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深蓝色:补充知识点及标记重点部分;深灰色:旧版真题及补充部分;橙色:填空题答案部分;2002年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异相睡眠脑电活动相当于(D )8P141A.慢波四期B.慢波三期C.慢波二期D.慢波一期2.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B )1P17 A.隔核B.屏状核C.齿状D.球状核3.当人们闭幕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的脑电图多以次/秒为主。

(C )1P19A.0.3~5 B.4~7 C.8~13 D.14~304.是神经递质。

(B )1P22A.核糖核酸B.胆碱类C.三磷酸腺苷D.脱氧核糖核酸5.猫的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C )8P146A.间脑B.去大脑皮层C.孤立脑D.孤立头6.双侧或右内侧枕-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多导致失认证。

(D )3P60A.联想性B.统觉性C.颜色性D.面孔7.音强的物理学基础是(A )2P42A.振幅B.频率C.频谱D.相位8.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A )1P21 A.极化B.复极化C.去极化D.反极化9.与图形和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B )2P36A.V1 B.V2 C.V3 D.V410.视网膜上的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全或无的数字化编码。

(D )2P36A.视杆B.视椎C.水平D.神经节11.词聋患者大多数是皮层受损所致。

(C )3P60A.两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B.右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C.左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D.两侧颞叶的41区12.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B )1P20A.幅值增高,频率不变B.频率加快,幅值不变C.频率加快,幅值增高D.频率加快,幅值降低13.海马损伤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C )6P113 A.瞬时性遗忘B.逆行性遗忘C.顺行性遗忘D.反应性遗忘14.艾森克认为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 A )11P181A.外向人格,神经质人格维度较高B.外,低C.内,高D.内,低15.内侧膝状体是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A )2P43A.听觉B.视觉C.躯体觉D.嗅觉16.是表述记忆。

(B )6P106A.联想性记忆B.情景性记忆C.习惯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17.美国心理学家坎侬,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理论。

(C )9P152A.情绪激活学说B.情绪动力定性学说C.情绪丘脑学说D.情绪边缘学说18.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核是中枢。

(A )8P136A.雌性性行为B.雄性性行为C.饥饿D.饱食19.静止性震颤是损伤所致。

(D )10P174 A.小脑B.锥体系C.前庭核D.锥体外系20.中国学者早在30年代研究的与情绪生理机制有关的标本是(A )9P154A.怒叫反应B.假怒反应C.自我刺激反应D.神经盲二、多项选择题1.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C )1P19 A.外抑制B.延缓抑制C.超限抑制D.分化抑制2.与味觉有关的脑结构是(BC )2P49A.杏仁核B.孤束核C前岛叶D.前梨状区3.学习模式是非联想式学习。

(CD )5P86 A.印记式B.认知C.习惯化D.敏感化4.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BC )1P17 A.胼胝体下回B.海马结构C.下丘脑、乳头体D.桥脑被盖5.长时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AD )6P100 A.生物化学B.长时程增强效应C.三突触回路D.脑细胞与突触的变化三、填空题1.考察人脑两半球言语听觉功能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为双耳分听试验。

7P1232.颞下回远离枕叶部分与三维物体的认知学习有关。

5P923.对于情绪性攻击而言,杏仁核发生兴奋性的调节作用。

8P1404.联络皮层中的多模式感知细胞,能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3P615.进些年在心理学中出现了智力结构的新概念,将智力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11P184 6.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全或无”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级量反应总和后再出现发放的过程,即“全或无”的变化和“级量反应”不断交替的过程。

1P217.记忆的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的证明编码和存贮信息过程和提取信息过程是三个不同的记忆过程。

P106四、名词解释1.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

皮肤电阻或电导(电阻值的倒数)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

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

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电阻值减小),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

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9P158 2.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过程中,除了参与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的递质与受体结外,由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

已知的逆信使有腺苷和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

1P233.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3P61 4.内隐记忆:是一种非表述记忆,指本人并未觉得已经记住的事,经过测查证明在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

