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文档 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 (D) 博纳厚积

[分值:1.0] 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学生通过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1.0]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文档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 (B) 身心健康 (C) 生理健康 (D) 心灵健康

[分值:1.0]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A) 小目标牵引 (B) 大目标牵引 (C) 目标牵引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1.0] 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文档 (D) 隐蔽性

[分值:1.0] 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A) 基础 (B) 目的 (C) 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1.0] 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

(A) 经络通畅 (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分值:1.0] 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文档 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A) 劣势潜能 (B) 优势潜能 (C) 共性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1.0] 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分值:1.0] 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文档 [分值:1.0] 11. 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

(A) 自然 (B) 教室 (C) 家庭 (D) 社会

[分值:1.0] 12. ()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

(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分值:1.0] 13.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文档 体或组织的基础。

(A) 社会角色 (B) 社会定位 (C) 社会地位 (D) 社会身份

[分值:1.0] 14. ()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因素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

(A) 主体潜能 (B) 主体精神 (C) 精神素质 (D) 道德素质

[分值:1.0] 15.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

(A) 对立的 (B) 统一的 (C) 辩证统一的 文档 (D) 对立的统一

[分值:1.0] 16. ()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A) 个人素质 (B) 个人品行 (C) 法纪责任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分值:1.0] 17.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1.0] 18.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文档 运用。

(A) 施教态度 (B) 师德教育 (C) 学历教育 (D) 文化素质

[分值:1.0] 19.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

(A) 科学观 (B) 学生观 (C) 人生观 (D) 世界观

[分值:1.0] 20. 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是()完成,需要教师、家长持续不懈地努力。

(A) 一次性 (B) 非一次性 (C) 持续性 (D) 经常性 文档 [分值:1.0] 21. 与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统一性(共性)的特点相比,()充分尊重并满足学校师生和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多样性),受到学校的广泛欢迎。

(A) 教育课程 (B) 校本课程 (C) 地方课程 (D) 课改课程

[分值:1.0] 22. ()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

(A) 个别教学 (B) 个别化教学 (C) 单一教学 (D) 针对性教学

[分值:1.0] 23.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文档 进()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A) 文化素质 (B) 个体素质 (C) 教育素质 (D) 科学素质

[分值:1.0] 24. 素质教育对教的基本要求是:(),但一定要教得最好,绝非盲目、无度用“药”。

(A) 为教而教 (B) 教学相长 (C) 教到必要 (D) 教有所学

[分值:1.0] 25.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A) 整合优化 (B) 集中统一 (C) 开放创新 文档 (D) 解放思想

[分值:1.0] 26. 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教师的()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 品行道德 (B) 学历资质 (C) 教学水平 (D) 言传身教

[分值:1.0] 27.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A) 素质教育 (B) 目标教育 (C) 成人教育 (D) 高等教育

[分值:1.0] 28. ()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 文档 (A) 教学 (B) 教师 (C) 学校 (D) 学生

[分值:1.0] 29.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A) 学以致用 (B) 学为我用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D) 以上都是

[分值:1.0] 30.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

(A) 个性教育 (B) 社会教育 (C) 素质教育 (D) 学校教育 文档 [分值:1.0]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某一层次教育目标的设计者,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处于决策层次的教育工作者要对全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每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B) 学校领导者需要对本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C) 授课的教师需要对本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D) 每一位教师需要对本学科乃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周密设计

[分值:2.0] 2. 提高精神审美素质方法主要是()。

(A) 充分认识精神审美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B) 全面掌握知识,多维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C) 不断内化精神审美方面的知识

(D) 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教育所有学生充分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确立的我国实行三步走的伟大构想、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崇高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