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工作现状调查及分析近年来,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
民生问题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矛盾多发凸现的根源,事关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定。
因此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每个城市都离不开环卫工人,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美容师”为城市的环境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环卫工作对改善城市环境卫生,让城市文明进步,并对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环卫工人的工作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 工作时间长、工作范围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以及许多生活最低保障难以兑现等相关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不利于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调查将针对环卫工人的工作现状从环卫工人的生存状况、工作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结合其他城市的相关经验,分析并提出大连市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现状的相关建议。
一、环卫工人工作的基本情况(一)、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1、环卫工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趋老化,且以女性居多根据贵阳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目前我国环卫工人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只上过小学,上过初中的很少,甚至有的连小学都没上过。
据该调查小组抽样统计,72%的都只上过小学,只有18%的上过初中,还有10%的连小学都没上过。
而且从事之一职业的环卫工人以中老年为主,据统计,30-40岁的环卫工人约占36%,40-50岁的达42%,50岁以上的占24%的比例。
环卫工人以女性居多,占74%的比例,男性职工仅占26%的比例,可以说,这一职业目前主要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中老年以女性职工为主的群体。
大连也存在这个问题,据调查大连环卫工人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工约占55%,来自于本市下岗失业人员约占45%。
在农民工当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员占多数,初中文化程度人员占少数,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寥寥无几,并且还有约5%的人员属于文盲;在下岗失业人员当中,文化程度也是以初中居多,且年龄偏大,无特殊技能[2]。
2、居住条件差,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我国环卫工人居住条件差是个普遍的问题。
由于城市各地大多数环卫工人都是外来工,在环卫所不统一提供住宿的情况下,他们只有选择自己租一些环境条价差、地理位置差、卫生条件差、安全系数差的便宜房子,有的人甚至住在临时搭建的构筑物里,根据南京市总工会一份关于南京市环卫工人权益现状的调研数据显示,“因为收入有限,不可能租住设施条件好的房屋,大多住在小区车棚或环卫所为他们临时搭建的违章建筑里,随着拆迁力度的加大,他们只能住到桥洞下、铁道旁、垃圾中转站、厕所旁或较远的郊区(其中住民工公寓12.2%、住违章小坯子56.6%、租房25.1%、自有住房6.1%)”在调研期间,一位环卫工人表示其租住房子里面除了一张床和一个风扇外没有其他的东西,烧火做饭和吃住都在一起。
大连市环卫工人的居住问题也不容乐观,据调查外来农民工大多都租住在低矮简陋的棚厦或废旧仓库、厂房里,租住面积以不足10㎡居多,住所内无厨房、无厕所,尤其是在晚间,吃喝拉撒全在一间屋子里,许多家族式外来农民工甚至老少几代合住一间。
且不说室内通风和卫生状况如何,也不说起居方便与否,单就紧挨床边摆放的液化气罐或煤炉子等“危险品”,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了。
而对于大连下岗失业的环卫工而言,其生活状况要比外来农民工略好一点。
他们至少拥有一套正规的住房,尽管面积不太大,但室内有厨房和厕所等基本生活空间;又由于多数人的父母兄弟姊妹也生活在本市,一旦生活出现了困难,可依靠亲人的帮助。
因此,在这部分人员当中,“啃老”现象较为普遍。
3、家庭状况复杂,抚养压力大我国环卫工人家庭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环卫工人的年龄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导致绝大部分开销都用在赡养老人和抚养之女身上,加上工作强度高,长期以往自身的身体状况都得不到保障,大部分人都处于非健康状态。
根据长春市一项访谈调查[3],随机抽取25名环卫工人,得到环卫临时工人家庭构成的现状是:双老家庭有7个,占总数的28%;单身家庭有2个,占总数的8%;正常家庭有16个,占总数的64%。
由此发现,环卫临时工人的家庭构成相对丰满的占大多数,还有相当部分的双老独居和单身居住生活状况。
①在对环卫临时工人进行深度访谈后,了解到被访谈的其他家庭成员存在身体健康受损状况。
其中,被 3访者配偶有重病的有5例,占总数的20%;被访者子女有重病的有1例,占总数的4% 。
由此说明,环卫工人家庭存在家庭成员有重病并需要照顾的现状,以及子女上学负担,说明我国环卫工人家庭负担很重。
在大连就业的外来环卫农民工当中,由于收入微薄付不起学费、两地教学质量差异、高考区域受限等诸多因素,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无法将子女一同带入城市接受义务教育,而是将其留在老家由亲戚或老人代管。
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照,许多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外来环卫农民工不希望自己的命运在子女的身上重现。
为此,他们省吃俭用,甚至利用工余时间另找一份工作,尽可能多挣一点钱供子女上学。
(二)、环卫工人的工作状况1、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长据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统计[3],我国环卫工人普遍工作时间超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更有甚者,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也不足为奇,而工作在8小时以下的仅占受访者的24.3%。
