜的综合评价方法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