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变速器差速器总成及其部件的相关试验规范。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规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本规范。
QC/T 465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
QC/T 568.1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第1 部分:轻微型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3变速器主减速齿疲劳寿命试验(仅限自带差速器的变速器)
3.1试验设备
变速器主减速齿疲劳寿命试验应包含以下试验设备:
a) 驱动装置;
b) 加载装置;
c) 变速器安装支架,变速器的安装状态应尽量与整车一致;
d) 转速、扭矩、温度测量仪和计时器;
e) 安全装置。
3.2 试验步骤
3.2.1 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3.2.2 试验油温为80℃±10℃。
3.2.3 试验在一档状况下运转,变速器输出轴速度600r/min,输入扭矩为发动机最大扭矩。
3.2.4 寿命:主减速齿运转次数应不少于200000 次。
3.3 试验结果处理
没有由于断裂造成的动态啮合中断;轴承档上无剥落;允许有初始阶段的点蚀,但此种情况下噪声不允许有明显增高。
判定被试变速器主减速齿疲劳寿命试验合格。
4.1 试验设备
变速器差速器总成疲劳寿命试验应包含以下试验设备:
f) 驱动装置;
g) 加载装置,其中两输出端的扭矩和转速可分别控制;
h) 变速器安装支架,变速器的安装状态应尽量与整车一致;
i) 转速、扭矩、温度测量仪和计时器;
j) 安全装置。
4.2 试验步骤
4.2.1 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4.2.2 试验油温为80℃±10℃。
4.2.3 试验在一档状况下运转,变速器输出轴速度400r/min,输出两轮n 左:n 右=1:1.6。
输入扭矩为发动机最大扭矩。
4.2.4 寿命:差速器运转次数应不少于15000 次。
4.3 试验结果处理
差速器球面垫圈应无变形、无裂痕;所有试验齿轮没有由于断裂造成的动态啮合中断;轴承档上无剥落;允许有初始阶段的点蚀,但此种情况下噪声不允许有明显增高,以上情况均满足情况下判定被试变速器差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合格。
5变速器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试验(仅限自带差速器的变速器)
5.1 试验设备
变速器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试验应包含以下试验设备:
a) 驱动装置;
b) 加载装置,可正、负两方向加载;
c) 变速器安装支架,变速器的安装状态应尽量与整车一致;
d) 转速、扭矩、温度测量仪和计时器;
e) 安全装置。
5.2.1 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5.2.2 试验油温为80℃±10℃。
5.2.3 试验在一档状况下运转,变速器输出轴速度600r/min,输入扭矩为发动机最大扭矩。
5.2.4 寿命:差速器运转次数应不少于125000 次。
5.2.5 如果一档齿轮损坏,则
——目检差速器壳体和其他部件的缺陷(尤其是每一个齿和轴承)。
——更换损坏的一档齿、其他缺陷零件和润滑油,并继续试验。
5.3 试验结果处理
差速器壳体应无变形、无裂痕;连接差速器壳体的螺钉、齿圈不松动;轴承档上无剥落,则判定被试变速器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试验合格。
6 锥齿轮单面啮合滚动试验
6.1试验设备
美国格里森N0.513滚动检验机或德国克林伯格公司的PSKE900
6.2试验步骤
6.2.1对行星齿轮单齿面进行着色。
6.2.2将一对锥齿轮装在试验设备上。
6.2.3 试验设备转速调到600r/min,输入扭矩为:主被动齿轮定义
变速器额定扭矩T Max×变速器一档速比i1×变速器主减速比i n。
6.2.4 借助于加速度传感器、拾音器测量其振动和噪音,对齿频谐波进行扫描检测,读出数据。
6.2.5 判定标准:
6.2.5.1轴交角:∑=90°,齿轮的齿形采用Gleason齿形制:
主、从动锥齿轮应沿齿长方向接触,其位置在齿轮的中部偏向小端,离小端端部2~7mm,接触痕迹的长度不小于齿长的65%,齿高方向的接触印痕应不小于齿高的50%,一般应距离齿顶
0.15mm。
6.2.5.2直齿锥齿轮接触斑点调整方法
序号齿轮接触区调整方法
1 接触区合适不必要调整
2 从动锥齿轮面
上斑点过于靠
近齿宽内侧齿侧间隙小:增大主动锥齿轮垫片厚度
3 从动锥齿轮面
上斑点过于靠
近齿宽外侧齿侧间隙大:减小主动锥齿轮垫片厚度
4 从动锥齿轮上
接触斑点过高,
靠近齿顶部分主从动锥齿轮的安装距过大:减小从动锥齿轮垫片厚度,并调整齿侧间隙
差速器及其部件试验
编号:
版本/状态:1/0
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第4页/共7页
5
从动锥齿轮上接触斑点过低,靠近齿跟部分
主从动锥齿轮的安装距过小:增大从动锥齿轮垫片厚度,并调整齿侧间隙
啮合运行时,运行平稳,无尖叫、异响等噪声出现;振动频率在2~6Hz ,齿频谐波波形没有高低波动。
7. 修改记录: .附加说明:
本文件由乘用车产品开发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文件起草:朱迎春
本文件审核: 本文件批准:
差速器及其部件试验 编号: 版本/状态:1/0 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第5页/共7页
序号
修改日期
修改内容
修改通知单编号
修改人
本文件发布时间:2014.7.30
本规定执行时间:2014.7.30
1、试验条件
1.1、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1.2、试验油温为80℃±5℃。
2、主减速齿疲劳寿命试验
2.1、试验在一档状况下运转,变速器输出轴速度600±20r/min,输入扭矩为发动机最大扭矩235±2N.m。
2.2、寿命:主减速齿主动齿运转次数210000 次。
2.3、试验结果处理
没有由于断裂造成的动态啮合中断;轴承档上无剥落;允许有初始阶段的点蚀,但此种情况下噪声不允许有明显增高。
判定被试变速器主减速齿疲劳寿命试验合格。
3、差速器疲劳寿命试验
3.1、试验在一档状况下运转,变速器输出轴速度400 ±20r/min,输出两轮n 左:n 右=1:1.6。
输入扭矩为发动机最大扭矩235±2N.m。
3.2、寿命:差速器运转次数应16000 次。
3.3、试验结果处理
差速器球面垫圈应无变形、无裂痕;所有试验齿轮没有由于断裂造成的动态啮合中断;轴承档上无剥落;允许有初始阶段的点蚀,但此种情况下噪声不允许有明显增高,以上情况均满足情况下判定被试变速器差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合格。
4、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试验
4.1、试验在一档状况下运转,变速器输出轴速度600±20r/min,输入扭矩为发动机最大扭矩235±2N.m。
工作齿面、非工作齿面每30 分钟重复一次。
4.2、寿命:差速器运转次数125000 次。
4.3、如果一档齿轮损坏,则
——目检差速器壳体和其他部件的缺陷(尤其是每一个齿和轴承)。
——更换损坏的一档齿、其他缺陷零件和润滑油,并继续试验。
4.4、试验结果处理
差速器壳体应无变形、无裂痕;连接差速器壳体的螺钉、齿圈不松动;轴承档上无剥落,则判定被试变速器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试验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