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丽水市瓯江干流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丽水市瓯江干流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丽水市瓯江干流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1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任务 1.1 项目建设的依据 水繁育生命,滋润万物,是生命的源泉,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水安全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大批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饮用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还时有发生,如松花江水污染、四川沱江水污染、广州北江镉污染、无锡太湖蓝藻爆发、云南危化物品泄漏入百色水利枢纽、广西宜州化工厂有机车间爆炸污染龙江等威胁供水安全的重大事件,不断地给城市饮用水安全敲响警钟。 党中央、国务院对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丽水市委、丽水市政府对饮用水问题十分重视。自2002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丽水市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丽水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丽水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等多项规划,上述规划均对玉溪水库的水源地保护工程提出了加快实施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玉溪水库在丽水市城乡供水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但是,随着水库库区人类活动加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工业等点源污染、农业、水土流失等面源污染,以及临库公路建设、库区旅游发展等,都威胁着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均提出“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强化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11号)中明确要求“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综合防治水污染”。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部署,为加强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发挥已建水库工程供水效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丽水市瓯江干流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2 按照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浙江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丽水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丽水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具体要求,丽水市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编制《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在对玉溪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和水源地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库水源地保护的要求,提出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目标、保护方案和保障措施。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玉溪水库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供水、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日调节水库,完建于1997年。库区79.1m正常蓄水位水域面积2.81km2,库容1450万m3,水库上游有石塘、紧水滩两个大中型水库调蓄水资源,来水充沛,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5.6亿m3。2004年玉溪引水工程环评工作期间,取水口水质检测报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显示:除总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为Ⅱ类外,其余各项指标达到Ⅰ类水质标准,玉溪水库是一个良好的饮用水水源。 库区跨云和县和莲都区两个行政区。水源保护区范围有石塘镇、朱村乡和大港头镇,三个乡镇二十个行政村,近万人口,42家各类企业。另有53省道沿库边通过,龙丽、丽龙高速公路穿行其间。由于保护区内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加之区间流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库区水质标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年为II类水质标准(定类指标为总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现状水质恶化,为IV类水质标准(定类指标为粪大肠菌群)。同时由于库区没有进行过库底清淤,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使得水库库区水质下降,水源地水质安全面临挑战,水源保护工作任务更为艰巨。 为减少库内污染源的释放和进入水库的污染物,既保障丽水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提高城市用水的保证率,又能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和水源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区,采取底泥疏浚、设臵前臵库及人工湿地、水土保持、村镇清洁、绿色屏障等工程措施对玉溪水库水源地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1.3项目建设的任务 玉溪水库是丽水市的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是丽水市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近期,随着丽水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玉溪水库人口以及植物加工业的迅猛发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丽水市瓯江干流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3 展,排放入库区的污染物逐渐增加,库区水质出现恶化和水库容量出现减小的趋势,因此,丽水市为了确保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对水库底泥进行疏浚以削减内源,设臵前臵库、人工湿地对水库部分污染源进行处理,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河道建设对污染进行控制,设臵围网、绿色屏障等加强防护成为必要的工程手段。同时配合水库以上流域的减污治污,在库区范围内采取工程(包括植物)措施消减进入水库的污染物,改善库水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丽水市瓯江干流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4 2 建设条件 2.1 水库基本情况 玉溪水库位于丽水市区西南部,距市区30km,在瓯江干流龙泉溪的下游河段。