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离体繁殖
1.移栽
2.驯化管理
14
一、移栽技术
首先应洗去小植株根部附着的培养基,避
免微生物的繁殖污染,造成小苗死亡。
然后将小植株栽人人工配制的混合基质中,
基质用保湿又透气的材料,如蛭石、珍珠 岩、粗沙、泥炭等按比例混合,以利小植
株生长。几天后小植株可形成新的功能根
系。
15
二、驯化管理
移栽的试管小植株和活体生根的小植株,
菊花花瓣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体胚发育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针叶松体细胞胚及体胚萌发生长
(五)原球茎途径
是兰科植物特有的一种快繁方式。 指茎尖或腋芽外植体经培养产生原球茎的
繁殖类型。原球茎可以增殖形成原球茎丛。
大花蕙兰原球养基:MS培养基应用最为广泛。对于某些植 物及生根阶段,以1/4或1/2MS较好。蔗糖和葡萄糖浓
7
增殖培养基
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水平较高: 一般MS+BA 1~3 mg/l+NAA0.1~1 mg/l
如月季增殖培养基:MS+6-BA 1.5mg/l+NAA0.1 mg/l 继代培养周期:20-30天
(三)、芽苗生根 将单个芽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或适宜环境
中诱导生根。
1.试管内生根
降低无机盐浓度(1/2MS或者1/4MS),
应用广泛,便于种质交换和保存;
材料用量少,不受季节限制,实现工厂化;
获得无毒苗木无性系;
5.2 植物离体快繁的基本程序
植物快繁的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稳定无菌(或初代)培养体系的建立 –稳定培养体系的增殖、生长、增壮 –芽苗生根 –生根小苗移栽驯化
4
(一)、稳定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这个阶段包括母株和外植体的选取、
减少或不需要细胞分裂素,增加生长素的浓
度。
如:月季的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g/l
9
10
生根好坏体现在两个方面: 根系质量(粗度、长度) 根系数量(条数) 不定根不仅要求粗壮,还要有较多的毛细 根,根尖颜色黄白色。
2.活体生根(试管外生根)
芽苗先在50-200mg/lIBA溶液中快速浸 蘸或在含有相对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培 养5~10天,然后在温室中栽入生根基质上诱 导,经常喷雾,给予高湿度环境(>80%), 几天后便可自行生根。 生根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5:4:1)
12
试管外生根与试管内生根相比的优势: 降低成本 根系发育好、根毛多、分生能力强 适应能力强
(四)、生根小苗移栽驯化
试管小植株的移栽驯化是试管苗从异养到自养的
转变,由室内到室外的过渡,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
移栽前需对试管植株(1)先进行分级;(2)高光
强炼苗一周左右
打开瓶口,降低湿度,使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17
此外,在移栽小植株的驯化管理阶段,还
应防止菌类滋生,适当喷一定浓度的杀菌 剂(多菌灵)可有效保护移栽小植株的正 常生长。
18
19
第三节 影响植物快繁的因素
植物快繁的目的是以尽可能高的效率生
产试管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 在快繁时应使各种影响因素处于最适合快 繁的状态。
主要影响因素:
可进行高温或低温的预处理。
湿度:要求环境相对湿度不能太低,一般在70-80%。 气体:要求培养基及培养瓶通气良好,同时及时转接。 液体培养要求振荡培养,促进氧化交换。
思考题:
1 、什么是植物离体快繁?有什么意义? 2、试述植物快繁的基本程序及影响因素。
3、植物快繁的增殖途径有哪些?
三、芽增殖途径
芽增殖途径主要分为五种:
嫩梢扦插增殖途径
丛生芽增殖途径
器官发生途径
胚状体途径 原球茎途径
(一)嫩梢扦插增殖途径
类似于微型扦插,指外植体携带的带叶或带
芽的茎段,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萌发,形成 完整植株,再将其剪成带叶茎段,继代再成 苗的繁殖方法。不需要发生愈伤组织,能一
外植体 继代培养次数 增殖途径 培养基 培养条件 移栽
一、外植体:
外植体的来源:最适的为茎尖、带芽茎
段,也可以利用叶片、子叶、根段、花
器官组织等。
外植体生理年龄
外植体大小:不能太小,否则影响成活
率。除非是用于脱毒苗的生产。
二、继代培养次数
继代培养次数影响器官分化率 继代培养次数影响愈伤组织的生理状态 继代培养间隔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 继代培养2-3次
无菌培养物的获得及培养物的稳定生长。 通过需要3-6周。
5
(二)、增殖培养、生长和增壮
使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培养物,通过不断继代培 养进行增殖,达到所要求数量;以及培养物的生长 和壮大的时期。 增殖率是植株快速繁殖特别是商业性繁殖的重要 指标。外植体在每次继代培养中,应能产生最大数 量的有效繁殖体。
次成苗,遗传稳定,成活率高,但初期繁殖
系数低。
适用于顶端优势较明显,枝条生长较快的
植物:如葡萄、月季、枣树、银杏、香石 竹、菊花等。 嫩梢扦插繁殖关键是外植体芽位的选取
(二)丛生芽增殖途径
是大多数植物快繁的主要方式。指外植体携带的
顶芽或腋芽在适宜培养环境(含有外源细胞分裂
素)中不断发生腋芽而呈丛生状芽,将单个芽转 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成苗的繁殖方法。
其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3-5天内适当遮荫,采用加覆塑料薄膜、经 常喷雾的方法,提高小植株周围的空气湿 度,减少叶面蒸腾。同时,逐渐降低空气 相对湿度,使其适应自然环境条件。
16
移栽小植株还应注意光、温控制。 移栽初期光照强度应较弱,经过一段时间
适应后,增加光照强度(漫射),如1 500~4 000 lx,甚至10000 lx。 移栽小植株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与植物种 类有关,喜温性植物以25℃左右为宜,喜 凉性植物则以18~20℃为好。温度过高导 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分失衡,微生物滋生 等;温度过低则使幼苗生长迟缓或不易存 活。
度为2-4%。生根时稍低。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配合 使用,调节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 培养基的物理特性:以固体培养较为普遍,也有采用 液体培养,如兰花原球茎的增殖。
五、培养条件
光照:1000-3000lx,阶段Ⅲ可增强。14-16h/天。 温度:与植物的原产地相应。一般为25±2℃。有时
是植物快繁的另一种主要方式,繁殖系数高。但变 异率较高。
A
B
C
E
花烛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四)胚状体途径
指外植体在适宜培养环境中,经诱导产生体细胞
胚,从而形成小植株的繁殖方法。分为间接途径
(经愈伤途径)和直接途径两种。
成苗数量大、速度快、结构完整。但由于对其发
生及发育过程了解不够,应用上还没有前两种广 泛。
不经过愈伤阶段,后代变异小,应用普遍,也可
用于无病毒苗的生产。
(三)器官发生途径
指外植体在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诱导产生愈
伤组织,经过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再分化为不同器 官,获得完整植株的繁殖方法。
形成不定芽,后经生根培养,获得完整植株。
外植体涉及多种器官,如茎段、叶、根、花器官等。
第五章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植物离体繁殖(Propagation in vitro) 植物快繁或微繁(Micropropagation)
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外植体进行离体 培养,使其在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 再生植株的方法。
5.1植物快繁与传统营养繁殖相比的优点:
繁殖效率高。生长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