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动力学总结总

结构动力学总结总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对简谐荷载的反应(续)
¾简谐振动试验确定结构的阻尼比ζ
共振放大法:
ζ=
1
= ust
半功率点法: 2Rd (ωn ) 2u0 (ωn )
ζ=ωb − ωa = ωb − ωa
2ωn
ωb + ωa
基础:动力放大系数Rd的性质。
¾滞变阻尼理论(复阻尼理论)
滞变阻尼参数η与粘性阻尼比ζ的关系:
{φ}mT [K ]{φ}n = 0, m ≠ n
证明方法,利用特征方程(即自振频率及其振型 满足的方程)证明。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续)
¾振型质量、振型刚度及与自振频率的关系:
Mn
=
{φ} T n
[M
]{φ} n
Kn
=
{φ} T n
[K ]{φ} n
ωn = Kn M n
与单自由度体系三参数关系的形式完全相同。
振型坐标的标准运动方程: q&&n (t) + 2ζ nωnq&n (t) + ωn2qn (t) = −γ nu&&g (t), n = 1,2,LN
γ
n
=
{φ}nT [M
Mn
]{I}
=
{φ}nT [M ]{I} {φ}nT [M ]{φ}n
γn称为振型参与系数
第5章 结构动力反应
数值分析方法
第5章 结构动力反应数值分析方法
¾振动测量仪器:了解原理即可。
¾隔振(震)原理:
隔断输出 隔断输入
力⎫ 位移 ⎪⎬的隔振,性质完全相同 加速度⎪⎭
¾传递率:
TR =
1 + [2ζ (ω / ωn )]2
= f max
[1 − (ω / ωn )2 ]2 + [2ζ (ω / ωn )]2 p0
= u0t ug
=
u&&0 t u&&g
数值算法中的基本问题
¾ 收 敛 性:当Δt→0时,数值解是否收敛于精确解;
¾计算精度:截断误差与时间步长Δt 的关系,若误差
ε ∝ O(Δtn),则称方法具有n阶精度;
¾稳 定 性:随时间步数i的增大,数值解是否有界; ¾ 计算效率:所花费的计算时间的多少。
根据逐步积分计算公式是否为耦联方程组,逐步 积分法可分为两大类:
¾动力学的新物理量:惯性力、阻尼力。
¾建立运动方程的方法:
☼ 牛顿第二定律直接应用; ☼ D’Alembert原理:动平衡概念; ☼ 虚位移原理; ☼ Hamilton原理; ☼ 运动的Lagrange方程。
¾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
mu&& + cu& + ku = p(t)
第2章 分析动力学基础及运动方程的建立(续)
¾Rayleigh阻尼及其性质
[C] = a0[M ]+ a1[K]
⎨⎧a0
⎫ ⎬
⎩a1 ⎭
=
2ζ ωi + ω j
⎩⎨⎧ωi1ω j
⎫ ⎬ ⎭
,
ζi =ζ j =ζ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续)
¾非经典阻尼阵的构造:
可以分别采用Rayleigh阻尼构造各子结构的阻尼 矩阵,再组合形成体系的总体阻尼阵。
第1章 概述(续)
¾动力自由度 动力计算中为确定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全部质 量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几何参数的个数。
¾结构离散化方法 ☼ 集中质量法; ☼ 广义坐标法; ☼ 有限元法。
离散化:把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的 过程。
第2章 分析动力学基础及 运动方程的建立
第2章 分析动力学基础及运动方程的建立
∑ {u(t)}=
[K ]−1{p(t)}−
{ } Nd
n =1
φ
n
[
1
ωn
2
q&&n (t)
+
2ξn ωn
q&n (t)]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续)
¾缺少采用振型叠加法分析结构地震反应的内容
实际上令等效的地震外荷载向量{p(t)}为:
{p(t)}= −[M ]{I}u&&g
则,振型荷载为:
Pn (t) = −{φ}nT [M ]{I}u&&g
当阻尼比 ζ 较小时(工程中),ωD≈ωn,TD≈Tn。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 (续)
¾临界阻尼(系数)定义:ccr=2mωn=2√(km)
¾阻尼比:ζ=c/ccr,阻尼系数:c=ζ ccr=2mωnζ
⎧ < 1 低阻尼, 结构体系发生振动
ζ
⎪ ⎨
=1
临界阻尼,振动与不振动的分界点
⎪⎩ > 1 过阻尼, 结构体系不发生往复振动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续)
¾振型叠加法:
N
{u(t)}= ∑{φ}n qn(t) n =1
