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2.6《北宋王安石变法》 岳麓版选修1PPT课件

高中历史 2.6《北宋王安石变法》 岳麓版选修1PPT课件


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 相,决定开始新的变法
1069年, 王安石
参知政事
思考:王安石的个人品质和经历 对变法有何影响?
①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②担任地方官期间丰富的 地方工作经验的积累; ③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具有“三不足”精神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 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的精神)
3﹑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目的: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时间:1043年
人物: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范仲淹
措施: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果: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宋神宗: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解, 让我无心忧…..
措施
增设
官僚机构
措施 扩充军队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措施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贫局面 积弱局面
呦 ? 他 怎 么 也 当 官 了 啊
12677万余贯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贯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西夏王陵
契丹人引马图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11、(江苏卷)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 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 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假如你是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 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均输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4、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 要解决的问题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第6 课
课标要求: (熙宁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
其历史作用。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 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 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 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 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 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 察者正相类。”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16076-7-85
英宗
1063-67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63
钦宗
1125-27
一﹑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农民起义不断。 民族矛盾:辽宋西夏连年征战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集中军权、行政权 皇帝 和财政权、更戍法
积贫
国家财政负担 沉重入不敷出
冗兵﹑冗官 冗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三冗”与积贫积弱,完 成下表:
和农民的关系; 市易法、方田均 民的负担;发
发展生产.
税法、均输法 展生产。
改变积弱局面; 整顿加强军队;
巩固统治秩序.
保甲法、保马 法、将兵法、
节省了政府开支; 增加了武器装备; 提高了军队战斗 力。
关注人才的选拔、改革科举制度、 培养人才,
培养和使用;为 整顿太学、
变法造舆论
惟才用人
发挥其才干
为变法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5、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
的是 A 保甲法 B 免役法

C 均输法 D 农田水利法
9、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
C 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10.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
A “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五代十国形势图
宋太 祖赵 匡胤
问题1: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
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
长久之计,其道如何?”
宋太
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 祖赵 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 匡胤
②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③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
三.变法的夭折及其原因
1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 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
于(B )
A、抵御西夏和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15.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 众控制的是(A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2.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
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是(C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13、王安石的将兵法( C )
A、使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B、形成寓兵于农、兵民合一
C、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D、严格了兵器管理,提高了武器质量
(广东卷)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 事,主持变法,以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 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王安石 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 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 措施的?
①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 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想一想:如果你 是王安石你会从 什么地方入手来
变法?
积贫
变法 核心
积弱
富国 强兵
问题3: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 个方面进行?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二﹑王安石变法(1069年)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措施 目 的
内容
作用
改变积贫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 增加财政收入
调整国家、地主 利法、免役法、 有利于减轻人
相关主题