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ppt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ppt


临床表现
少26%
III
28%
§p<0.001,*p<0.05
Before 2000 71%* 36% 41%
赵明辉等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17(5):10-13 Lin W, Chen M, Zhao MH. 未发表
病理表现
分型 例数 受累肾小球 纤维素样坏死 细胞性新月体 纤维性新月体
80年代20例 90年代100例 After 2000 ~150例
赵明辉等。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17(5):10-13
分类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新月体性肾炎 在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基础
上发生的新月体性肾炎
❖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多系统疾病 感染相关疾病 药物相关
分型 I
❖ 三型分类法(免疫荧光病理分型)
I型:IgG线条样沉积于GCW II型: Ig、C3颗粒样或团块状沉积 III型:少免疫型
各型新月体性肾炎的分布
Type
I II III
美国
(n=195)
11% 29% 61%
北京大学
(n=100) Before 2000
21%
47%
32%
北京大学
(n=106) After 2000
16%
41%
43%
Falk RJ et al.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 In Brenner &
Rector (eds): The Kidney, 6th ed. WB Saunders, pp1314 赵明辉等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17(5):10-13 Lin W, Chen M, Zhao MH. 未发表
病理
(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诊断标准
50%以上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
肾小囊受累面积达50%以上
❖ 新月体类型
细胞性 细胞纤维性 纤维性
(第二天)
(数天-数周)
“争分夺秒”
新月体的细胞来源
❖ 巨噬细胞、T细胞 ❖ 壁层上皮细胞
循环中 肾小球周围的肾间质
发病率
❖ 美国:1/1,000,000 ❖ 我国不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临床表现
分型 例数 肾病综合征 Hb( g/L) 高血压 多系统受累
I
36
11%
II
80
46%#
III
75
20%
合计 191
#p<0.01, §p<0.001
88
56%
14%
92
81%§
29%
83
57%
45%§
赵明辉等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17(5):10-13 Lin W, Chen M, Zhao MH. 未发表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临床
❖ 急性肾炎综合征 血尿 蛋白尿 水肿 高血压
❖ 肾功能急剧坏转(半年内达到尿毒症) ❖ 早期可以出现少尿、无尿
新月体性肾炎
I
36
87.1%#
3 (8.3%)
53.6%§
19.6%
II 80
73.3% 11 (13.75%)
30.3%
20.6%
III 75
73.4%
25 (33.3%)#
27.1%
20.1%
合计 191
#p<0.01, §p<0.001
Lin W, Chen M, Zhao MH. 未发表
分 型 II
❖ 五型分类法(免疫病理+血清学分型)
65 Years and Older (n=66) 11%
8%
82%
Falk RJ et al.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 In Brenner & Rector (eds):The Kidney, 6th ed. WB Saunders, pp1314
各型新月体性肾炎的年龄分布
I型:单纯抗GBM抗体型 II型:免疫复合物型 III型:少免疫沉积型且ANCA阳性 IV型:抗GBM抗体和ANCA同时阳性 V型:少免疫沉积型且ANCA阴性
两种分类法的关系
免疫病理表现
免疫学检查
五型 三型
IgG线条样沉积
70%抗GBM抗体(+),ANCA(-) I
I
30%双抗体同时阳性
(北京大学)
分型 I II III
合计
例数 21 47 32 100
10-19岁
20-39岁
40-64岁
≥65岁
5(24%) 9(43%) 7(33%) 0(0%)
8(17%) 29(62%) 9(19%) 1(2%)
6(19%) 6(19%) 16(50%) 4(12%)
19
44
32
5
赵明辉等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17(5):10-13
❖ 23例,平均年龄49岁,M/F 10/13 ❖ 沉积的Ig以IgM为主,在系膜区和上皮下沉积 ❖ 4例合并膜性肾病,6例合并IgA肾病 ❖ 与经典III型相比:
蛋白尿明显(2.6±1.6 vs. 1.2±0.8) 低补体血症(52% vs. 26%) 肾小球细胞增生较明显
❖ 其余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均与经典 III型无区别
合计
17 43 46 106
Lin W, Chen M, Zhao MH. 未发表
II+抗GBM抗体
❖ 10/47(21%)例,平均年龄40岁,M/F 6/4 ❖ 2例合并膜性肾病,1例合并乙肝膜,1例合并
IgA肾病,1例合并HSP,1例合并膜增生性GN
❖ 临床、病理及预后均与经典I型无区别
II+ANCA
IV
Ig,C3颗粒/团块沉积
II
II
少量或阴性
70%-90%ANCA阳性 10%-30%ANCA阴性
III III
V
免疫病理+血清学分型
IF
I II III 合计
抗GBM抗体
+
-
15(88.2%) 2
1(2.3%) 42
3(6.5%) 43
ANCA
+
-
1(5.9%) 16
11(25.6%) 32
29(63%) 17
抗GBM病 分型与病因
❖I型 ❖ II 型
SLE
原发RPGN-I,Goodpasture 病
原发RPGN-II,?
IgA肾病
IgAN ,紫癜肾,
原发肾小球病
LN,
APSGN,MPGN,
各型新月体性肾炎的年龄分布
(美国北卡)
Categorie s of CGN
Anti-GBM
Immune complex
Pauciimmune
10-19 Years (n=20)
15%
20-39 Years 40-64 Years
(n=42)
(n=61)
24%
2%
50%
48%
30%
35%
28%
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