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五加科
2.
五加属其它药用植物
• 细柱五加:根皮称“五加皮”,祛风湿药。药典收载。 分布于南方各省。 • 短梗五加(无梗五加):根皮或茎皮也做“五加皮”用, 分布于东北、河北等地。 • 红毛五加:也做“五加皮”用,分布于华北、西北、四川等地。 • 土当归(九眼独活):根状茎称“九眼独活”,祛风燥湿、 活血止痛、消肿。
五加科其它药用植物 楤(sǒng)木 Aralia chinensis L.
以根皮和茎皮入药 祛风除湿,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用于肝炎,淋巴结肿大,肾炎水肿, 糖尿病,白带,胃痛,风湿关节痛, 腰腿痛,跌打损伤。
【毒性】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 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 为小鼠腹腔注射10—20g/kg皮 的水提取物,抽搐死亡。
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er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短而直立,主根粗壮; 一年生者生一片三出复叶, 二年生者一片五出复叶, 三年生者生二片掌状五出复叶, 以后每年递增一片复叶,最多可 达6片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卵 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无 毛。--异形叶性。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总花梗比叶 长。 浆果状核果扁球形,熟时红色。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总花梗比叶柄长。 核果浆果状,熟时红色。
判断其为几年生人参 ?
芦碗
如 何 鉴 别 艼 野 山 “枣核艼” 参
芦头 “雁脖芦”
“铁线纹”
“珍珠疙 瘩”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1.化学成分:
• 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糖类、维 生素等成分。
• 2.药理作用: • 人参具有抗体克作用,人参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患者 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效果尤为显著;可使心搏振辐及心率显著增加, 在心功能衰竭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 提高应激反应能力;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强作用; 能增强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 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 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降低 血糖。此外,尚有抗炎、抗过敏、抗利尿及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人参的 药理活性常因机体能状态不同而呈双向作用。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多种挥发性 成分、树脂、淀粉、糖类及氨基酸、无机盐等 • 2.药理作用;西洋参有抗休克作用,能明显提 高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率;对大脑有镇静作用, 对生命中枢则有中度兴奋作用;还具抗缺氧、抗 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增加心肌收缩力、抗心 律失常、抗疲劳、抗应激、抗惊厥、降血糖、止 血和抗利尿作用。
西洋参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ax
quinquefolium L.
类似于人参,区别: 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 或稍长; 小叶片上面脉上几无 刚毛; 边缘锯齿不规则且较 粗大。 原产加拿大和美国, 全国部分省区引种栽 培。
2. 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u m L. 类似于 人参,但总 花梗与叶柄 近等长或稍 长,叶片上 面脉上几无 刚毛,边缘 锯齿不规则 且较粗大。
五加属
Acanthopanax
苯丙醇类。是刺五加的主要 强壮成分,有促性腺、抗辐 射、抗疲劳等作用,具有与 人参皂苷相似的生理活性。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Harms
灌木,枝密生针刺。 掌状复叶,小叶5,幼叶下面 沿脉密生黄褐色毛。 伞形花序单生或2~4个丛生 茎顶,花瓣黄绿色;花柱5, 合生成柱状,子房5室
鹅掌柴 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 原产南洋群岛、我国广东、福建等亚热带雨林,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现 广泛植于世界各地。株形丰满优美,适应能力强,是优良的盆栽植物。适宜布置 客厅书房及卧室。春、夏、秋也可放在庭院蔽荫处和楼房阳台上观赏。也可庭院 孤植,是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叶和树皮可入药,祛风止痛。
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人属其它药用植物
• 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 :
根状茎称入药,药典收载。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 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 跌扑损伤。
珠子参 Panax japonicus C. A. Mey. var. major (Burk.)C. Y. Wu et K. M. Feng :根状茎入药,又名“纽子七”。 药典收载。规定含竹节参皂苷Ⅳa (C42H66O14)不得少于3.0%。
辽东楤木
人参属 Panax
• 人参
• 西洋参 • 三七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人参
