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遥感04
1)波段比值法
费尊乐利用CZCS资料计算出次表层向上辐射率后,提出了 估算近岸水域二类水体的色素浓度算法为: 当 c < 0.6mg / m 3 时 当 c ≥ 0.6mg / m 3 时
Ls 520 c = 1694 550 . Ls
−4.449
Ls 443 c = 0.766 520 Ls
R
Xs
为泥沙遥感参数。
[R(λ4 )
R (λ5 ) ]
为各波段的遥感反射率;下标4、5、6分别对应490、550、
670nm波段。
1、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
(3)、负指数关系式 李京利用杭州湾NOAA卫星的AVHRR数据和准同步采样数据, 建立了悬浮泥沙遥感定量模式,其模式表达为:
L = 0.479 − e −0.0126 S −1.1904
1、水体表观光学量与固有光学量 所谓表观光学量(Apparent Optical Properties, AOPs)是 随着光照条件而变化的量,如向下辐照度、向上辐照度、离水辐 射率、遥感反射率、辐照度比等,以及这些量的漫衰减系数。 固有光学量(Inherent Optical Properties,IOPs)是指只 与水体成分有关而不随光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量。
长江口秋季泥沙分布图(1998年10月)
长江口冬季泥沙分布图(1998年1月)
渤海春季泥沙分布图(1998年4月)
渤海夏季泥沙分布图(1998年7月)
渤海秋季泥沙分布图(1998年10月)
渤海冬季泥沙分布图(1998年1月)
三、叶绿素遥感监测
1、叶绿素信息反演模型 (1)、经验算法
经验算法是基于两个波段的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 回归分析为基础的。变换后模型的一般形式为:幂函数,双 曲函数,三次方函数或多元函数。
第四章 二类水体水色遥感监测
一、二类水体水色遥感机理 二、悬浮泥沙遥感监测 三、叶绿素遥感监测
一、二类水体水色遥感机理
(一)、二类水体水色遥感机理 海色要素遥感探测器是被动式可见光辐射计,即水色辐射计,它的输出 电压 U 与其所接收到的辐射 L 有如下关系:
U=
∫0
∞
R (λ )
∫0 ∫0Ls(θ , λ , , ω )d ( A cos θ )dωdλ
式中: L 为卫星数据辐射亮度值; S 为水体含沙量。
1、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
(4)、Gordon关系式 H.R.Gordon等利用Monte Carlo方法解辐射传输方程,得到 的公式为:
βb Rw = ∑ An ( ) α + βb n =1
3
n
α 式中:R w 为光谱反射率;
数; An 为常数。
(二)、海洋水色遥感的主要特征参量
固有光学量包括: (1)水分子的吸收系数散射系数、散射相函数; (2)叶绿素a的吸收系数、单位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单位散射系 数、后向散射系数、前向散射系数、散射相函数; (3)黄色物质的单位吸收系数; (4)其他成分,包括无机物、碎屑等的的吸收散射特性。
固有光学量中最重要的是单位吸收系数和体散射相函数。
式中:LW T A 为经大气衰减的离水辐射,( T A 为大气透射比); LR 为海面的耀光辐射,(包括太阳耀光和天空耀光); LP 为 大气路程辐射,它主要是经大气散射辐射而进入仪器视野内的;太阳 耀光应设法避免,可通过合理安排卫星轨道、太阳仰角和仪器观测角 达到。
(二)、海洋水色遥感的主要特征参量
Chla = 10 0.3920− 2.8550 X + 0.6580 X 2 3 Chla = 10 0.3335− 2.9164 X + 2.4686 X − 2.5195 X
2
Chla = −0.040 + 10 0.341-3.001X+ 2.811X
2
- 2.041X 3
2
2 3 其中:X=log(R490/R555) Chla = −0.071 + 10 0.319-2.336X+0.879X -0.135X 2 3 4 OC4最大波段比值模型: Chla = 10 0.366-3.067X +1.93X + 0.649X −1.532 X
(3)、现有业务化应用的叶绿素浓度提取模型
1)Calcofi模型
该模型由美国Greg Mitchell等学者依据在南加利福尼亚湾(西经-125°-
117°, 北纬29°-35°)实测数据建立的统计模型,叶绿素浓度测量范围在0.05~22.3mg/m3。 (a) 线性模型:Chla=100.444-2.431X (b) 立方模型: Chla = 10 0.45-2.860X+0.996X2 -0.367X3 (X=log[R490/R555]) (X=log[R490/R555])
