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
1--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
内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
任 务 一: 一、 血液系统组成
内科护理学
3、血细胞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成熟红细胞具有结合和输送O2和CO2的功能 2)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对机体起着重要的防
御作用。
3)T、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友病、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播散性
血管内凝血血液病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症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
瘤 骨髓纤维化 过敏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任 务 二:常见症状护理
内科护理学
(一)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 (Hb)、红细胞计数(RRC)和(或)红细胞比容 (HCT)低于正常最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中以血 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2、细胞形态分类
内科护理学
分类
大细胞 性贫血
平均红 细胞容
积
MCV(fl)
>HC (%)
32 ~ 35
平均红 细胞血 红蛋白 量MCH
(pg)
> 32
临床类型 巨幼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 贫血
80 ~ 100
32 ~ 35
26 ~ 32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参考值: (MCV) (MCH) (MCHC) 红细胞平均指数指数含义参考区间
内科护理学
单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单个红细胞的体积平均值80~100飞 升(fL),1fL=10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值 26~34皮克(pg),1pg=10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 浓度320~360g/L
小细胞
<
低色素性 80
贫血
< <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 32 26 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3、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最突 出的体征)、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 末梢神经炎活动耐力下降等。疲乏无力是 贫血最早出现的症状。 2.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嗜睡等。
3、临床表现 (3)出血伴随症状:
内科护理学
1)口腔黏膜血泡提示血小板减少,时严重出血秦香的征兆。
2)头晕眼花、乏力、冷汗淋漓、血压下降、尿少提示失血性休
克。
3)突然头痛、呕吐、瞳孔变化、意识障碍,尤其注意颅内出血、
4)骨骼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提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3、临床表现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内科护理学
4)血小板对止血、凝血过程起重要作用
任 务 一: 二、 血液病的分类
内科护理学
任务一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病系统疾病。 将血液病分为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三大类 1、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 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红细胞 增多症。
内科护理学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概述
主讲人: 陈 煌
教学目标
内科护理学
知识目标 掌握贫血与出血的护理评估 能力目标 能对常用护理诊断及相关合作问题、护理措施做出正确判断。 素质目标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并及时做出正确处理方式。
教学任务
任务一 血液系统的组成及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任务二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任务三 常见血液病的症状及护理措施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各种原因导致造血物 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有关
5、护理措施
内科护理学
▲休息与活动:合理安排休息,减少氧耗、减轻心脏负担。 ▲合理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用药护理:输血或成分输血,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严重
贫血患者,及时给与氧气吸入。 ▲进行健康指导
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
瘀点瘀斑 内脏出血 肌肉出血 关节腔出血 出血诱因 性别 家族史 疾病过程
多见(小,分散) 较少 少见 罕见 自发性较多 女性较多 少有 短暂,可反复发作
任 务 一: 二、 血液病的分类
内科护理学
2、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嗜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 进症、骨髓纤维化。
任 务 一: 二、 血液病的分类
内科护理学
3、 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
3、临床表现 (1)出血部位:
内科护理学
1)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多见于血管性疾病和血小板异常;
2)皮下软组织出血及内脏出血,多见于凝血异常性疾病。
3)鼻出血、咯血、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有出血倾向疾病均
可发生。
4)颅内出血最严重。
3、临床表现
内科护理学
(2)出血量的大小:可根据血压、脉搏情况初步判断:轻<500ml, 中 500~1000ml,收缩压<90mmHg; 重>1000ml,收缩压< 90mmHg,心率>120次/分。
我国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可诊断为贫血。
1、贫血的病因
内科护理学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功能障碍:再障、白血病、淋巴瘤、骨纤维化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各种溶血 3).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大血管破坏等 ▲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
内科护理学
请思考: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该如何护理? ❖什么是贫血?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二)出血倾向
内科护理学
1、定义:指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血管损伤 后出血不止。
2、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小板异常 数目减少、功能异常 (2)血管壁异常 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 (3)凝血异常 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血物质增加
内科护理学
3、临床表现
内科护理学
3.呼吸、循环系统:呼吸困难、气短,长 期严重贫血可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最后 导致心力衰竭。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临床上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 重度四级。
4、护理诊断及合作问题
( 1 ).护理诊断
内科护理学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的全身组织缺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