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核心内容: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主要内容:各级反应速率方程,阿氏方程,有关计算 一、内容提要1.反应速率定义和反应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定义化学反应:B BB ∑=ν0, 反应进度:BBdn d νξ=转化速率:单位时间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的变化: dtdn dt d B B ⋅==νξξ1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的变化:dtdc dt d V B B ⋅=⋅=νξυ11 (恒容反应)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dtdc BB ±=υ 或:dtdcRT dt dp B B B p ±=±=,υ(RT c p B B = ), n B B p RT k k -=1,)( (2)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对于基元反应:aA+bB+… → 产物,有质量作用定律:⋅⋅⋅=-bB a A A A c c k dtdc 反应分子数:)3,2,1(⋅⋅⋅++=b a n (3)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对于化学反应:aA + bB + …→ lL + mM+ … 由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经验速率方程:⋅⋅⋅=-=B n A n B A A AA c c k dtdc υ 反应级数(总级数):n=n A +n B +…(分级数)反应级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也可以是正数、零、或负数。
(4)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①零级反应:A →P 微分式 k dtdc A=-积分式 0,A A c kt c +-= 半衰期 t 1/2 =kc A 20,特征:a. c ~t 呈线性关系b. t 1/2与初始浓度成正比c. k 的单位 mol·dm -3·s -1②一级反应 微分式 A Akc dtdc =-积分式 0,ln ln A A c kt c +-=,或kt c c A A =/ln 0,,或kt A A e c c -=0, 半衰期 t 1/2 = ln2/k特征:a. c ln ~t 呈线性关系b. t 1/2与初始浓度无关c. k 的单位s -1③二级反应 微分式 2A A kc dtdc =-积分式,11A A c kt c += 半衰期 t 1/2= 0,1A kc特征:a. A c /1~t 呈线性关系b. t 1/2与初始浓度成反比c. k 的单位mol -1·dm 3·s -1④n 级反应微分式 nA A kc dtdc =-积分式 n ≠1 时:()10,1111--+-=n A n Ackt n c,(n=1时与一级反应的积分式相同)半衰期 t 1/2= ()1,1112----n A n kc n ( n ≠1),(n=1时与一级反应的t 1/2相同)特征:a. 1/1-n A c ~t 呈线性关系b. t 1/2与10,-n A c 成反比c. k 的单位 (mol ∙dm -3)1-n ∙s -1(5)反应级数的确定①微分法:利用速率方程的微分式来求得反应级数的方法。
nA A kc dt dc =-,k c n dtdc A A lg lg )lg(+=-∴ 以)lg(dtdc A-对A c lg 作图为一直线,直线斜率即为反应级数(多点法)。
若获得c A,1 , c A,2时的反应速率υA,1和υA,2,可求得反应级数(两点法)。
n=)/lg()/lg(1,2,1,2,A A A A c c υυ②积分法:利用速率方程的积分式来求得反应级数的方法。
a.计算法:把c ~t 数据代入不同反应级数的动力学积分式中,求得不同时刻的k ,如果按某个公式计算的k 为一常数,可判断该级数为反应的级数。
b.作图法:分别作ln c ~t 图,以n (n ≠1)为不同值时的1/1-n Ac ~t 图,寻找成直线的图,进而确定反应级数。
c.半衰期法:n 级反应(n ≠1) t 1/2=()1,1,1112---=--n A n A n c B kc n由两组实验数据,可求反应级数(两点法): n=)'lg()'lg(10,0,2121A A c c t t +由多组实验数据,亦可求反应级数(多点法): B c n t A lg lg )1(lg 0,2/1+-= 以2/1lg t 对0,lg A c 作图得一直线,由斜率可求得n 。
③ 由速率常数单位判断反应级数。
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mol·dm -3)1-n ·s -1,与反应级数有关,因此可根据题中所给k 的单位,确定反应级数。
④ 孤立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可以选择实验条件,除了一种组分外,保持其余组分大量过剩或浓度恒定来求得反应级数。
例如;υ=k CB A nC n B n Ac c c ,保持B ,C 大量过剩,求得n A ; 保持A ,C 大量过剩,求得n B ; 保持A,B 大量过剩, 求得n C ,最后得反应级数n = n A + n B + n C 。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范特霍夫规则≈+T T k k /102~4(2) 阿伦尼乌斯方程指数式 k=Ae -Ea/RT 微分式2dT dlnkRTE a =积分式 A TR E k a ln 1ln +⋅-=, 或 )11(ln 2112T T R E k k a -=其中:① E a 为活化能,即每摩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每摩尔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定义式dTkd RT E a ln 2≡,② A 为指前因子,单位与k 相同,③ E a 与A 均为常数。
