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z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总结

z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总结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总结
一、《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人。

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告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三、重点字解释:
余:我俱:全,都绝:消失挐:通“桡”,撑(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上下一白: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白:全白焉得:哪能更:还强:尽力
客此:在此地客居
三、思想感情(中心):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四、文章理解:
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3分,每点1分)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每点1分,共2分)
3、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五、比较阅读:
1《湖心亭看雪》《江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有什么异同:
①、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②、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从甲《江雪》诗中“独钓寒江雪”和乙《湖心亭看雪》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①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②《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2分)
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六、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