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小区解决方案V1.0

智能小区解决方案V1.0

大华智能小区综合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智能小区概述 (1)第二章项目设计需求 (2)2.1 项目概况 (2)2.2 项目设计需求 (2)第三章需求分析 (3)3.1 行业现状分析 (3)3.2项目可行性分析 (4)第四章总体设计方案 (5)4.1 设计指导思想 (5)4.2 设计依据 (6)4.3 设计目标 (7)4.4 技术方案 (9)4.4.1系统构架 (9)4.4.2平台构架 (10)第五章系统方案项目设计 (11)5.1可视对讲子系统 (11)5.1.1系统构架 (12)5.1.2系统组成 (12)5.1.3系统功能 (15)5.1.4主要设备参数 (20)5.2视频监控子系统 (26)5.2.1系统架构 (27)5.2.2前端摄像机选型 (28)5.2.4系统特点 (31)5.2.5系统功能 (31)5.2.6主要设备参数 (32)5.3智能家居系统 (44)5.3.1系统构架 (45)5.3.2系统功能 (46)5.3.3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48)5.4周界报警子系统 (52)5.4.1接入方式 (53)5.4.2实现功能 (53)5.4.3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55)5.5 一卡通子系统 (58)5.5.1车辆道闸管理系统 (58)5.5.2人行道闸系统 (68)5.5.3门禁系统 (73)5.5.4 梯控管理系统 (82)5.6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86)5.6.1公共广播系统概念 (86)5.6.2系统构架方式 (87)5.6.3实现功能 (88)5.6.4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89)5.7综合管理平台 (101)5.7.1系统概述 (101)5.7.2系统特点 (101)5.7.4平台功能 (103)5.7.5主要设备参数 (118)第一章智能小区概述智能小区其实是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和国内小区特点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

随着智能化技术走向小区,迈进千家万户,智能小区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那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模式才可以称得上智能化小区?2001年,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办公室提出一个关于智能化小区的基本概念:“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智能小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创造安全、舒适的小区环境;2、建立高效、科学、便利的管理体系;3、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信息通讯服务;4、打造温馨、舒适、便的现代智能社区环境系统。

大华小区智能化系统结构图大华智能小区系统主要包含可视对讲、视频监控、周界报警、道闸与梯控等8大子系统。

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社区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高度集成共享,实现社区和家庭各种机电设备和安防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实现社区生活与工作安全、舒适、高效的城市社区。

第二章项目设计需求2.1 项目概况XX住宅小区项目,建筑总面积约22.15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3栋高层住宅楼(豪宅2-6、2-7、2-8)、4栋住宅楼(别墅2-9)、1栋办公楼(公寓2-12)、4栋商业楼(联排2-11A、2-11B、2-15A、2-15B)、1栋商业楼(居委会和超市2-10)、1栋邮局(2-16)、地下车库(2-17)、地下运动会所(2-20)、公租房2栋(2-18、2-19)。

目前,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工程要求于2014年至2015年陆续竣工。

项目上要求智能小区部分包括可视对讲系统,门禁一卡通(停车场,人行道闸)系统,周界防范系统,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电梯联动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智能系统。

2.2 项目设计需求本项目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从可视对讲、视频监控、周界报警、道闸与梯控、背景音乐、智能家居和综合管理平台几方面进行设计。

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通过系统应用,将本项目打造成一个高端智能小区。

就项目建设的各方而言,需实现以下要求:作为投资方而言,本项目可为投资方提供优良的品牌效应及投资回报。

作为物业管理方而言,保障小区各系统正常运营,使管理更加简单方便。

作为业主方而言,可为业主提供先进、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作为访客而言,可让访客享受方便、快捷、舒适、温馨的接待服务,彰显小区档次。

第三章需求分析3.1 行业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种形态、不同功能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不断涌现,其智能化的建设也同样欣欣向荣。

同时,智能建筑也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各种行业的标准、规范应运而生。

智能建筑从使用功能上大致可分为智能大厦(或智能大楼)、智能小区(或智能社区)、公共建筑(如体育场、展览中心、医院、学校、剧院等)三大类。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少开发商就开始在建房规划当中加入了智能化的因素,安装了电视监控、对讲防盗门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等智能化设备。

