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务礼仪之握手礼仪

商务礼仪之握手礼仪

交往礼仪

握手礼仪
有一种礼仪,不用说话就能显示出热情、友好的待人之 道,如果应用得当,它能进一步增添别人对你的信赖感,但 是它也能在不经意地举手投足之间,泄露你教养的秘密……
它,就是见面时最为普通的——握手礼。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 够表达出握手对对方的不同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 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 名盲聋女作家海伦· 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 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握手的禁忌
1. 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 2. 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 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
3.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 墨镜
4. 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 手插在衣袋里
5.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 依旧拿着东西不肯放下
6.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 一词或者长篇大论,点头哈腰 7. 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 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 距离。正确的做 法,是要握 住整个手掌。 8. 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 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 个没完。
应当握手的场合
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 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 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 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
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 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 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 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 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 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9. 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 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 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 现在不方便”。
力度
为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大致握力以在两公斤左右为 宜。
Hale Waihona Puke 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握上一两下即可。
握手礼的体态语



谦恭式握手。又称“乞讨式”握手,顺从型握手。即掌心向上 或向左上的手势与对方握手。用这种方式握手的人往往性格懦 弱,处于被动地位,又可能处世比较民主、谦和、平易近人, 对对方比较尊重、敬仰、甚至有几分畏惧。这种人往往易改变 自己的看法,不固执,愿意受对方支配。 无力型握手。又称“死鱼式”握手,握手时伸出一只无力度的 手,给人的感觉象是握住一条死鱼。这种人的特点如不是生性 懦弱,就是对人冷漠无情,待人接物消极傲慢。 “手套式”握手。握手时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右手,既可表示对 对方更加尊重、亲切,也可表示更加感激、有求于人之意。但 这种握手方式最好不要用在初见几次面的人身上,以免让对方
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支配式握手。又称“控制式”握手,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 势握住对方的手。以这种方式握手的人想表达自己的优势、主 动、傲慢或支配地位。这种人一般来说说话干净利索、办事果 断、高度自信,凡是一经决定,就很难改变观点,作风不大民 主,在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差距较大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一方易 采用这种方式与对方握手。 抓指尖握手。握手时不是两手的虎口相触对握,而是有意或无 意地只捏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部。女性与男性握手时, 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与稳重,常采取这种方式。如果是同性别 的人之间这样握手,就显得有几分冷淡与生疏。 施舍型握手。即在行握手礼的时候只伸出四个手指与他人相握, 表明此人缺乏修养、傲慢、不平易近人。
握手的顺序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 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应当 遵守“尊者决定”的原则前 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尊者决定”的原则, 既是为了恰到好处地体现对 位尊者的尊重,也是为了维 护在握手之后的寒暄应酬中 位尊者的自尊。
具体涉及情况
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
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来。 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首先伸出手来。 女士与男士握手,应有女士首先伸出手来。 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来。 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来。 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首先伸出手来。 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高 者首先伸出手来。
握手的要求
握手时,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 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神态
专注、热情、友好、自然, 面含笑意,目视对方双眼。
姿势
只要有可能,就应起身站立。 最佳距离为1米左右,因此握手 时双方均应主动向对方靠拢。
手位
单手相握:以右手单手与人相握,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 双手相握:即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后,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 的手背。这种方式,亲朋故友之间,不适用于初识者或者异性,可 能被理解为讨好或者失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