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共经济学课件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
公共经济学课件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
第三节 投票交易
本节关注投票者必须同时就两个或多个方案进行 投票的情况
一、互投赞成票
投票者必须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提案投票 既有投票者赞成的,也有其反对的 投票者对提案具有不同的偏好程度,愿意就那
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 事例:就两项提案投票,一项可给石油生产者
带来利益,另一项可给食品生产者带来利益
5
公共选择的理论特点
公共选择: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不在于研究选择的好坏,
而是研究作为集体的国民为什么选择这 样而不是选择那样。
没有价值观念的判断,而是对普遍规律
的总结。
第一节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பைடு நூலகம்几个核心概念: 一、简单多数规则
公共选择通常是根据既定的规则并通过许 多人的政治交互作用而做出的,就公共物 品供给数量和融资方式达成协议
第一轮投票 A B C
得票数
每年燃放2次
√ 1
第二轮投票 A B C
得票数
每年燃放3次 √
1
结论:燃放1次最优?
每年燃放3次 √ √
2
每年燃放1次
√ √ 2
A:方案3>方案2>方案1 B:方案1>方案3>方案2 C:方案2>方案1>方案3
第一轮投票 A B C
得票数
每年燃放3次 √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形的,结果唯 一:中间偏好峰即反映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结 果的提案获胜。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形的,那么不 论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成立。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三、多峰偏好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较少存在多峰偏好的情况,因为: 多峰偏好同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递减趋势相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第三节 投票交易 第四节 政治行为的分析
小测验:公共防疫应急决策
假设正在为预防一种流行病的爆发作 准备,预计这种病会使600人死亡。 为尽可能遏制消极结果,现在设计出 AB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在两种不同的 描述方式下大家需要进行决策。
第三节 投票交易
投票交易
只有在与提案有关的效益和损失不对称的 情况下才会发生;若互抵则没有此动机。
好处:大大增加了某些提案在多数规则下 获得通过的可能性。
第三节 投票交易
二、隐含的投票交易
隐含的投票交易:Implicit logrolling 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题
请你选择: A方案(); B方案()。
12:00:02
4
第一种描述下,人们更加愿意选择A; 第二种描述下,人们更加愿意选择B
思考: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人们的选择会 前后一致吗?本案例中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 改变的仅仅是参照点:一个以死亡为参照点, 另一个以存活作为参照点。
12:00:02
12:00:02
2
第一种描述方法:
有AB两个方案,采用A方案,可以救200人; 采用B方案,有1/3的可能救600人,2/3的 可能一个也救不活。
请你选择: A方案(); B方案()。
12:00:02
3
第二种描述方法:有AB两个方案,采用A方 案,会使400人死亡;而B方案有1/3的可能 性无人死亡,有2/3的可能性600人全部死 亡。
关于投票的小故事
某大学新建了一栋住宅楼,有两居室、三居室和四居室 各20套,其中两居室和三居室按照职称、职务、工龄和 家庭人口等项打分,然后按积分多少分配;四居室由学 校分房特批小组特批给教学、科研骨干,不按职称、职 务、工龄和家庭人口排队。特批小组的特批程序是,首 是提名—哪些人算作教学科研骨干。给这个程序规定的 规则是,在特批小组会上,如果有1人提名,2人以上附 和,即可认定被提名人为获得特批四居室的候选人。按 照这个规则确定的候选人有36人。然后是无记名投票, 按照得票多少在这36名候选人中选出20人。最后的结果 是,这20名幸运者中,17人是院、系负责人,3人是没 有行政职务的教授。在这3位教授中,一位是全国政协委 员,一位是回国不久的洋博士。另一位是不久前卸任的 学院领导。
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票,隐含 的投票交易就会发生。 事例:两个本来不相关的议题——对纺织品进 口限额和新型轰炸机的研制被放在同一项提案 中
第三节 投票交易
隐含的投票交易
每一特殊利益集团是否对组合性的包括一 揽子项目的提案投赞成票,取决于其对这 些项目的相对偏好程度。若获得的效益> 遭受的损失,即可带来正的净效益条件下, 投赞成票,进行隐含的投票交易。
第一节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税收
每单位产量的税收
t
Z
O
Q
MB 产量
图1 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均衡
第一节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四、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
公共选择的规则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
易程度 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在净收益大于零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投票。
第四节 政治行为的分析
二、选票极大化:政治家(政党)
在有关政府的作用和其他问题上意见一致或相似 的人们,组合成一个势力集团——政党
在多数规则下,一个政党在选票极大化上获得成 功,便赢得选举;选票极大化是多党制社会中成 功获得政治权力的先决条件。
途径:竞选方案设法向符合中间投票者意愿的结 果倾斜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一、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和多峰之别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多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二、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出现
当有三个或更多方案备选时,就其中任意两 个方案进行投票,就是“配对投票”。
第一节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六、中间投票者
中间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 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 Median voter rule: 若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
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 物品的产量,就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第一节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中间投票者定理启示
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最终获胜。 当有两种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时,多数规则并不能
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偏好的结果,实际上 只有中间投票者获得最偏好结果。 多数规则所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 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偏离度最小。 任一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选票,必须使自 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最常用的规则——简单多数规则(半数以 上支持)
第一节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二、政治均衡
Political Equilibrium 若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
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 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税收份额 tax shares—事先公布的社会成员必须 承担的税收数额 如果ti代表i投票者必须承担的某种纯粹公共物品
第一节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五、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一个模型
假定投票者就某种公共物品的产量作出抉 择,该物品平均成本AC既定,税收份额已 公布,每人缴纳同样税收ti =AC/n。 事例:7个投票者就保安雇用数量的提案 进行投票
投票 A
者
B
C
M
F
G
H
投票结果
1位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A:方案3>方案2>方案1 B:方案1>方案2>方案3 C:方案2>方案1>方案3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单峰与多峰下投票小结
若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 的投票结果就是惟一的,不会出现循环。
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现了循环,那就 说明至少有一个投票者的偏好是多峰的。
第四节 政治行为的分析
三、公共权力极大化:政府部门(官员)
政府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部门提供私 人物品
追求公共权力极大化→预算规模的极大化→公 共物品供给量过剩→资源浪费
第四节 政治行为的分析
四、特殊利益集团: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的院外活动 区别于政党 手段——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压力或影响 问题——以其他人的境况因此而变坏为前提
2位 反对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雇佣保安数量 3位 4位 5位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反对 反对 赞成 赞成 反对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通过 否决
6位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赞成 否决
7位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否决
1
第二轮投票 A B C
得票数
每年燃放1次 √ 1
结论:燃放2次最优?
每年燃放1次
√ √ 2
每年燃放2次 √
√ 2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配对投票结果:循环现象出现
按照所进行的配对投票中的次序不同,三种可以选 择的提案都可以在简单多数下获胜——“循环性”。
投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政治均衡亦不存在了。 原因是多峰偏好的存在 新的事例:投票者B→投票者B’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事例
3人组成的小社会就每年燃放烟花次数进行表决 每燃放一次烟花费用为200元 三人必须承担税收份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