也有不少小区在后期的物业管理中,不断补充上了各种“智能化设备”。

但是,目前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不乐观。

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先来说说实现“智能”生活的几道坎:➢智能化管理成宣传噱头很多楼盘建设之初,都曾以“智能化”作为吸引消费者的砝码,但等业主入住之后才发现,所谓的“智能化”不过是对讲门铃、小区门禁等基础设施,而真正能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设施,却完全找不到了。

➢设备维护费用太高智能化设备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出现故障的几率比较大,特别是在出了保修期之后,这笔维护费用要由物业来承担,而目前大部分小区的物业费水平都不足以支撑智能化设备的维护费用。

➢技术性很强管理缺人才建筑智能化系统包含了多门技术和学科,其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基础,而目前智能楼宇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非常短缺。

每个系统都很先进,每个系统都要单独操作,且操作过于复杂,经过短期培训还是根本无法独立操作。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针对智能小区整体综合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华的智能小区综合解决方案是大华基于小区管理、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立足于小区应用,以为物业、业主提供安全、便捷的生活为己任,以打造数字智能化小区为目标。

3.2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项目相关料资,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公司从事多年所积累的经验,以及相关产品的性能等因素,我们建议智能小区应包含以下几点建设要素:➢能提高物业管理效率;➢提供全面稳定的安全保障;➢提供以人为本的小区环境;➢节省能源和降低维护费用;➢能有效和灵活利用建筑空间;➢提供智能小区管理提供整体的应用平台;根据数字社区的建设要素以及对数字社区的理解,我们将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及统一管理。

真正实现小区整体解决方案。

小区智能化系统中像信息网络子系统通常是由运营商直接提供,而多表现场计量和远程抄送等又是由电力或水利等部门提供。

同时,根据中堂项目的实际情况,大华数字社区将小区智能化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停车场人行道闸一卡通系统、周界报警子系统、背景音乐系统(信息公告与广播系统)、梯控管理子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和智能小区综合管理平台。

各个子系统并不是简单系统叠加,而是将各系统整合之后,通过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统一操作,统一管理。

让小区内的智能化系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集成,降低操作难度,减少维护成本。

第四章总体设计方案4.1 设计指导思想智能小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可靠性:将安全防范系统的可靠性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小区的实际情况,选用质量可靠耐用的设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长期有效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方便用户使用,保障小区内住户的安全;➢安全性: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住户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实用性: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生活需求及使用的方便性;➢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能满足用户需要的设备;系统便于施工,尽量减少对建筑、装饰等的损害;➢适用性:系统应具有高度的适用性,不会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干扰影响。

➢先进性: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趋势,应用较先进技术,保证小区建成具有先进性的智能小区;➢经济性:在考虑整个系统先进、可靠的同时,着重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保证产品的经济性。

在实现建设单位对系统的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系统的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耗,让建设单位投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建立完善的智能化体系;➢科学性:系统的设计、施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兼容扩展性:保证智能化小区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的集成、兼容和信息共享,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高性价比:由于系统采用的平台软件具备很强的兼容能力和集成能力,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集成管理各个子系统,避免了许多独立子系统的软件投资,减少了系统软件的一次性投入,同时由于高度的兼容性,系统可以搭配不同硬件设备。

另外,管理平台是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相应的培训和维护成本,硬件的投入费用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系统的后期运作费用。

➢全面性:系统能够满足需求中的各项功能,同时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系统还具备许多本文需求分析中说明的智能小区未来发展趋势需求的各项功能。

4.2 设计依据按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标准建设,完善的设计方案要有坚实的设计依据和基础,严格遵循以下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可视对讲技术功能及技术要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T16-92➢《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B50198-94➢《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GB/T50312-2000➢《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H115-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通信光缆系列》(GB/T 13993-200X)➢《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2005)➢《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2)➢《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1993)➢《弱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339-20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示范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及其它相关规定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