• Radix et Rhizoma Ginseng •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主产于 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称吉林参。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称“园参”。园参 一般应栽培6~7年后收获。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 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 须”。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切片或粉碎用。 •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 本品含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3%。 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0.2%。 (Rf—薄层) • 人参叶——药典也收载。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本科植物富含三萜皂苷,如人参、三七、西洋参含达 马烷型四环三萜皂苷,为其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另外尚含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其他成分还有黄酮类、香豆素 类、二萜类、酚类化合物。
国外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对五加科的研究及应用比较 深入,特别是对人参,上世纪初就对人参的药理进行了广 泛的研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在日本已成功利用人参 叶柄进行细胞培养植株,生产人参的有效成分。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短而直立,主根 粗壮,一年生者生一片 三出复叶,二年生者一 片五出复叶,三年生者 生二片掌状五出复叶, 以后每年递增一片复叶, 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 片椭圆形或卵形,上面 脉上疏生刚毛,下面无 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 总花梗比叶长。果扁球 形,熟时红色。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止血活 性成分为三七氨酸(三七素)。 • 2.药理作用:本品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 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 造血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各种药物诱发的心 律失常均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扩 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流量;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 镇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能够明显治疗大鼠胃黏膜的萎 缩性病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具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1. 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糖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还含有多 糖、异秦皮定、绿原酸、芝麻素、硬脂酸、β-谷甾醇、白桦 脂酸、苦杏仁苷等。 药理作用:刺五加及苷类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抗辐 射、抗应激、耐缺氧、提高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解毒 作用;能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对动物实验性移植瘤、药物 诱发瘤、癌的转移和小鼠自发白血病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还能减轻抗癌药物的毒性;能增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 能;还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提高脑力劳动效 能;还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大脑供血量、升高低血压、降低 高血压、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调节内分泌功能紊乱、 促性腺、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通花根
功效:清热利水;行气消食;活血下乳 主治:水肿;淋证;食积饮胀;痞块; 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乳汁不下
通花花
功效:疏肝行气 主治:疝气
通脱木花上粉
功效:解毒散结;祛腐生肌 主治:痈肿;瘰疬;痔疮
人参属 Panax
五加属 Acanthopanax
五加科Araliaceae的主要特征
1. 木本、藤本或多年生草本。 2. 叶多互生,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单叶多掌状分裂。 3. 花小、两性,辐射对称,伞形花序或集成圆锥状或总状 花序,5基数花,花萼小,或具小型萼齿5枚,花瓣5-10, 分离,有时顶部连合成帽状,A与C同数,生于花盘边缘, 花盘位于子房顶部,子房下位,心皮2-15,合生,常25室,每室有一倒生胚珠。 4. 浆果或核果。 5. 根和茎的皮层、韧皮部常有分泌道。
人参属根据形态特征、化学分析,结合形态和地理分布, 归并为两个组:
第一组具短而直立的根状茎和肉质直根、种子大,分布区 狭小而间断;所含化学成分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为主,如人参、 三七、西洋参等,为人参属的古老类群,也是五加科中药用植 物最为重要的类群;
另一组具长而直立的根状茎,无肉质直根,分布区连续, 化学成分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主,如竹节参、珠子参等, 为一进化类群。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分布较为广泛,大量存在于其它属, 如楤木属中,也发现于葫芦科的绞股蓝的叶中。
三七
Notoginseng Radix
三七
• Sanqi • NOTOGINSENG RADIX •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 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 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 • 含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三者 的总量不得少于5.0%。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多年生草本。 主根肉质,倒圆锥形 或圆柱形。 掌状复叶,小叶通常 3~7片,中央一片最 大,长椭圆形至倒卵 状长椭圆形, 两面脉上密生刚毛。
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 种植在海拔400—1800米林 下或山坡上人工阴棚下。 根(药材名:三七)为止 血药,能散瘀止血,消肿 定痛;花能清热、平肝、 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