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和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或食欲不振时,给予清淡饮食;胃肠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

3、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种血液和体液标本,高热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4、活动与休息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时给予吸氧。

5、感染的护理①高热者予冰袋物理降温,避免乙醇擦浴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

及时更换被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⑨坚持定期环境消毒,限制探视,白细胞低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住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③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坚持用漱口液漱口。

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2次/天;④注意肛门及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便后及每晚睡前用1:2000氯己定液或1:5000P粉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脓肿。

6、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局部注射。

鼻腔出血者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局部压迫止血,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咳嗽和便秘。

遵医嘱输成分血或血小板,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7、化疗的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

严格遵守用药的顺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利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等。

8、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做好急救准备。

二、贫血护理常规按内科及血液内科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饭后饮浓茶等习惯;有无出血、黑便、酱油色尿、妇女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的贫血患者及有无慢性炎症、感染、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的病史。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闲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

重点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等结果。

4、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依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休息和活动。

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2、饮食按照贫血患者饮食原则,结合贫血的原因补充缺乏物质和调整饮食结构。

如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给予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的饮食;口腔炎、舌炎患者进温热软食。

重型再障患者有出血倾向,宜给予无渣半流食物;高热或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无渣或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应禁食。

3、遵医嘱正确给予治疗贫血药物,及时评价药物疗效及注意其副作用。

口服铁剂时,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不良反,禁与茶同服,影响吸收;口服铁剂为溶液时,应用吸管服,以免牙齿染色;肌内注射铁剂时,应深部肌内注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时,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药物反应;长期应用雄激素,可能出现皮肤痤疮,毛发增多,女性声音变粗、停经和男性化表现。

肌内注射丙酸睾酮,可造成疼痛和硬块,应分层注射并更换注射部位,对硬块行局部湿热敷。

4、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应尽量减少有创治疗,避免咳嗽和便秘,预防出血。

5、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6、做好心理护理。

对于病情重、进展迅速及预后不良者,多给予支持、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贫血的病因,消除引起贫血的因素。

2、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病情加重的任何表现及时就医。

三、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按内科及血液内科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了解有无引发白血病的病因,如感染、接受电离辐射、化学物质苯及抗肿瘤药物等、有无家族史及其他血液病。

2、评估其主要表现如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3、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承受能力、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等。

【护理措施】1、轻度或经治疗缓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严重贫血、高热及有出血倾向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给予清淡可口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保证充足饮水量并碱化尿液3、遵医嘱执行一般治疗,包括防治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防治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维持营养及积极采用化学治疗,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4、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发热时判断是否有继发感染和其部位,预防败血症。

有出血时,评估出血部位及其特点,警惕颅内出血和DIC。

5、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避免擦伤和碰伤。

有痔疮者每日用1:500p粉溶液坐浴。

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及承受能力,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7、患者化疗期间、贫血及高热时分别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白血病致病原因,脱离或消除可能致病因素。

2、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3、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四、慢性白血病护理常规按内科及血液内科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家族史、血液病及其病情进展速度。

2、评估其主要表现如脾大,包括脾大的程度、有无腹胀、有无压痛;有无代谢亢进的表现,如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等;有无胸骨压痛;有无白细胞淤滞症表现,如呼吸窘迫、头晕、言语不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阴茎勃起等。

3、评估血象、骨髓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査情况,了解白细胞增高、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及血细胞中是否有PH染色体。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承受能力、对待疾病认识和家庭经济情况等。

【护理措施】1、轻度或经治疗缓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恶化或出现急性变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给予清淡可口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保证充足饮水量并碱化尿液,保持尿量>1500md。

3、遵医嘱积极采用化学治疗,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如白消安可出现骨髓抑制,也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类似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靛玉红可能出现腹痛、腹泻。

化疗期间加用别嘌醇,防止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4、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预防病情恶化。

如不明原因的发热、脾脏迅速增大、进行性贫血、岀血加重、持续或游走性骨关节痛等,警惕慢性白血病急性变。

如岀现局部疼痛、静脉迂曲、出血等,应警惕栓塞。

5、积极做好骨髓移植、白细胞单采、脾放射和脾切除等配合治疗。

6、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及承受能力,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7、患者化疗期间及急性变期间分别按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及化疗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交叉感染和加重病情。

2、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护理常规按内科及血液内科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起病前有无与ITP发病有关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史。

2、评估患者有无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的临床表现,如鼻腔、牙龈、眼结膜、消化道和尿道出血、瘀斑、血肿等。

如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力模糊及烦躁不安等可能发生颅内出血。

3、评估患者实验室血小板计数、骨髓象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情况。

4、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血小板<50×109/L限于轻体力活动,如散步;血小板<20×109/L,限制活动,卧床休息,警惕内脏和颅内出血。

避兔外伤。

2、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少渣软食。

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3、遵医嘱治疗,注意评估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长期应用激素者,可能引起库欣综合症,易合并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

4、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吸及血压,观察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加重病情的因素。

(1)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右旋糖酐等(2)避免增加颅内压的因素,预防便秘。

便秘时,可口服液状石蜡或使用开塞露解除便秘。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以免剧烈咳嗽,增加颅内压。

5、给予口腔及皮肤护理,避免外伤。

给患者进行检查及治疗时,操作轻柔,穿刺拔针后延长压迫针眼时间,以免出血。

6、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紧张与波动,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避免加重病情的因素,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2、指导患者如何自我预防出血3、交待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象等,特别是是血小板计数。

六、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按内科及血液内科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有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寄生虫等感染;有无食物过敏史,是否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异烟肼等药物;有无接触药粉、尘埃、疫苗接种、虫咬及寒冷等刺激。

2、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特征,判断过敏性紫癜的类型。

如单纯型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腹型除皮肤紫癜外,还常见腹痛及消化道症状:;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还常见关节部位血管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肾型除皮肤紫癜外,可见血尿、蛋白尿等;混合型可见皮肤紫癜合并其他临床表现。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可适当活动。

关节痛患者,将受累关节放在合适位置,减少活动,以减轻疼痛。

2、饮食宜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避免进食可能致敏食物及药物。

食物如鱼、虾蟹、蛋、鸡、牛奶及其他;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及第一代头孢菌素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如水杨酸类、保泰松、吲哚美辛及奎宁等,磺胺类、阿托品、异烟肼及噻嗪类利尿药物等。

有便血或腹痛时应禁食。

3、遵医嘱治疗,及时评估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4、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紫癜形态、分布及消退情况,注意关节、腹部及肾脏受累症状和体征变化5、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擦洗,勿搔抓皮肤。

6、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正确认识疾病和应对疾病。

【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急性期和关节受累期注意休息,减轻关节疼痛。

2、指导患者避免进食可致敏的食物及药物,预防疾病复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