6P1065.单突触反射: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

10P167五、简答题1.论述巴甫洛夫朝向反射理论。

4P76答:1.. 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做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2.. 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3..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2.眼睛的随意运动有那些方式?在视觉中有什么意义?2P31~32答:1.. 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辏:(còu)1... 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2... 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

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

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

2.. 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3.什么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者受损后各出现什么样的症状?10P173 答:1.. 锥体系症状是神经科医生用来论断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又称上运动神经元)及锥体束受损的根据。

它包括肌肉强直性痉挛所引起的硬瘫、深反射如膝跳反射亢进以及一些特殊的病理性反射:如巴彬斯基反射、踝阵弯反射。

与这些亢进的阳性症状相伴随的是皮肤浅反射的减退或消失,最常见的是肤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

2.. 与此相对应的是脊髓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又称下运动神经元)。

受损的症状,表现为肌肉张力消失、肌肉萎缩、软瘫、浅反射和深反射均消失。

六、论述题1. 前额叶联络区皮层与何种功能有关?用什么实验怎样证明?5P93答:1.. 关于前额叶皮层与学习记忆的关系问题,1935年雅各布森的延缓反应实验,一直被誉为经典研究的范例。

实验:让猴观察眼前的两个食盘,其中一盘内有食物,然后将两食盘盖起来再用幕布将它们遮起以避免猴盯视食盘。

几秒或几分钟后将幕布拿开,观察猴子首先打开哪个食盘盖。

如果猴打开原先放好食物的食盘盖,它就会得到食物奖励。

对实验程序稍加修改,只有当猴记住前一次获得奖励食盘的位置,下一次打开另一位置食盘的盖,才能再次得到奖励。

这种行为模式称为交替延缓反应。

延缓反应和交替延缓反应既是空间辨别学习模式,又是短时记忆的行为模式,即是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正常猴对于不同延缓时间的延缓反应,甚至是几分钟的延缓反应,也很容易建立起来。

但是,对双侧前额叶损伤的猴即使是建立1~2秒钟的延缓反应,也十分困难。

2.. 前额叶皮层损伤引起短时记忆障碍,是导致延缓反应或交替延缓反应困难的主要原因。

仔细分析延缓反应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两个不同的因素:空间辨别反应和时间延迟反应。

只有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前额叶皮层损伤行为障碍才能表现出来。

如果仅仅要求动物进行空间辨别反应,则前额叶损伤并不影响这种行为模式的训练;对动物仅进行延缓条件反应不伴有空间辨别,这种行为模式也不受前额叶皮层损伤的影响。

由此可以认为,前额叶联络区皮层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复杂综合功能有关。

2003年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是非条件抑制。

(B )1P19A.消退抑制B.超限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2.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A )1P20 A.后兴奋电位B.动作电位C.峰电位D.神经元单位发放3.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B )1P22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后超级化4.视网膜中央凹的周边的视网膜(B )2P35 A.感受单位较大,视敏度高B.感受单位较大,视敏度差C.感受单位较小,视敏度高D.感受单位较小,视敏度差5.外侧膝状体是感觉的皮下中枢。

( C )2P36A.躯体B.听觉C视觉D.嗅觉6.人最敏感的声波是(B )2P41A.300~800赫兹B.400~1000赫兹C.500~1200赫兹D.600~400赫兹7.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是(D )。

2P47 A.细胞分工编码B.调频式编码C.级量反应式编码D.强度差编码8.与味觉有关的脑结构是(C )2P49A.疑核B.豆状核C.孤束核D.橄榄核9.躯体感觉的主要初级皮层区位于( D )2 P51(图)A.额叶的中央前回B.顶叶的中央前回C.额叶的中央后回D.顶叶的中央后回10.音乐失认症患者,多为次级听皮层受损所致。

(D )3P60A.左颞叶21区或41区B.右颞叶21区或41区C.左颞叶22区或42区D.右颞叶22区或42区11.是非联想式学习。

(A )5P86A.习惯化B.印记式学习C.经典条件反射学习D.观察与模仿式学习12.证明前额叶皮层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经典实验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