M nq&&n (t) + Cnq&n (t) + Knqn (t) = Pn (t), n = 1, 2, L, N
Mn、Cn、Kn、Pn (t) —振型质量、振型阻尼系数、 振型刚度和振型荷载。
Cn = 2ωn M nζ n
η=2ζ( ω ) ωn
η = 2ζ (共振时)
滞变阻尼能量耗散与频率ω无关,符合结构试验规律。
¾结构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利用Fourier级数展开,化任何周期荷载为简谐荷载。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对任意荷载的反应
¾单位脉冲反应函数:h(t)。单位脉冲:δ(t) ¾复频反应函数:H(iω),单位复(简谐)荷载 eiωt
作用下结构的反应。
h(t) ←⎯F → H (iω)
¾时域解法:Duhamel积分
u(t) =
∫t 0
p(τ )h(t −τ )dτ
¾频域解法:Fourier变换
∫ u(t) = 1 ∞ H (iω)P(ω)eiωtdω
2π −∞
适用范围:应用了叠加原理,仅适用于线弹性结构结 构体系。
¾离散Fourier变换,快速付氏变换FFT
ζn — 振型阻尼比。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续)
¾不满足阻尼正交条件的振型叠加解法:
(1)直接解一个低阶的代数方程组,L<N; (2)用迭代法求解; (3)用复模态法分析。
注意:对比第7章Rayleigh-Rtz法计算缩减的刚度 阵和质量阵的公式与本章采用振型展开法求振 型刚度和振型质量的公式。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续)
运动约束法;静力凝聚法;混合方法。
¾重力的影响
¾地基运动的影响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
¾无阻尼自振频率:ωn=√(k/m) ¾无阻尼自振周期:Tn=2π/ ωn
自振周期Tn(或ωn)是结构的固有特性,与振幅大小 无关(线弹性范围内)。 工程频率:fn=1/Tn
¾有阻尼自振频率:ωD=ωn√(1-ζ 2) ¾有阻尼自振周期:TD=Tn/√(1-ζ 2)
¾结构非线性反应计算方法:
用fs=fs(u)代替ku , 用增量运动方程代替全量运动方程(中心差分法除 外)。
¾采用中心差分法求解非线性反应
无需迭代,直接算。
¾采用Newmark—β求解非线性反应
在每一计算时间步内需要迭代求解. ☼ Newton—Raphson法(变刚度迭代法); ☼ 修正的Newton—Raphson法(常刚度迭代法)。
ω1 < ω2 < ω3 < L < ωN 为多自由度结构自振频率,说明结构自由振动时
以固定的频率振动,即以自振(固有)频率振动。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续)
分别将结构的自振频率代入运动方程的特征方程 得到与自振频率对应的各阶振型
⎧φ1i ⎫
ωi :
{φ} i
=
⎪⎪⎨⎪φM2i
⎪⎪ ⎬ ⎪
,
i
= 1, 2,L, N
(3)正交归一化。
{ }φ n = {φ}n Mn , Mn = {φn}T [M ]{φ}n, n = 1, 2, L, N
第4章 多自由度体系(续)
¾振型的正交性: 对于N个振型和自振频率
{φ}n , ωn , n = 1,2,L, N
满足正交条件
{φ}mT [M ]{φ}n = 0, m ≠ n
1
[1− (ω /ωn )2 ]2 +[2ζ (ω /ωn )]2
无阻尼:ω→ωn时,位移→∞。
有阻尼 )
接近最大值。
¾位移反应滞后相角φ:
⎧ω ⎪⎨ω
/ ωn / ωn
→ 0, → 1,
⎪⎩ω /ωn → ∞,
φ → 0o φ → 90o φ → 180o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对简谐荷载的反应(续)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对任意荷载的反应(续)
¾结构地震反应初步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Sa(Tn)=|ü(t)+üg(t)|max
☼(相对)位移反应谱: Sd(Tn)=|u(t)|max 关系式:Sd=Sa/ωn2, ωn2=k/m
Sa是给定的地震荷载形式(比如规范),可用公式: kSd=F=mSa求最大位移反应。 ☼常用反应谱: α=Sa/g-地震影响系数,
☼Newmark-β法:对区间[ti, ti+1]内加速度值的形式给予假 设,在离散时间点上满足运动方程。
☼ Wilson-θ法:一种等效的线性加速度法。
⎧平均加速度法
Newmark-β法可以成为 ⎪⎨线性加速度法
⎪⎩ 中心差分法
β=1 4
β=1 6 (γ= 1)
β=0
2
第5章 结构动力反应数值分析方法(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