(3)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对于反应反应平衡常数 11-=k k K c , 1,1,--=∆a a E E U恒容反应 Q v =ΔU = E a,1 - E a,-1A+BC+Dk-1k 1恒压反应 H Q p ∆= = E a,1 - E a,-1 3、典型复合反应复合反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的组合。
(1)对行反应一级对行反应反应起始时c B,0=0 ))(()(,11,e A A e A A c c k k dtc cd -+=--- ,积分可得:t k k c c c c eA A e A A )(ln11,,0,-+=--,e A A c c ,-称为反应物A 的距平衡浓度差K c =k 1/k -1=eA eA A eA eB c c c c c ,,0,,,-=对行一级反应进行了距平衡浓度差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为212ln k k +特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反应物、产物都趋向于各自的平衡浓度。
(2)平行反应一级平行反应 ,反应开始时 c B,0 = c C,0 =0A Ac k k dtdc )(21+=-积分得: t k k c c AA )(ln210,+=21k k c c c B = E (表观)=212211k k E k E k ++特征:在一定温度下,级数相同的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物浓度之比等于速率常数之比。
(3)连串反应一级连串反应C B A k k −→−−→−21,反应开始时c B,0 = c C,0 = 0 A Ac k dtdc 1=-积分得:t k A A e c c 10,-= B t k A Bc k e c k dtdc 20,11-=- 积分得: B Ck -1 k 1A B ,)(21120,1t k t k A B e e k k c k c ----=)1(12120,0,21k k e k e k c c c c c tk t k A B A A C ---=--=--特征:中间产物B 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极大值。
0=dt dc B,可求得中间产物B 浓度达到极大值的时间和最大浓度: 2121maxln k k k k t -=,122)(210,max ,k k k A B k k c c -= 4、复杂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1)选取控制步骤法连串反应的总速率等于最慢一步的速率,最慢一步称为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
C B A k k −→−−→−21 12k k 〉〉,反应总速率 A Ac k dtdc 1=-=υ (2)平衡近似法在反应步骤中,前面存在一系列的快速平衡,后面有决定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
D C k −→−2慢步骤C D c k dt dc 2==υ,而c B A C K k k c c c ==-11 B A c C c c K c =∴, B A C D c c K k dtdc1=∴(3)稳态近似法活泼中间物的生成与消耗速率相等,即活泼中间物处于稳态,其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B A k k −→−−→−21 k 2〉〉k 1活泼中间物0=dtdc B,由此列方程,解出中间物浓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k -1k 1A+BC 快速平衡(4)由反应机理确定反应速率方程 ① 确定反应机理;② 找出反应机理中的慢步骤;③ 利用上面介绍的方法和质量作用定律,推导出中间产物浓度的表达式; ④ 推导出速率方程的表达式。
5.链反应链反应是由大量反复循环的连串反应组成。
(1)链反应的基本步骤①链的引发:产生自由原子或自由基。
②链的传递:自由基与一般分子发生反应,在生成产物的同时,能够再生自由原子或自由基。
③链的终止:自由基、自由原子复合为分子的反应。
(2)链反应的分类单链反应:在链的传递过程中,消失一个自由基的同时产生出一个新的自由基。
支链反应:在链的传递过程中,消失一个自由基的同时,产生出两个或更多的自由基。
6、溶液中反应(1) 溶剂对反应组分无明显的相互作用 ① 笼效应溶质分子被周围溶剂分子所包围,可以看作被关在周围分子构成的溶剂笼中,两个溶质分子扩散到同一个笼中成为相邻分子的过程为遭遇。
[]产物反应扩散−−→−−−→−+B A B A② 扩散控制的反应 菲克扩散第一定律:dxdcDA dt dn B s B -=,其中D 为扩散系数。
对球形粒子: rL RTD πη6=L :阿伏加德罗常数,η: 粘度,r :球形粒子的半径二级反应P B A −→−+ 可推出f r D D L k AB B A )(4+=π 其中r AB = r A + r B f:静电因子。
③ 活化控制的反应:类同气相反应。
(2)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剂的极性、溶剂化、粘度等对反应均有明显的作用。
(3)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改变离子强度,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8、催化反应 (1)催化剂的特征① 催化剂参与催化反应,改变反应历程,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② 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平衡状态。
③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系统的始末态,不会改变反应热。
④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