为辐射计接收到某波长 λ 、某观
∞
∞
式中: R (λ )为辐射计光谱响应,它与波长有关,若辐射特性近似矩形,则
R 等于矩形顶高 R辐 ; L S (θ , λ , ω )
测角 θ 时的辐射率; ω 为仪器的观测立体角; A 为瞬时视场面积。
一、二类水体水色遥感机理
仪器接收到的辐射为三部分组成,即
LS = LW T A + LR + LP
1、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
(2)、对数关系式 韩震、恽才兴等利用长江口和浙江象山港泥沙为样本,进行 了悬浮泥沙水槽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悬浮泥沙含量和泥沙 遥感参数的
Xs
相关关系分析,得到了统计相关模式,其公式为:
X s = a log10 S − b
式中:a,b为实验获得的参数;
X s = [R(λ5 ) + R(λ6 )]
Chla=100.522-2.441X
对于一类海水该模型反演精度大约在35% ~ 40%,二类海水误差较大。
(3)、现有业务化应用的叶绿素浓度提取模型
6)SeaWIFS模型 OC1-a模型:Chla=100.3734-2.4529X OC1-b模型:Chla=-0.010+100.3636-2.350X OC1-c模型: OC1-d模型: OC2模型: OC2-v2模型: OC2-v4模型:
L 443 Chla = 0.5 × u L 550 u
−2.0
−1.3
Gordon和Clark提出以下模式:
Muller-karger等提出以下模式:
L 443 + Lu 520 Chla = 5.56 × u Lu 550
−2.25
c1 , c 2 ,L, c6 用实验方法来确定。
2)荧光线高度法
依据荧光峰高度(FLH)与叶绿素浓度的相关特性,建立的统计算法即为荧光线高度 法(FLH)。该方法是以波长为650 nm和730 nm 为基线,测量波长为685nm的荧光峰高度。 在太阳光的激励下,海面荧光辐射量与叶绿素浓度呈正相关,可以应用下式遥感 测量海面叶绿素浓度。
(二)、海洋水色遥感的主要特征参量
2、二类水体的成分
一般水体可能含有以下七种成分: (1)活的藻类细胞,其浓度可能有很大变化。 (2)连带的碎屑,即由浮游生物的自然死亡降解和浮游动物的消化排泄 产生的碎屑。 (3)溶解有机质,由藻类和它们的碎屑释放出来的物质(黄色物质)。 (4)再次悬浮的泥沙,沿岸海底和浅海区因海流等作用而掀起的泥沙。 (5)陆源颗粒,河流冰川带入的矿物颗粒等。 (6)陆源溶解有机质(黄色物质)。 (7)人类活动产生并进入海洋的颗粒和溶解物
−1.329
其中,C为色素浓度,Ls (λ ) 为λ波长的向上辐射率。
1)波段比值法
Wilson 和Austin提出比较精确的一般的关系式为:
Lw (λ 3 ) c1 + c2 + c3 Lw (λ 2 ) C= Lw (λ 3 ) c4 + c5 + c6 Lw (λ 2 )
式中:常数
Lw (λ 1 ) Lw (λ 2 ) Lw (λ 1 ) Lw (λ 2 )
二、悬浮泥沙遥感监测
1、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 (1)、线性关系式 恽才兴等利用长江口幅MSS遥感图像的灰度值,直接与地面同 步水文测验的表层水体含沙量建立相关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
ˆ D = a λ x + bλ
式中: D 为浑水区清水区灰度差值;x为所求的水体实际含 ˆ 沙量;a,b为实验获得的参数,下标λ表示所选用的波段MSS5和 MSS6。
Chla=100.2492-1.768X Chla=exp[(1.07783-2.5426X)]
0.2076-1.8288X + 0.7589X 2 -0.7398X 3
2
(X=log(R443/R555)) (X=log(R490/R555)) (X=log(R443/R555)) (X=log(R490/R555))
Chla = −0.0929 + 10 0.2974-2.2429X+ 0.8358X
-0.0077X3
其中:Xmax=Max[log(Rrs443, 490, 510/Rrs555)] 7)OCTS-C模型 8)Polder模型
Chla=10-0.55+3.497X
2
X=log[(Lwn520+Lwn565)/Lwn490]
1)波段比值法
L (λ ) Chla = a w 1 Lw (λ 2 ) 式中的系数和参量直接由遥感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波段比值法的
b
优点:一是有可能部分消除因太阳高度角、观测角不同而造成的误差; 二是部分地消去大气效应。
Morel和Prieur提出以下模式:
L 443 Chla = 1.5 × u L 55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