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
张岱《湖心亭看雪》佳文的知识点有哪些呢?张岱《湖心亭看雪》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篇课文,也是考试的常考一篇文言文。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一简答题(72道) (1).对于《湖心亭看雪》一文,既然是看雪,但为什么要写与金陵来客一起喝酒呢? (1).答案解析:为了增加赏雪的情趣。
(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2).答案解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3).《湖心亭看雪》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3).答案解析: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值年关。
(4).品析“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的妙处。
(4).答案解析:写出了西湖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意同也可) (5).《湖心亭看雪》的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该运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只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 (5).答案解析:作者用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湖心亭雪后的美好景象,而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有动,衬托
出湖心亭的美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意对即可) (6).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小舟”、“舟中人”?(6).答案解析:“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7).答案解析:不矛盾。
因为“舟子”虽与“相公”同行,但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犹如不存在,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
(8).《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8).答案解析: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的“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
(9).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9).答案解析:独往看雪显情趣,对坐饮酒抒闲情。
(10).《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几句?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的?写景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10).答案解析:①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作者写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叫白描。
③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小到大、由远到
近的顺序。
(11).和作者一同前往的不是还有舟子吗,为什么说“独往”呢? (11).答案解析:一道去的舟子,那是生活所使,没有作者那种独特的审美情趣的。
(12).文章最后,舟子说相公和亭上两人“痴”,他们到底“痴”在何处?
(12).答案解析:“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
(13).《湖心亭看雪》中,开头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初,而作者却用明代纪年开头,表明了什么? (13).答案解析: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这仍是大明的天下,其中深喻对故国的怀念。
(14).《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14).答案解析:路无行人,天下无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15).《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5).答案解析:表现了作者孤傲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心境,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特立独行的个性。
(16).你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吗?在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16).答案解析: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