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环卫工人都是全年无休,《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规定,每天工作时间应为8小时,加班时间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但是实际上很多环卫工人每月加班时间甚至超过了120小时。
另外,由于政府投入资金有限,机械化清扫率较低,因此无论是从面积还是次数来看人承担着繁重的清扫任务,每人每天需要清扫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面积的道路,至于清扫次数更是不计其数。
从调查环卫工人的休息时间上可以看出,只有14%的环卫工人享受到了一周一休的待遇,有极少数受访者是一月一休或隔天轮休,而高达80%的环卫工人的现状却是全年无休,而且大部分没有加班工资,这已经严重违法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环卫工人的劳动权益造成了严重的侵害。
2、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差我国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各地差异显著,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是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环卫工人工资待遇的高低。
但是即便是比较发达的城市,环卫工人的工资减掉五险等费用最高也就维持在2000元左右,而不发达的城市环卫工人的工资甚至低于500元,而且不给缴纳各种保险。
可以说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以及对城市环境的贡献度与所得的收入严重不匹配,这也直接削弱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态度、积极性及稳定度。
3、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环卫工人主要负责路面清扫和保洁工作。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剧增、施工建设量大——排渣车辆洒漏、交通拥堵——作业危险程度加大、城市绿化率高——秋天的落叶多、非法集市、路边烧烤——垃圾乱丢乱扔等现象十分严重,无形的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就是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环卫工人不论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在马路上、穿梭在自己清扫的责任区,默默无闻的保障着城市的环境卫生。
4、环卫工人作业安全系数低根据贵阳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为了解交通事故的常发、易发时间段,特设置了“发生环卫工人被车撞的时间段一般是在早上、中午、晚上、其他。
”问题抽查的环卫工人有22%的回答是“早上”,有2%的人回答是“中午”,有20%的人回答是“晚上”,还有56%的人认为这个时间段不确定在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发生。
之所以“早上”和“晚上”比例较高,而中午比例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与车辆的流量有关。
早上和晚上街道上车流量相对中较小,而中午是车辆高峰期。
当车辆比较少时,堵车现象较少出现,车辆速度较快,司机可能也放松了警惕,而结果事故就发生了;相反,中午车流量较大,是高峰期,街道也长常出现堵车现象,车速较慢,故一般发生可能性较小。
至于交通事故发生与天气好坏也有直接关系,该调查统计显示,有28%的人认为是“雨雪天气”易发,有8%的人认为是“晴天”,有10%的人认为是“晚上”,还有54%的人认为在任何天气都有可能发生。
晴天之所以易发生是因为越是晴天,司机越无所顾忌,车速比平时更快,因而增加了发生的可能性;“雨雪天气”相对不是很高,可能是因为雨雪天虽然天气道路状况不佳,但司机更加谨慎,车辆出行较少而至。
而对于环卫工人来说,其实任何天气都有会发生的可能性。
这也是一句实话。
5、环卫工人社会地位低下,受歧视现象严重环卫工人日夜辛苦劳作,但部分市民蔑视环卫工人的工作,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认为那是最底层最低级的人才会干的工作,平时曾不把环卫工人放在眼里,这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环卫工人的心灵。
有的市民根本不尊重环卫工人的人格和尊严,骚扰、歧视、侮辱、谩骂环卫工人,由于环卫工人上班早下班晚且以女性居多,经常遭到醉汉及精神异常患者性骚扰的女环卫工也在逐年增加,这给环卫工人及其家人带来难以估量的心理创伤。
综上所述,环卫工人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即:一是环卫工人生存情况差,生活压力大;二是环卫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三是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差;四是环卫工人工作环境恶劣,作业安全系数低;五是环卫工人社会地位低下,受歧视现在严重。
由于环卫工人(农村工)自身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地位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们很难完全融入到城市之中。
二、一些城市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现状的相关经验及措施(一)、北京市成立时传祥环卫工人专项温暖基金北京市时传祥环卫工人专项温暖基金于2010年12月1日在时传祥纪念馆启动,此专项基金由北京市总工会、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东城区人民政府和爱心企业共同发起。
初始资金为1020万元,将主要用于北京环卫工人及其家庭成员重大疾病医疗和因突发事件或意外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临时应急救助。
当天王长荣等18名环卫工人共领到了13.5万元的困难补助金。
根据救助标准,环卫工人本人患重大疾病,可获得最高5万元救助;环卫工人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患重大疾病,可获得最高3万元救助等。
环卫工人本人或家庭因突发事件或意外灾害,造成本人或家庭较大损失和特殊困难的,可获得5000元至1万元的救助金。
届时,凡符合基本救助条件环卫工人将不受合同性质、工种类型、户籍归属地的限制,即可向所在单位提出救助申请。
与此同时,专项基金还将为办理职工互助保险的环卫工人,再赠送一份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险。
当环卫工人发生重大疾病时,每一份互助保险可为发生重大疾病的环卫工人提供最高10100元的救助金。
目前北京市区两级环卫系统共有环卫工人5万多人,月均收入2000多元,尽管北京近年在提高环卫工人岗位补助、健康医疗补助、特困职工补助、职业健康体检和疗养等方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当部分环卫工人遭受重大疾病或意外灾害后,依然会在生活上遇到暂时的困难,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大和对环卫工人需求的进一步了解,该基金将逐步扩大救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