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3.同行听众反馈意见。
第一阶段申报创建阶段(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
序号
活动形式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预期成果
1
分析研讨
2010年4月
广泛收集资料,分析特色学校建设已有研究成果
找准叨入点,拟定研究方案。
2
申报阶段
2010年
4月—5月
开展课题申报工作
础定课题实验学校。
3
组建“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联合体”
3.切实加强常规教学有效性研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师生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广大师生课堂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形成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的针对性建议,通过各个层面的教研活动,贯彻在全市日常课堂教学中。
(1)有效备课。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教师需要大致确定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预定的目标。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每学期,我们都以年级备课组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下一步将运用电子备课平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行有效备课。
(2)有关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索。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也是以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方式,显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几乎丧失殆尽。而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为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调查、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相对接受式学习而言,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也更适合理科教学。
4.坚持课题带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个明确的教改思路、一种可资操作的教学模式,固然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然而,教学改革的关键并不在于形式的变化,而是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围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我们坚持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来审视既定的教改思路和教学模式,以教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课题开展研究,用研究的成果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校和教师最欢迎、也是使用最普遍的课堂教学方式,然而,广泛的听课、调研和座谈表明,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分组方式不合理、组内分工不明确、学生参与面窄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事关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研组着重研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通过学科研讨、观摩教学、教师座谈和学校交流等活动,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改思路和教学模式。
5.以研究优质课为切入口,全面改革课堂教学
每学期开始,我校均进行优质课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要推进优质课研究,根基在学科,关键在评价。我们开展了各学科优质课评价标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明确优质课实践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师的听课、评课和教学研究活动。优质课评价的基本标准分为两部分:一为优质课评价的主要项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课堂关键要素;二为优质课评价表,分别对各个项目列出具体的评价指标、权重、分值。
通讯地址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路家村联校
邮编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课
承担任务
高文良
路家村联校清城小学
小教一级教师
高素兰
路家村联校清城小学
小教一级教师
刘雯芝
路家村联校清城小学
小教一级教师
王丽英
路家村联校清城小学
小教一级教师
胡红梅
路家村联校清城小学
小教一级教师
王永贤
路家村联校清城小学
1.实施典型引路,积极提炼课型模式
(1)课例引路策略。实验启动阶段的教学调研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尝试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等学习活动。然而,不论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还是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为此,我们通过举办各类课改展示或研讨活动,以“优秀课例”来引领其他教师实施教改。例如,在每年举办的“课堂教学月”中,我们结合日常调研,选拔一批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骨干开设示范课。结合说课与讲座等活动,使教师感受教改方向,把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基本课型。据不完全统计,研究三年来,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先后举办百余次课堂教学研讨会,先后有百余人次执教示范课和研究课。在这种课例引路的教研活动中,广大教师不仅享受了新课程理念、领略了教改思路,而且产生了较好的辐射效应,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2010年5月
参加“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暨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联合体第一届常务理事会
初步形成“联合体”工作条例、工作计划与组织机构。
4
调研论证
2010年
6月一9月
参加专家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论证
研究案例,实地考察课题实验校
2011年1月
举行开题会并启动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启动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2.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概而言之,就是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他主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如何使这种原则性要求具体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践呢?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转变学习方式应找准生长点。其次,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探求多样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强调,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另一方面,我们又大力倡导和鼓励广大实验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大胆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堂操作模式。再次,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注重实效性。经过反复摸索、实践,我们在转变学习方式方面主要做法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生活化和可选择性;创设情境、激情引趣;鼓励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体验,在活动中增强能力、培养情感意志;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精心组织,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4)有效倾听。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能够极大的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面对错误答案,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因为这样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问题。
成果附件
(专著、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
1、《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3、《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论文选
4、《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典型课例
5、《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典型课件
6、《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教学设计
7、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
小教一级教师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实践情况等。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10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为期三年。制定研究方案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课题启动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3年5月。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历时三年,分启动、初步、深入、总结等阶段进行。
(1)“优质课”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发展。“优质课”研究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锻炼和发展机会,更因其体现行动研究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对课堂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从这个意义上,“优质课”研究完全可以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优质课”研究与教研组建设相结合,促进教研活动内涵式发展,带动全体人员成长。
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课题研究按照原计划进行。
研究变更情况:
课题主持人及课题内容无变动。
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等:
主要成果为教学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案集、论文集、结题报告。
三、成果公开报告会情况(不超过2000字)
1.成果公开报告会简况(时间、地点、听众、科研管理部门主持人);
2.成果公开报告要点(论题、观点、方法、建议等);
(2)成果引路策略。在几年的新课程实验中,我们积累了一些优秀教学经验和一大批教学成果,为使这些经验和成果能及时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我们结合市“四优作品”评比活动(即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论文和优秀教学课件),在认真筛选的基础上,将其中的部分作品汇编成册,择优出版,并及时将相关材料下发到教师手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给予广泛的指导。迄今为止,我们先后结集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教案集》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论文集》。此外,我们围绕课堂改革等课改热点问题,开辟研讨专栏,介绍优秀经验和做法。我们分别就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内容进行了专题介绍,有效地引导了课堂教学改革,也为广大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3)有效提问。要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新习惯是用自己设定“问题”领着学生去找寻系列“标准答案”,“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