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第一节梁构件钢筋计算总结一、抗震楼层框架梁(一上部通长筋总结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锚固与连接
(二侧部钢筋总结
侧部钢筋总结,见表如下
侧部钢筋总结
(三下部钢筋总结
下部钢筋总结,见表如下
抗震楼层框架梁下部通长筋总结
(四支座负筋总结
支座负筋总结,见表如下
抗震楼层框架梁支座负筋总结
(五箍筋总结
箍筋总结,见表如下。
箍筋总结
(六吊筋总结
吊筋总结,见下表。
吊筋总结
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一抗震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抗震 KL 与非抗震 KL
的区别
(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
三、抗震屋面框架梁
(一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抗震楼层框架梁和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与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二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四、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一抗震屋面框架梁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抗震 WKL 与非抗震 WKL 的区别
(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五、抗震框支梁钢筋计算总结抗震框支梁总结
六、非框架梁钢筋计算总结非框架梁及井字梁钢筋总结
七、悬挑梁计算总结
悬挑梁钢筋总结
八、 04G101-3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总结04G101-3基础梁钢筋总结
九、 06G101-6 基础类钢筋计算总结
(1基础梁 JL 和基础圈梁 JQL ,见下表
06G101-6基础梁 JL 和基础圈梁 JQL 钢筋总结
(2 06G101-6承台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钢筋总结,见下表 06G101-6承台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钢筋总结
第二节柱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表一、柱插筋总结
柱插筋总结
二、地下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地下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
三、中间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中间层柱钢筋计算总结
四、顶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
顶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见表如下:
顶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
第三节板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表一、板底钢筋计算总结板底筋计算总结
二、板顶钢筋计算总结板顶筋计算总结
三、支座负筋计算总结
支座负筋计算总结,见下表
支座负筋总结
第四节墙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表一、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
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见下表。
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锚入暗柱锚入端柱斜交墙内侧钢筋端部无暗柱洞口处端部遇暗柱端部遇端柱转角处水平筋极数伸至暗柱对边弯折15d 直锚:laE 弯锚:伸至端柱对边弯折15d 伸至斜交墙内拐点+laE 伸至尽端弯折15d 在洞边切断,与
外侧钢筋交错5d 同内侧钢筋遇暗柱同内侧钢筋遇暗柱连续布置断开布置,断开后,分布弯折20d 从基础到屋顶连续布置二、墙身竖向筋计算总结墙身竖向筋计算总结情况墙部分插筋采用伸至laE位置并做弯折墙部分插筋采用伸至laE位置截断(哪些钢筋截断,由设计注明)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在基础内的插筋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桩基承台全部墙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并做弯钩墙部分插筋采用伸至max(laE, 35d)位置并做弯钩墙部分插筋采用伸至max(laE, 36d)位置截断(哪些钢筋截断,由设计注明)全部墙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并做弯钩 04G101-3第32、45页 06G101-6第66、67页 04G101-3第32、45页 06G101-6第66、67页出处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条基/筏基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层高-本层非连接区高度+ 伸入上层非连接区高度(错开连接,错开35d)下层竖向筋上层竖向筋顶层长度伸入板内 laE(注意是从板底起算无变截面中间层长度变截面 03G101-1第48页下层墙身竖向钢筋伸至变截面处向 03G101-1第48页内弯折,至对面竖各分布筋处截断伸至下层 1.5laE 第 - 16 - 页共 18 页
续表端部为构造(墙净长-起步距离)/ 起步距离为1/2竖筋间距型柱间距+1 竖向钢筋根数约束型柱扩展部位单独计算端部为约束(墙净长-起步距离)/ 型柱间距+1(此时的净长=墙起步距离为1/2竖筋间距长-约束柱核心部位宽约束柱
扩展部位宽)参照纵筋(比如板筋)的起步距离二、墙柱钢筋计算总结墙柱钢筋计算总结,见下表墙柱钢筋总结情况端柱纵筋箍筋均同框架柱阳角插筋伸至基础底弯折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条基/筏基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在基础内的插筋暗柱桩基承台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其余插筋采用伸至laE 06G101-6第66、67页位置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同墙身竖向筋同墙身竖向筋全部墙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并做弯折其余插筋采用伸至laE 04G101-3第32、45页位置截断全部墙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并做弯折阳角插筋伸至基础底弯折出处中间层长度层高-
本层非连接区高度+伸入上层非连接区高度 03G101-1第48页(错开连接,错开
35d)伸入板内laE(注意是从板底起算) 06G901-1第3~9页顶层长度四、墙梁钢筋计算总结墙梁钢筋计算总结,见下表第 - 17 - 页共 18 页
墙梁钢筋总结情况纵筋连梁箍筋顶层中间层顶层端部为墙身端部为墙柱中间层锚入墙身内max(laE,600)锚入墙身内max(hc-c,0.4laE)+15d 在洞口宽度内布置,起步距离50mm 在纵筋长度范围内布置,洞口里侧起步距离
50mm,洞口外侧起步距离100mm 端部锚固同墙身水平筋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与连梁重叠伸至两端下弯端部锚固同墙身水平筋 06G901-1第3~15页 03G101-1第51页出处纵筋暗梁上、下部钢筋与连梁纵筋搭接:max (llE,600)起步距离1/2间距箍筋与连梁重叠时,连梁范围内不布置暗梁箍筋中间层端部锚固同墙身水平筋顶层纵筋边框梁与连梁重叠与连梁纵筋不重叠的,穿过连梁连通布置起步距离1/2间距箍筋与连梁重叠时,连梁范围内边框与连梁箍筋各自设置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伸至两端下弯端部锚固同墙身水平筋与连梁纵筋重叠的,搭接max(llE,600) 06G901-1第3~18页第 - 18 -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