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交界的洞宫山脉百山祖西麓,主流长度384km,流域面积18100km2。瓯江是丽水人民的母亲河,丽水市国土面积的76%属瓯江流域。玉溪水库坝址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均溪村,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407km2,正常库容1187万m3,属中型水库,于1997年建成发电。水库上游建有石塘、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集水面积3234km2,正常库容0.83亿m3;紧水滩水库集水面积2761km2,正常库容10.3亿m3(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石塘-玉溪水库区间面积173 km2,区间有5条支流汇入,左岸的泉溪、里山坑,右岸的利西坑、石塘坑、后桑坑。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水功能区划分,石塘水库坝下到玉溪水库大坝河段划为龙泉溪云和饮用水源区。 玉溪水库引水工程已于2007年底建成并通过试运行,玉溪水库一期供水能力10万m3/d,远期供水能力40万m3/d。水库由丽水市玉溪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管理,隶属于市国资委。引水工程由丽水市玉溪水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管理,属市水利局。

2.2 自然地理环境 2.2.1 地质地貌 库区区域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组成部分,即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构造活动以褶皱为主,伴有断裂,从而形成一系列凹陷盆地和沟谷,区域内先后受白垩纪、侏罗纪多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其中受造山运动火山喷发影响最大,境内中山、低山主要由含角砾凝灰岩、流纹岩和英安质凝灰岩组成;盆地周边的丘陵地带及中心基底部分为火山喷发间歇期间沉淀物——紫色粉砂岩;盆地中心及河谷地带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洪水冲积物组成,主要土质为粉质粘土、粘土、卵石、砾石、砂土等。 水源地位于括苍山脉的南西端,周边山脉呈北东~南西分布,山峦起伏,地势较陡峻,海拔高程200m~600m为主,山坡坡度20°~50°居多,地貌形态属构造剥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丽水市瓯江干流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5 蚀低山丘陵类型。水源下游有两处小平原,其中碧湖平原面积约60km2,丽水中心城区平原面积约30km2,地势平坦,海拔高程45m~65m,是主要供水区域。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水源范围地震动峰值加速<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为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属基本稳定地区。 库区流域内尚未发现对水源有影响的矿产资源。 2.2.2 土壤植被 区域内土壤类型繁多,主要有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岩性土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低丘;潮土集中分布在河流两侧的河谷地带;水稻土分布较广,高到千余米的山地,低至50m河漫滩地,在海拔300m以下的河谷盆地和丘陵谷地较为集中。 区域内植被良好,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约76%,植被复杂多样,低海拔有华南植物种类分布,中高海拔有温带植物种类分布。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内原生植被遗存较少,大多为次生植被及人工植被,次生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是马尾松、油茶林带,嵌有小片杉木、厚朴、毛竹、茶叶、果树等天然或人工林。区域内主要植物为杉木、马尾松、樟树和甜储、苫储等,无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 2.2.3 气象水文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465mm。春末夏初,有一段梅雨期,夏季常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团控制,冬季有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一般五、六月份多雨易涝,而秋季少雨易旱。七~九月份易受台风影响,四、五月份易受冰雹影响,无霜期为255天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东北风。根据丽水市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本气象参数归纳如下: 年平均气温 18℃ 极端最高气温 43.2℃(2003.7.31) 最热月平均气温 29.3℃(7月) 极端最低气温 -8.2℃(77.1.6) 最冷月平均气温 6.3℃(1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年平均气压 1005.9mb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丽水市瓯江干流玉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6 年平均降雨量 1465mm 年平均日照时间 1783.2h 历年静风频率 50% 多年平均风速 1.3m/s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玉溪水库位于瓯江干流龙泉溪的下游河段,来水量充沛,多年平均入库流量为113.4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6亿m3,丰、平、枯水年年平均流量分别为 178m3/s、109m3/s、61m3/s,上游又有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的调节,水量完全能满足城区和碧湖区块的供水。虽然该地区降雨充沛,但年际、年内时空分配不均衡,最大年降水量2121.7mm,最小年降水量940.3mm,丰、枯降水量之比2.26,降水主要为春雨、梅雨和台风雨,3~9月七个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量的79%。径流以均溪断面为例,在汛期最大流量超过10000m3/s,而在枯水期上游电站不发电时最小日平均流量只有5.1m3/s。 梅雨及台风雨是造成该地区大洪水的主要因素,且暴雨集中,洪水暴涨暴落,沿岸地势低洼地区洪涝灾害历来频繁,如1982年6月中旬,瓯江中上游连续5天暴雨,6月17日丽水小水门洪峰水位52.46m,超出警戒水位3.46m,全市冲毁房屋1182间、农田1万多亩、死亡22人,近年来通过城市防洪工程和瓯江干堤工程建设,以及上游紧水滩等大中型水库拦洪削峰,生态河段保护岸线的避洪管理,防洪能力已大大提高。 2.2.4 生态环境 玉溪水库位于53省道右侧,左侧也有县乡公路环绕,村庄较多,人类活动比较频繁,据调查,区域内无珍稀动物出没。根据有关资料,陆生动物主要为黄麂、野猪、蛇和各种鸟类,水生动物主要有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倒刺鲃、园吻鲴、鲤鱼、鲫鱼、鲶鱼、鳜鱼、黄鳝、泥鳅等,无珍稀鱼类。 2.2.5 水土保持 根据浙江省《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浙政发[1999]141号),水源所在区域在浙江省“三区”划分中,属一般防治区。在丽水市水土保持区划中,属北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类型以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玉溪库区耕地8.94km2,其中坡耕地1.08km2,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